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钢铁第一出口国,我国为何年进口850万吨特种钢?是造不出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榴莲都是国外进口的嘛为什么 号称钢铁第一出口国,我国为何年进口850万吨特种钢?是造不出吗

号称钢铁第一出口国,我国为何年进口850万吨特种钢?是造不出吗

2024-02-12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2年度的调查,中国大陆粗钢产量101.3千万吨,仍占全球产量的首位;然而同年的特种钢进口数据也达到了850多万吨。

据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2年度的调查,中国大陆粗钢产量101.3千万吨,仍占全球产量的首位;然而同年的特种钢进口数据也达到了850多万吨。

于此,不少网友都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中国的钢材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明明在全球都算数得上名号的,但特种钢仍然还需要向国外进口?

是我们的钢铁技术始终在中下端制霸,而高端达不到要求和标准吗?又或者是有更多难言之隐?

小小圆珠笔芯之后的大难题

2017年1月,央广网、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发布了一篇这样的报道,大意是说中国太钢集团花了五年终于研发出来了国产的圆珠笔笔尖上的那个小钢珠笔头。

这条消息可以说是炸得许多网友“外焦里嫩”:什么?都2017年了,中国竟然才造出自己的圆珠笔笔尖?这个笔尖究竟是个什么高科技技术?

于是在进一步研究之下,人们发现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小笔尖钢居然涉及到极其严苛高端的炼钢技术。它看起来不过就是笔尖尖上的一颗小钢珠罢了,但其实对这颗小钢珠的表面粗糙度的打磨要求精确到0.4微米。

微米这个长度单位,大概多长呢?一米的百万分之一,一毫米的千分之一吧。由此可见,对钢珠粗糙度的要求有多细。

对钢珠的要求还不是最严苛的,真正的技术含量集中在钢珠背后的球座体,也就是俗称的“笔尖钢”。这个底座里有高高低低位置不同的台阶,也有五条用来把墨水引流下来的沟槽,一个笔尖钢的制作就需要二十多道工序,道道精细无比。

为了能打磨最光滑的表面,能够切割出最精细的凹槽底座,甚至能够经受得住二十多道的必需工序,圆珠笔制造对使用的钢材原材料性能要求也极高——软了无法成型,硬了容易开裂,不软不硬才能既适合切割又不会直接“摆烂”。

然而,这样处处契合的钢材需要很多微量的元素不停地进行配比调试、参数调整,才能提炼出适合制作笔尖钢的钢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种钢”。

这种特种钢的配比和工艺都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所以我们只能从零开始,靠自己几百公斤、几十公斤再到几公斤地不停调试来记录数据。

就像和面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如此反复,累积经验,吸取错误教训,耗时整整五年,才终于取得成功。不然的话,每年光是购买做笔尖的这一点钢材就都要付出去1500多万美元。

可以说,这一个小小的笔尖钢是我国特种钢行业的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在用不锈钢制造笔头工程的国产化和自主化路程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大步。

它也把特种钢这个概念引入到了普通民众的认知中,让人们不再抱有“一个小笔尖也值得大吹特吹?”的想法和质疑。

特种钢是什么呢?

其实特种钢并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钢材,而是指通过往碳钢里添加各种微量元素而使他们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的一类钢材。比如,往里面添加钨和锰,钢材的硬度就能大大增大;添加钼的话,就能实现抗高温的性能……

实际应用起来,那真是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架航母,有了他们可以是如虎添翼,没有的话那就真是寸步难行。

钨钢、锰钢可以用在拖拉机的履带上、合金结构钢可以用在铁路的轴承或者火车的弹簧上、不锈钢极薄壁则能够用在飞机的起落架上……

也正是因为应用范围广,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国防军工都必不可少,所以国家也一直在下大力气突破这一方面受到的桎梏。直到如今,中国在钢材产量上已经多年实现了稳居世界第一,但在具体的特种钢行业里仍有部分需要从他国进口。

中国为何还要每年花大价钱进口特种钢?

根据钢铁联盟的海关总署数据,从2022年的绝对值来看,我国在一年内出口了1148.7万吨特种钢,进口仅859万吨,显然应该是特钢净出口国。但从占比份额来看的话,它就变成了我国对外依赖度依然较高的产品——我国特种钢的进口量占成品钢总进口的49%,但出口比例却只有17%。

【1】种类太多,利益最大化

中国明明已经实现了钢铁产量第一,并且也能自主生产大部分的特种钢,但仍然需要进口的其中一个原因,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到:

特种钢它就不是专指哪一种钢材,而是不同的合金与碳钢的混合钢材。掌握了A配方还有B配方,A配方上加加减减又会是衍生出的A1配方 ,这要逐一衍生下去,岂不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并且,有些特种钢材的配方至关重要:比如军工领域精密电子设备使用的超薄不锈钢箔材,那这种我们就要掌握,不仅要掌握还要举一反三,研制出更薄、更通用的材料来;

再比如说,强度能达到2200兆帕的超级钢,且刚且柔,尤其适合防弹衣、汽车和建筑等行业使用的螺栓和螺母的制作,这一种特种钢我们也必然要掌握其中。

其实对于这一类单价高利润高,且机密性极强的特种钢,其市场总量未必就一定大。当然,对于中国这种全产业链大国而言,这种特钢就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产业安全的保障,是不被别人拿捏住真正的脖颈子的保障。

而相较于这些核心的高端特种钢技术,中低端特种钢产品我们只要掌握了技术,在价格合适且两国需要贸易往来来增加友好度的情况下,对外采购也未尝不可。

毕竟这样的受用领域窄、市场小、需求量小的产品,有时候是别人的需求更大,而我们的需求则没有那么紧迫,这种情况下,保持两方的错位优势是互通有无,是贸易的互补,更是维持两国关系避免恶意竞争的一种举措。

【2】中外企业间的合作协议要求进口

这个说法大家或许听来觉得有些新鲜:意思是我们承接了生产制造订单,但是生产过程使用什么材料或者零件还得要听甲方的安排?啊对,其实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中外合资的汽车厂商就会在合同中明令要求使用外国的汽车板、平垫甚至于螺丝钉。这样的要求究竟是出于不信任又或者供应链优势,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情况不是不存在。

就以前些年一直广为流传的“中国高铁上用的螺丝都是日本进口的,因为只有日本能造出这种永不松动的螺丝”一事来说,中国高铁真的就离不开日本这种螺丝了吗?

不尽然也。这主要是因为有些高铁零部件供应商存在合资企业背景情况下,具体情况、需求量大小以及合同偏向方面,都会日企供应链为先。

比如说,有些厂商在新产品试制验证能否达到预期时都会选择外资方提供的进口螺栓,没别的原因,就是方便。因为试制的需求量不大,国内的供应商不一定接受这样的订单。而外资方就不一样了,它本来就有这么一条生产线,不仅不嫌弃订单量少,甚至许多相配的零件都会配备齐全:随元器件附赠的螺栓等等。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承担制造主要工作的是国内,但是订单是属于外资方的,就相当于国内只是代工厂而已。这样的情况下,所有大大小小的原材料、零部件都由外资方指定并出资,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大规模进口特种钢”的情形。

而其实,就算是这种中外合资企业的生产制造,只要合同不是明确写有“禁止使用外资方提供的元部件”之类的条令外,厂商也是可以在产品试制完成确定成熟之后,联系国内的供应商进行询价和采购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内的高铁螺丝也好,特种钢企业也罢,不是不能胜任这产品所要求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标准的。

中国特种钢行业的现状

当然,看完以上两个原因应该还是会有读者发出疑问,巴拉巴拉说一堆,尽说为啥要进口了,半点没说我们能不能做到,究竟国内的特种钢行业行是不行?那当然是行了,怎么不行呢?

2018年,中国的特种钢生产产量就达一亿多吨,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粗钢总产量都多。而全球一共有22类钢铁类型,中国能生产19类,甚至其中3类能达到95%的水平。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特种钢行业跟开了挂一样地突飞猛进: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了超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名字听起来绕口没有关系,主打的就是一个高精尖,尤其适合用在高端剃须刀的刀片制作上,目前已经取代了原用的日企、德企刀片,应用在我们熟知的飞利浦、小米、飞科等剃须刀上……

山西宝武太钢集团突破了日德一直以来的垄断和辖制,研制出了属于中国的超薄“手撕钢”。“手撕钢”是是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高端领域的必需品,折叠屏手机的折叠功能就是由“手撕钢”实现的。

这个技术率先由日本和德国实现,它们制造出了0.05毫米厚的钢材,但却是由中国的太钢集团突破了日德的限制,从零的基础上打造出了0.02毫米甚至更薄的0.015毫米钢材。并且,更重要的是,日德能生产得也始终只是窄幅的手撕钢,全球唯一一家能生产出宽幅手撕钢的只有中国太钢……

【1】航母用的特种钢中国能自己造吗?

几乎一提到中国的特种钢成就,就会有人跳出来问:那这么厉害,中国能自己制造出航母上用的特种钢吗?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他们何来的底气,如此理直气壮地问这个问题。

啊,那不然咧?美国是会看着我们制造不出航母用钢材焦头烂额的样子,然后主动提出要来帮我们吗?还是说是我们的研究员卧底潜伏在美国,以回收菜刀的名义收过来,又或者在冷战结束后开着大卡车去前苏联拉回来的?这样的问题就离谱,航母用的钢材不自己造,就算对方送你你也不敢用吧?

据官方媒体报道,我国“山东舰”航母使用的特种钢材由上海宝钢和东北鞍钢制造。其中顶面甲板钢材由我国第一大钢铁基地——鞍山钢铁提供,这里有全球轧机之王——5500毫米特宽厚板轧机,也是它制造出了我国“山东舰”上使用的可轧钢板,首艘国产航母的甲板在这里诞生。

要知道航母的甲板有多重要,可不是吹吹海风看看海景那种,它不但要承受重达二三十吨的舰载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产生的强烈冲击和高摩擦力,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高达几千度的火焰的灼烧。

而鞍钢现在还研发出了强度可达2000兆帕的贝氏体耐磨钢,耐磨度是上文中提到的马氏体钢的三四倍。贝氏体钢的耐腐蚀性、强度、韧性、焊接性都不输马氏体钢,甚至成本更低,应用面更广,简直就是航空母舰甲板钢材的不二之选。

在这样的钢铁基础上,还要问出“中国能不能自己制造航母用的钢材”这样的问题,简直是把我鞍钢鲅鱼圈分公司不放在眼里了。

【2】鞍钢够厉害了吧,它还不是唯一一家

说起中国的特钢企业,不止一家。主要是以中信、东北等三大特钢集团为主,天津无缝等其他专业化特钢企业以及天工国际、沙钢股份等民营上市特钢企业参与其中。

我们所熟知的C919大飞机、贵州的天眼FAST、天宫一号等等项目都有中信特钢的参与。它的国际客户真的是遍布全球:从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到日本NHK、韩国现代……真的是没放过挣任何一个国家的钱。

回到我们的标题以及最初,中国的钢铁都已经世界第一了,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850万吨特种钢?且不说850万吨特种钢真的不算多,就从逻辑上来论,一方面,这是因为需求与利润不对等的原因,所以我们仍有需要进口的;

而另一方面,无论是圆珠笔的笔尖钢,还是剃须刀用不锈钢,都属于小众高附加值的特种不锈钢材,用钢量与需求量其实并不大,但这涉及到国际上的生产商定价权,所以我们可以不产,但不能不会。

中国的特种钢行业支撑着高端制造业以及军工国防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现在可以,更是以后依然要可以,更是要完善产品结构的不均衡现状。因为只有夯实好特钢这一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会航母都下水了,还有人怼着脸问“航母的钢材能自己制造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