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我国犯罪案件总量逐年下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犯罪率在上升还是下降 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我国犯罪案件总量逐年下降

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我国犯罪案件总量逐年下降

2024-07-15 1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我国犯罪案件总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12月17日,《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发布2019年度中国犯罪治理状况显示,去年我国刑事案件立案数继续降低,从犯罪率情况看,新疆、福建排名前二。

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国犯罪治理指数模型的评估对象为 2019年中国犯罪治理指数评估体系的对象,包括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共计 31个省级行政区的犯罪形势。

本指标体系设置犯罪治理成效、犯罪治理条件2个一级指标,其中犯罪治理成效指标包括犯罪钟指标、犯罪率指标2个二级指标,反映该地区实际发生的案件情况;犯罪治理条件指标包括人口密度指标、GDP指标2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犯罪治理的难度情况。

蓝皮书显示,从犯罪钟(即在该地区间隔多长时间发生一起案件)指标看,西藏犯罪间隔时间最长达200.92分钟/件(人),表明绝对犯罪数较少;广东犯罪间隔时间最短,犯罪间隔仅2.89分钟/件(人),表明绝对犯罪数较大。

从犯罪率情况看,新疆犯罪率最高达53.72件(人)/万,其次是福建达18.85件(人)/万人,而犯罪率较低的省市为西藏仅7.46件(人)/万人。

“近年来,我国犯罪案件总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报告表示,对比上年度犯罪态势分析,我国刑事案件立案数继续降低,盗窃和诈骗还是占据刑事案件立案的前两类,但相比之下,盗窃类案件占比有所下降,诈骗类案件比例上升。

报告指出,一方面,我国的社会安全治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暴力案件比例和数量都逐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另一方面,经济类、财产类案件已经成为犯罪治理的难点,尤其是利用各类新兴技术和科技手段的侵财类案件,其影响有扩大的趋势。

从具体犯罪类型上来看,各地由于发展水平、特色产业等的差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报告指出,按照地区划分,华东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较为发达,治安环境相对较好,社会管控和司法效率总体较高。同时,由于华东地区犯罪社会控制的投入相对较高一些,涉及信息技术的犯罪,如电信诈骗等犯罪的侦破率不断上升,整体的诉讼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华南地区总体犯罪治理状况较为平稳,一些省市的犯罪治理数据呈现出独特的现象。比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刑事案件中危害公共案件(6050起)、毒品案件(4514起)从数量和占比来说都相对较高。从总体的立案数据来看,华南地区大部分省市的刑事和治安立案数都有所下降。

华中地区的犯罪数量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其中,湖北省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犯罪数量激增之后,呈现出了大幅下降并保持低水平的稳定态势。在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下,另外一些省市总体立案率或部分犯罪类型的立案有一定的数据波动,但总体立案数量也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在传统案件整体占比下降的同时,以侵财为主的新型诈骗案件比例有所上升。

华北地区总体犯罪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且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大部分案件都呈现出总体稳中有降。其中,部分省市地区受理和起诉的犯罪案件数据相比上一个统计周期呈现出了小幅度反弹,但从最后的决定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的比例和数据来看,也有相应的上升。

澎湃新闻注意到,综合西南各省现有数据来看,西南地区总体犯罪相关数据出现大幅下降,包括公安机关立案及查处的各类案件。可见,西南地区的整体社会治安水平和犯罪治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报告认为,这体现了西南各省贯彻国家的法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整体治安水平不断好转。

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的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继续下降,虽然部分数据有一定波动和上升,但西北各省总体犯罪数据呈现下降趋势,且青少年犯罪等数据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命案破案率也有一定上升,特别是暴力犯罪破案率持续处于较高值。

报告指出,东北地区大部分省市的犯罪率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伴随着不起诉率和退侦率的一定上升,这反映了东北地区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治安和犯罪打击工作的胶着期后,其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