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所有菜的名字 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

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

2024-07-09 2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郭小寒

2008年10月9日,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摘得桂冠。“勒克莱齐奥”这个名字,对国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就在今年年初,这位作家还亲自来过北京,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袂举办的2006年度“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评选活动,勒克莱齐奥的新作《乌拉尼亚》获奖,但低调的他并没有获得媒体的过多关注,他也乐得清净自在。当时还是冬天,勒克莱齐奥穿了一双凉鞋,走遍了老舍笔下的北京胡同,吃了饺子,买了中国画。作为一个行走世界各地的作家,勒克莱齐奥被萨科齐称为“全部大洲和所有文化”的孩子,而他本人对中国文化却深深迷恋,与许多中国作家、译者结下了一段“情缘”。勒克莱齐奥2008年1月来北京领取了“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品《乌拉尼亚》中文版已于今年出版“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

《乌拉尼亚》

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Clezio)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1994年,法国读者调查中,勒克莱齐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

《诉讼笔录》

1963年,勒克莱齐奥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此后勒克莱齐奥一发不可收拾,写出了《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和《战争》等30余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 1980年,勒克莱齐奥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在成名作《诉讼笔录》里,勒克莱齐奥刻画了主人公亚当·波洛的形象,他过着流浪汉的生活,到处闲逛、抽烟、喝酒,住在荒置的小房子里,皮肤上一层汗泥。 如果说那本小说里至少还有一个主人公的话,那么在《战争》里,作者已摒弃了传统小说的所有主要构件: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在作者看来,人类生存条件这一类的问题,似乎本不需要时间、地点来说明。

1994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做的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

勒克莱齐奥

瑞典文学院称,勒克莱齐奥早年就已“赫然成为关注生态的作家,这种倾向更因《飞行书》、《战争》及《巨人列传》等作品而得到强化”。勒克莱齐奥最初继承了新小说派的某些创作元素,但在1980年他以一部《沙漠》在文学创作方面做出突破,瑞典文学院认为,这部作品“蕴含着北非大漠中失落文化的宏伟意象,与之相对的是不速之客眼中所见的欧洲图景”,并称赞这一小说“用北非沙漠一个失落文明的壮美影像,与不受欢迎的移民眼中的欧洲形成强烈反差”。这部作品还让勒克莱齐奥获得了法兰西学院奖。

勒克莱齐奥中年之后的作品更多地转而探索童真世界,以及他自己的家庭历史。《电影漫步者》于2007年出版,这部作品“极尽私密”,“是书写电影艺术的历史,以及电影在作者生活中重要地位的散文”。此外,勒克莱齐奥还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1980年的《安眠曲》,为此国内一位编辑最初以为他是一位法国儿童作家。

流浪的法国人,神秘的异乡客

“他在毛里求斯和尼日利亚度过童年、在尼斯度过少年时光、在美洲和非洲沙漠游荡。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是世界公民,是全部大洲和所有文化的孩子。”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办公室发表的声明如是评价勒克莱齐奥。

勒克莱齐奥1940年生在法国尼斯。他的母亲又聋又哑,是法国人,父亲是英国人,但祖上在十八世纪就已移居毛里求斯。获奖后,他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是半个毛里求斯人,我有双重国籍。获得这个奖,我也为毛里求斯感到高兴。”勒克莱齐奥的父亲在英国军队中担任医师,常年在非洲驻扎。从小接触异域和法国以外的文化让勒克莱齐奥能熟练运用多种语言。成年后的勒克莱齐奥延续了自己家庭中多种文明并存的传统。

勒克莱齐奥

他第一次婚姻以离婚告终,此后于1975年再婚,妻子热米娅是摩洛哥人。夫妻俩长年居住在尼斯、阿尔布凯克和毛里求斯。勒克莱齐奥的学术生涯涉及多个国家和多种文化。他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英语,随后在尼斯的文学研究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他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而他的博士论文则在佩皮尼昂大学写就。他先后在曼谷、墨西哥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和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凯克等地执教。

这种异域行走的经历让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在他笔下,除了法国,还有非洲、美洲,有陆地、海洋,甚至还有不知名之处和莫须有之国。在瑞典文学院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常任秘书恩达尔称赞勒克莱齐奥为“一个世界性的作家,一个旅行者,一个真正的流浪者。他不仅仅是一个法国作家,如果你们细心观察他的文化价值观,他穿越了自身发展的不同层面,并且将其他的文明、其他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写作中融为一体,而不仅仅是西方的”。

喜欢老舍的北京,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勒克莱齐奥从年轻时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曾来过中国3次,但每一次都是悄悄地来。第一次是在1990年,他来参加皮尔·卡丹的活动,来去匆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第二次是1998年,勒克莱齐奥和妻子一到中国,就提出要见一见他作品的中文译者许钧。在许钧的家乡南京,两个在文学中神交已久的人终于遇到了。此次见面后,勒克莱齐奥只要一写完新作就给许钧寄来。数年后,他们又一次在勒克莱齐奥的家乡尼斯相见。许钧至今仍记得,勒克莱齐奥说过一句非常有意味的话,“当你翻译我的书,你是跟我一起创作,我赋予你一定的自由”。2007年,许钧去法国,与当地的一些作家、记者说起2008年可以获诺奖的人选,很多人都提到了勒克莱齐奥。而勒克莱齐奥表现出非常淡然的态度,”我努力地在写作,至于获不获奖,不是我所关心的”。

勒克莱齐奥

勒克莱齐奥第三次来中国是今年1月28日,他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亲自来北京领奖。据人文社一位编辑回忆,“他长得很清瘦,但很帅,很酷,穿了一身西服,脚下却穿了一双凉鞋!要知道,当时是1月28日,北京的天气还很冷呢!”可惜那个时候,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法国作家却没有引起中国媒体的关注,正如他的作品在中国不受重视一样,研讨会上没有一位普通读者和媒体,场面有些冷清。

但勒克莱齐奥说自己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1967年就曾申请来中国,他曾经说过:“那是在1967年,我申请加入在中法两国交流合作协议框架下的由法国派往中国的第一批年轻人的队伍。我现在还能回忆起我当时的急切心情,我的家乡尼斯的天空在我的眼里看来好像也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就如同我看过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的古老版画插图一样。我买了一本汉法词典,还有一本中国书法的教材。我的申请没有获得批准,这件事长久以来都是我的一大遗憾。但我却一直保留了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兴趣,对我来说,它代表了东方思想的摇篮。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鉴赏中国的京戏和国画,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中国现代小说,比如鲁迅和巴金的小说,特别是小说家老舍写的小说。我发现老舍的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在勒克莱齐奥看来,北京已经成为国际大都会之一,它的影响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感觉得到。“北京的经济腾飞,逐渐现代化,大胆创新,都属于21世纪。然而,北京人仍旧保持着热情好客的传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雄心壮志、夫妻之间的恩爱和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让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我到中国来收获很多,这就是我从青年时代到现在一直对中国保持着这么高热情的原因。”

本期编辑:茉墨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