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为啥都长一个样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宝石长什么样子 中国的城市为啥都长一个样了?

中国的城市为啥都长一个样了?

2024-07-17 05: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四张图是中国四个不同的城市,你们现在有知道它们分别是谁吗。我来公布一下答案,你们肯定会对第一、二张图是重庆(左上)和天津(右上)感到非常的疑惑,因为根本认不出来。第三张图(左下)我相信至少有一半的人没有猜到是上海,因为我没有放陆家嘴的那几座地标建筑。当然广州的答案正确率应该会很高,因为中间有广州塔。所以你们感觉到了吗,我们的城市确实长得越来越像了。

我再换一个谜题,这里是四座中国城市的城市新区的路网图。有一个城市你们很熟悉,成都的天府新区(左一),后面也包括了像杭州(左二)、包括了苏州(左三),还有郑州这样的新区(右一)。从地图上看这些城市长得非常的像。它们的路网是大概三百米到五百米左右才有一个路口。你可以想象这段路可以有多长,大概你要走八到十二、三分钟。

或者说,它们当中的格局是非常像的。有许多的中国新区城市,它中间会有一条笔直的,我们叫中轴线的东西,比方说天府大道。然后从它两侧慢慢铺开,最核心是一些楼层很高的商务楼。然后再往旁边是,比方说小的商场、社区的购物中心,或者一些会展功能的场所,还有比方说文化的一些设施。再往外走是一些更矮的住宅区,它们面积很大。然后一般人们就规划说,你们可以住在这些地方,每天上班来到中间的这些地方工作,晚上再回去,这是一种典型的规划者的思路。他认为中国的城市,是可以以这样为模型去被建构起来的。

这里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有很强的在城市里建立新的城市区域的一个诉求。于是我们统计了一些数据可以看到,其实几乎中国每一个城市,都建造了一个开发区,或者两个、三个。这里面有两种,一种开发区是产业导向,它可能是放了一些这个城市着力想发展的产业,它以工业大厂房的这种模块为主。还有一种就是新城 CBD。我觉得(好像)从我的研究里面最近能够发现,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 CBD 的梦。因为前者开发区里面聚集了产业,而 CBD 最大的欲望是把城市原来生活的人全部聚集到这个新的城区里面去生活。

很难讲这是不是一种好的思路或者坏的思路。因为在城市这件事情本质上来说,它的诞生就是因为资源需要高度地去集约。所以你会看到,所有的城市都是高楼林立的,这也是城市最高效的一种生存方式。但是我们会去想,这种非常相似的建筑的模式,或者它的物质空间,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并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层面上的。因为工作的关系,过去我经常会需要跟很多平面设计师打交道。我会跟他们说,你帮我设计一个跟城市有关的形象吧,然后 80% 的设计师都给了我这样一个东西。

他们还会跟你去解释,你看这个是上海中心,这是上海,这个矮的是北京的国贸三期。我说都是不一样的城市,城市不一样的。但是我会去想,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擅长于做视觉的人的眼里,把城市只理解为了高楼大厦。我从数据上找了一下原因,可能在于这里。

从 1987 年开始,中国从零到现在,三十年之后,建立了超过一千座摩天大楼。这里说的摩天大楼是国际上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定义,是在一百五十米以上的。你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城市的身高在不断地生长,而这种密集的生长当中,给我们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的变化,更多的是对我们视觉上,对我们意识上的一种理解。但你可能还会问我,除了那 80% 的人,剩下的 20% 的设计师给你交了一份什么样的作业。

结果是这样的,他们基本上给我画的都是城市里的招牌,街上的、商场里的,但这些招牌很容易去想,他不会问你说我今天画个成都,我应该画个啥,画北京又应该画个啥。他们会统一给你一个基本上相似的城市商业模型。这就意味着城市的相似,它不仅仅改变的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不仅仅改变的是我们视觉上的印象,甚至它有可能改变的是我们行为本身。

请大家想一下你们上一个周末在干嘛,或者是昨天(这个周六)在干嘛。我相信可能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在购物中心里过的。你们可能一家老小睡个懒觉起来,开个车去购物中心说我们吃个午饭吧。吃完饭之后呢,妈妈说我要逛个街,小朋友说我要去那边乐园玩,或者我要去上个课,然后爸爸可能就陪着。也可能在某个咖啡店休息一下,喝个下午茶。到了晚饭时间大家又继续在购物中心里吃晚饭,然后逛个超市,然后再慢慢悠悠的把今天的收获带回家里。也许换个周末,你们还是一样这么过的。只是换一个购物中心,去类似的这些品牌里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事情。

可是,问题是你们想过吗,在十几、二十年前,我们的周末是怎么过的?那时候没有手机,大家可能没有车,你的城市里也没有那么多的 Shopping Mall。所以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逛街,你看“逛街”这个词在那个年代是存在的,我们去那种类似于现在的春熙路过去的那个景象。两边都是小小的商铺,然后可能街口会有一个大的百货大楼,里面会有更丰富的商品。在这种商业的空间里面,我们更多的是去探索这个城市,因为你不是很有目的地确定今天想买某个品牌东西,而只是希望逛一逛,这个城市里今天又有哪些新的变化,我希望去感知我自己的城市今天又有哪些新鲜的事情。所以这种变化导致了我们会发现有一种行业的诞生,这个行业叫商业地产。

这里面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聪明的开发商们,他们会发现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希望去到把过去的商业街垂直起来的 Shopping Mall。在这些 Mall 里面,你们可以解决自己一天的生活。所以我们就有了人流,有了人流就有了销售额,有了销售额就有了利润。我做了一个资料的整理,然后发现在过去的三四年里面,中国每年新建的、新开业的购物中心的数量,达到了五百个左右。这其中还是那些规模相对比较大的,我还没有算那些很小的商场,然后我摘了其中的三十六个做了数据分析,这三十六个分别是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去年开业的商场。

然后我找了里面最热门的品牌,其中开店数量最多的是星巴克,三十六个商场里你知道开了几家吗?二十四家。然后还有一些品牌,比方说耐克,比方说汉堡王,还有必胜客、屈臣氏这样的品牌。它们的进驻量也是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如果你直接看这个图,图上可以告诉你的是,这些商场长的非常的相似。

那么我们应该去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我的想法是,如果我们的城市长的越来越像,也许我们以后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地相似。你的城市里可能会新开了一个购物中心,新建了一个城市的中心,你的消费确实升级了,可是你城市里原来的那些商业的独特性,那些城市的独特性也可能因此而消失了。

我花了很久的时间去琢磨这件事是好是坏,或者说接下来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去追溯它的原因。我的想法是这些大尺度的空间,或者这些连锁化的品牌在城市里大行其道,并不是一开始去决定它们可以在城市里存在,那群人,比方说城市的的规划者、比方说商业的经营者、比方说政府运营层面的人,他们并不是天然的认为城市就应该是这样的,而是他们可能在研究什么城市是“对的”的时候,从一开始用的工具就错了。

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我又去翻了翻地图,我找了一些在前工业时代被规划好的城市,现在留在城市里的足迹,比方说最上面的是上海老城厢的部分,左下角是成都春熙路附近这些老的街区,然后右下角是北京前门大栅栏附近,这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种形态:上海的弄堂、成都的巷子、和北京的胡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肌理是非常感人的。

因为我们刚才说了,中国现在新造的城市的尺度是在三百到五百米一个 Block,而这些细细密密的路网,它们和我们人的身高视线是基本相平的,这些尺度的空间,它鼓励我们去感受一个有机的城市,鼓励我们走到城市的外面,去享受这个城市空间带给我们人性化的体验。

所以我们是用错了工具,和一百年前的人不一样,我们虽然面对的城市的用户仍然是人,可是我们用了很多模糊的、标签化的东西去理解我们现在的人,你可能经常会听到一些概念:十八到三十五岁的中高端家庭消费者、喜欢海淘年轻的九零后妈妈、或者开着中档品牌车每天往返于市中心和郊区通勤的人们。我们很多的城市规划,或者城市设计是基于这些模糊的人群给出的,因此我们可能会给到一个非常大的盒子,或者说非常笔直宽阔的马路,去把这些人都聚集到这个空间里,然后直接消化掉,批量的消化掉他们对城市的需求。

可是我们是人啊,我们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每个人对城市的需求都是非常有个性化的,我们需要我们今天住的这个小区,楼下就有一个 24 小时便利店,随时都可以买东西,我们也希望小区周边的菜场、医院、学校等都是极其便利的。可是,城市如果非常高效地、批量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得不到那么心细的满足了。

当然这件事情的好处也在于,目前我看到了一些比较令人欣慰的一些尝试,这些城市很多时候是基于工具的改变,而这种工具的改变我们叫它大数据的应用。这些应用掌握的人主要是城市的规划者、商业的经营者、还有城市的管理者,也就是给我们提供这个城市空间里面那些人,他们现在在尝试一些事情。比方说你们每天进出地铁刷的公交卡的数据,现在已经真正被利用起来了,会有人去分析为什么会有大量的人从郊区的这一个部位进来,然后到市中心工作,然后又从这条路返回去。你们还有许多数据会被利用起来,比方说你们在一些小店里留下的足迹,或者是你们对于一个小的街道周边餐厅的多样性的那种渴求。

这些数据依然是在给我们贴标签。比方说你是生活在这个街道里的某一个人,可是它更细了,并且在更极端的情况下,数据是可以直接抵达每一个个体,它可以去了解每一个个体,是为什么想要对城市产生这样的使用行为,以及这个个体对城市具体的需求应该是什么样的。

举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也是我现在非常开心看到的一个例子,是已经有人在用数据去模拟我们对街道的一个需求。可以用数据去看到城市里面所有的路口的密度,隔多少米有一个路口,这个街道有多宽,街道上人行道有多宽,以及走在街道上两侧景观是什么样的。用这些数据,统一的归起来,我们可以去评价一个城市里,每一个角角、落落、街道的可步行性,这对于政府的专门经营道路的部门来说,它也许就已经找到了提升的空间。

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我们会觉得说,中国的城市,也许会借着这样的方式,变得更加满足于不同人的需求,也借着这种的方式,变成更加不一样的城市。当然我觉得这种工具接下来的利用,会一定追求一个本质上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继续把视角,回到人的身上,然后回到人的本身,也能使得城市一直可以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谢谢!

来源:TEDx成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