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沪发布 合肥连续五年排名上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百强城市山东占几个 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沪发布 合肥连续五年排名上升

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沪发布 合肥连续五年排名上升

2024-01-19 1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月18日,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这是华顿经济研究院连续第九年编制发布中国百强城市榜单。在发布会上,中国百强论坛秘书长田晓红对榜单进行了重点解读,中国百强论坛主席、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就如何解决地方债务,扭转经济低迷态势发表了主题演讲。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天津高居前10位,位次保持不变。重庆、宁波、无锡、济南、青岛、长沙、合肥、郑州、福州、西安位居第11至20位。与上年相比,宁波前进1位,超过无锡;青岛前进1位,超过长沙;合肥前进1位,超过郑州。菏泽居第100位,上饶新晋百强城市位居第99位,滨州退出百强城市,山东百强城市再减一城。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硬经济方面,今年的百强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8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0.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2万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0%),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6.0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4.13%),百强城市常住人口7.69亿人(占全国人口54.43%)。

  近年来,百强城市创造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有所下滑,从最高75%逐渐下降到70%,GDP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强城市经济发展放缓也直接导致全国经济发展乏力,如何提振百强城市经济发展,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课题。

  在软经济方面,百强城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025所(占全国总数的67.23%),专任教师147万名(占全国总数的52.80%),医院19110所(占全国总数的52.23%),执业(助理)医师数253万名(占全国总数的59.14%),医院床位411万张(占全国总数的55.47%),博物馆3593个(占全国总数的64.48%),百强城市共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4276.98亿元(占全国的86.64%),专利授予数377.69万件(占全国总数的84.55%),95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3个城市年均pm2.5浓度低于35g/m3。

  百强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和获得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80%,是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百强城市建成区平均绿化率超过43.2%,年均pm2.5浓度为32.2g/m3,均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7%和45g/m3,可以看出百强城市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的水平上走在全国前列。

  杭州有望晋级中国“第四城”

  北京(92.46)、上海(89.47)继续稳坐前两位,大幅领先于第三位深圳(78.95),而深圳也逐渐拉大了与广州(74.99)的差距,进一步坐稳中国第三城的位置。广州与第五位杭州(74.15)之间的差距近年来不断缩小,杭州的硬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广州,软经济指标中文化和卫生实力也优势明显,如杭州能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科教等领域的投入力度,补足短板,则有望成功晋级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第四城”,形成“北上深杭”中国城市发展新格局。

  天津(64.77)守住前10强位置,但与第11位重庆(64.52)之间的差距十分微小,软经济指标已被重庆大比分超越,硬经济指标中GDP指标落后明显,天津只有加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实现全面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才能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避免再次跌出前十。

  合肥位次持续上升

  百强城市位次竞争依旧激烈,在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有36个城市排名上升,40个城市排名下降,24个城市排名保持不变。

  合肥连续五年排名上升,位次已由2018年的第31位连续跃升至2023年的第17位,其中科教指标更是稳居全国第10位,真正实现科创引领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宁波、青岛两市近两年位次连续上升,较2021年分别上升了4位和3位,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转型发展之路,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同时,百强城市中廊坊和中山两市连续5年排名下降,较2018年分别下降了14位和18位,株洲、泰安两市连续4年排名下降,其中泰安已由2018年的63位下降至2023年的90位,下降了27位,应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前20强中无锡、长沙、郑州3市排名连续两年下降,亦应予以关注。

  江苏独占鳌头

  江苏连续多年取得全部十三市尽数登榜的成就,且省内最后一名连云港也排在百强城市第77位,是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范。各省百强城市数量上,江苏以13个百强城市独占鳌头,山东为12个,随后是福建、浙江、广东同为8个,共有5个省份百强城市上榜率过半,分别是江苏(100%)、福建(89%)、山东(75%)、浙江(73%)、河北(55%)。

  福建省今年共八市上榜,除福州排名不变,其余六市排名均有上升,其中宁德上升15位、漳州上升7位、三明上升7位、龙岩上升5位,在百强城市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前十位城市中,福建独占四城,是上升势头最迅猛的省份,并且厦门、龙岩、莆田的环境指标在入围城市中高居第1、第2和第6位。

  随着上饶市首次入榜,江西上榜城市数量达到五个,其入选城市的排名也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九江、赣州、上饶排名上升两位,宜春排名上升三位。江西上榜各市大多软经济发展较为出色,除宜春外其他各市软经济排名均领先于硬经济,赣州软经济领先幅度甚至达到45位。江西应该重点关注未来产业的发展,利用好软经济优势,将其切实转化为带动硬经济增长的动力。

  安徽上榜三市合肥、芜湖、滁州排名均上升,不仅合肥进步较快,其余两市也进步明显,芜湖从2016年的第76位一路上升至第53位,滁州自2020年首次登榜以来,位次稳步上升至第79位。

  今年,安徽入选三市软实力提升位次均高于硬经济,尤其是在科教领域发展较为突出,芜湖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居入围城市第11位,滁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和专利授权数较上年分别上升了27%和43%,增速可观。

  鲁豫湘下滑明显

  今年,山东上榜的十二市中,仅青岛、烟台排名上升1位和2位,济南、威海位次不变,剩余八市排名全部下降,泰安、德州、临沂排名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7位、6位和5位。山东各市排名整体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软经济下滑较为严重,有九个市软经济排名下滑,其中六个市下滑超过8个位次,主要落后项是环境和卫生,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

  河南、湖南都有五个城市登榜但各仅有一市排名上升。两省入选城市中,除河南南阳、湖南岳阳以外其余八市软经济排名均未能取得进步,豫湘两省在软经济的发展上明显有所停滞,但硬经济体量仍然庞大,两省各入选五市的GDP之和均超过3万亿,而江西虽有五市登榜,其GDP之和仅有2.2万亿,相较而言,豫湘硬经济基础较为扎实,如何加快软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应当是当前重点考虑的问题。

  不均衡局面待扭转

  随着人们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逐渐深入,各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百强城市更是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与上年比较,有77个城市研发投入强度上升,有78个城市专任教师数增加,有89个城市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有70个城市建成区绿化率上升,对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探索,百强城市走在全国前列。

  在百强城市榜单中,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上,东北(黑吉辽)和西南(川云桂黔)七省仅有12个百强城市,广东、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却分别有13和15个城市未能上榜百强城市,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严峻,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仍需努力。

  软硬经济发展上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榆林,今年在百强城市中总排名上升16位,是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而其软经济落后硬经济的幅度进一步拉开到82位,也是百强城市中差距最大的。此类城市还有鄂尔多斯(软经济落后硬经济62位)、珠海(软经济落后硬经济44位)、镇江(软经济落后硬经济42位)、东营(软经济落后硬经济42位)等,这些城市发展严重失衡,要实现全面均衡的高质量发展,应对科教文卫等领域的发展予以特别关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