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阴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申奥哪一年哪一天 马邑阴谋

马邑阴谋

2023-04-29 1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书生剑客,(https://xueqiu.com/3993902801/248394665)

文/渤海小吏

公元前135年,是个需要我们记住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有一个老太太过早的离开了大汉人民。

她的离去,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这个老太太,是文帝的皇后,景帝的妈,武帝的奶奶,历经三朝,时任太皇太后的窦太后。

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意味着一个执政理念的挥手告别,以及另一个统制思想的高光接棒。

虽然说这个思想早早就存在了,但它的具体实践,却是老瓶装新酒,表面上名字等很多框架还是当初的那个门派,不过实际上却已经“与时俱进”了。

这个接棒的思想就是儒家。

离去的那个理念,是道家。

窦老太离去的意义,还不仅仅止于此。

她的离去,意味着她的孙子刘彻,彻底的被放出了无形的牢笼。

这个魔王般的男人终于等来了所有封印力量的解除,彻底的被释放了出来,开始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折腾。

自此,中华民族今后两千年的诸多旋律将在他的手下定调。

这个男人,成为了古往今来的话题男神,并一举超过自己斩白蛇的流氓太爷成为了两汉四百年的第一符号担当。

窦太后就好像如来佛拍孙猴子身上的那张条幅,不过这张条幅并没有等来唐僧,而是有效保质期到了。

这一年,是刘大圣登基的第六年,22岁。

刘彻这孩子和孙猴子一样,从小就有个很不一样的出生背景,他妈梦到太阳钻进了肚子,于是就有了刘彻。

不论这梦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有一点算是一语成谶,她生的这个孩子这一生都如同太阳般炙热,在他的有效能动范围内肆意的挥洒着自己的温度,将整个华夏大地灼烤的水分全无。

刘彻从小就聪明,好动,精力充沛,敏学巧思,所以非常得老爹景帝的喜欢。

景帝认为刘彻是他的基因大盘中涨势最喜人的,最有可能将他的帝业发扬光大的,再加上原皇后脑残总是送助攻,以及刘彻他妈和他姑的种种阴谋(上一讲中我们提到过),于是刘彻最终以第十子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了太子,并顺利接班。

这当中,刘彻要感谢的有很多。

野心的姑妈,会营销的妈妈,脑子转不明白的太子妈妈,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女同志,他这个皇十子能够上位的机会都不会多大。

太子哪有那么容易废的。

但说到底,他还是要感谢自己的命。

刘彻,跟爷爷爹爹一样,也是个有大福气的。

不过他的这份福气,算是创下了个人四风新高度,将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带到了一个皇帝可以达到的巅峰。

他的大福报是建立在当时整个东亚版块所有人的痛苦上的。

所以在福气上,我们将他爷爷文帝排到了两汉第一。

因为他爷爷自己有福气,黎民百姓也有福气。

作为国家的总设计师,最终还是要落脚到考虑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汉初60年的无为而治,到了刘彻的手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调角转弯,在极速狂飙中,刘彻将手中的这份祖宗积攒了多年的家业玩出了新花样!

有人说,挣钱是水平,花钱是艺术。

刘彻同志则是非常罕见的将挣钱与花钱都上升到艺术水准的人,后面我们会非常叹为观止的为大家展示他是咋烧钱与咋榨敛的。

也可以说,刘彻是整个两汉,乃至整个历史长河中,活的最畅快淋漓,玩的最潇洒不凡,折腾的最淋漓尽致的一个皇帝。

像他这么作的,也有,不过大多都身死国灭,比如秦二世,隋炀帝。

像他这么能折腾的,却依然身后享大名的,可能只有乾隆爷了。

在漫长的皇帝制度中,这两个奇男子也在一头一尾对仗工整的前后呼应,一个拉开了大一统的皇权专治序幕,一个又在封建时代即将落幕前将皇权专治演绎到了古往今来的巅峰。

历史很幽默,更具对称之美。

大家可能都烦了,因为自打进入西汉篇,我就一个劲的在强调福气的因素。

真不能怨我祥林嫂,因为有汉以来,接连上位的这几个皇帝,就都在深刻的诠释着一个永恒的命题:“富贵有命,成败在天”。

我们刚刚说过,奋发有为总嫌事不大的皇帝每个朝代总会出现,但善终的却太少了。

因为你的作为需要一系列的硬性条件。

充沛的储备。

温顺的老天。

能忍的百姓。

平静的政局。

过硬的寿命。

少一个环节,就如同一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一样,你的很多想法只能脑子里想想,要是真敢干,你就等着突然有一天别人拿刀架你的脖子吧。

没有前期的积累,你的启动资金就不足,你只能勒紧裤子过日子,盖个宫殿建个庙都得算计来算计去。

没有够意思的老天,你的治下十年天子九年旱或者黄河两岸水滔滔,你也就只能放下所有幻想去当求雨大使或抢险大队长。

没有温顺的百姓,你的前任鱼肉天下太久了,或者老天爷或官员不给老百姓活路,你这皇帝就终生和维稳与反贪干上了。

没有平静的政局,无论是内是外,全都危机四伏,按倒了葫芦起了瓢,这种皇帝,将让你觉得自己是上辈子缺了大德才投胎到帝王家。

最主要的,你还要有足够的寿命,不仅要活的长,继位岁数还要刚刚好,太早继位容易折在别人手里,太晚继位更不好,最美不过夕阳红永远是句老人童话,只有青壮年才算刚刚好。

这五大影响自身欲望的客观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皇帝来说,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

福气比较大的,有个一两条需要头疼,点背到极致的,比如说崇祯同志,溥仪先生,这都是五点俱全的。

但在整个历史长河,在亿万人之中,还是有那么几个人,这五点问题全都是不存在的,比如说刘彻同志。

启动资金不用担心,祖宗给你攒好了。

天灾人祸不用担心,几乎风调雨顺的半世纪(晚期也开始天谴了)。

刁民土匪不用担心,几十年黄老熏陶,每个百姓都处于最扛折腾的阶段。

政局的稳定性更不用担心,自己的爹是帮自己将所有亲戚的武功全废了才把掌门传给他的。

最主要的,上台时16岁,不大不小刚刚好。

这让我们不仅感慨,哪怕是皇帝命,也有好命与坏命之分的,刘彻就是好到了起飞的皇帝命。

不过,刘彻还是有一点点小不痛快的。

虽然说偌大的一篇画纸摆到了刘彻的面前,当他想在上面涂抹作画时,却发现有一个老太太总是在盯着自己,并不时敲打他:把你那根秃笔拿远点!别瞎琢磨这张自然美丽的大画布!

这个人,就是他的奶奶窦太皇太后。

窦老太太从小就是在吕后治下的黄老社会长大的,并亲眼目睹了自家男人利用黄老之术将这个国家腾飞,看到了自己儿子继承了这套理论将国家带向了辉煌,她的心底,就是道派学说的铁杆粉丝。

她的一生,都在亲眼目睹黄老之术虽润物无声但却厚积薄发的伟大力量。

作为家族元老,不仅老太太自己是铁杆粉,还在自家办起了黄老培训班,每个家族的孩子都得学习。

但上辅导班似乎是每个孩子都非常抵触的,她儿子景帝在上家教时就已经学的很三心二意了,后来在“不良青年”晁错的攒动下,差点捅了大篓子。

到他孙子刘彻这,就更是学不进去了。

我这么年轻,我这么多想法,你却总让我歇着,我呆得住吗!

这就好比孙猴子没有刚翻过了几座山,又遇到了几个魔,生出魑魅魍魉怎么那就这么多的感慨后,如果没在接连高密度的八十一难洗礼下,是无法立地成佛的。

道教的思想,是人生的高阶层智慧。

没有千帆阅尽,没有品位人生,是不会明白的。

此时的刘彻,小年轻一个,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来帮助自己宣泄旺盛的荷尔蒙,他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为自己的作为提供理论依据。

安静了四百年的儒家,终于等来了它的真主。

刘彻对于儒家,很有好感,孔子当年将儒家的精华进行过浓缩:克己复礼。

百姓克制自己的欲望,上下恢复各阶层的等级与复杂的礼节,这就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不过这对于刘彻而言,还是不够的。

刘彻追求的不仅仅是统治,他还要折腾。

不过很快,就会有人帮他提出一整套量身定做的操作系统,眼下的儒家虽尚不完全达标刘彻的心意,但也总比黄老要强得多。

既然有更好的,就要用起来。

不过刘彻一回头,看到自己身后的奶奶,总觉得脖梗子发凉。

刘彻曾经试探过,登基的第二年,公元前139年,赵绾上书,内容大意是不要将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

这是一个很不艺术也很稚嫩的试探,窦太后大怒,给刘彻施压:你小子要疯是不是!

通过这一轮探底,刘彻发现自己的奶奶还是能量十足的,而自己却还是个孩子,于是将挑头的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其后二人自杀,当年推荐赵绾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职,推行的所有新政全部被废除。

刘彻郁闷的只能不断拿狗熊野猪撒气,他本人非常喜欢亲自和这些猛兽搏斗,司马相如曾经婉言劝谏过他,说人不能总和兽斗,不过刘彻却狗熊照打,野猪照射。

他看上了整个关中最好的一块地,要圈地建上林苑,将鱼米之乡变成私家动物园,东方朔劝谏过他,这块沃土可以打多少粮食,养活多少百姓,不过刘彻该给他升官升官,但园子该建还是建。

我奶奶什么都不让我动!我不把荷尔蒙洒在狗熊野猪身上,我发泄在哪?老百姓没地方吃饭了那算什么!没看到我都没地方玩了吗!

这不单单意味着孩子气,从后来很多方面的反应看来,刘彻也都一直是个极端的自私利己主义者。

他这个孩子,再也没有长大。

整个关中的野生动物碰到了这位顽主,默默的将生态链的顶端加了一位鼻喷热气,血气方刚的杀手。

公元前135年,整个关中的生态系统为之改善,因为窦太后走了。

刘彻终于能把他蓬勃的生命力用在别处了。

老太太前脚走,转过年来,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就提出了流传千古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作为儒家的“阿姆斯特朗”,成为了被后世所永远铭记的一个人。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说了很多,其中有三个思想,成功的为刘彻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欲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而且这三个思想,全都在延伸的长度与广度上达到了千年的级别。

第一个思想,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董仲舒将君王执政的合法性从此上升到了一个不同维次空间的高度。

君权神授一出来,就再也不是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你有种个屁!这都是老天定的!这种话太反动少跟我废话哈!

君权不再仅仅是胳膊粗拳头大就能得到了,董先生告诉我们,通过他的长期理论研究与各种系统观察,君主的权利是老天赐予的。

题外话的意思是,都别瞎捉摸了!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那德行像是老天选出来的吗?

我为什么是皇帝?

没办法,我是天选之子,老天让我干的!我这辈子就是来享福,来统治来鱼肉你们的!

董仲舒的这个天人感应说法,帮皇权镶上了一道大金边。

自此,这道金边彻底的闪耀了今后的两千多年。

首先是皇帝们的统治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因为人一旦认命,所有的麻烦就都减少了。

观察一下我们祖先造的字,非常有哲理。

“命”字上、中、下拆开来看,就是“人一叩”。

人一弯腰,一磕头,就认命了。

认命了,也就不折腾了。

皇帝抽我们一大嘴巴,我们会认为是皇家应该的,我们欠抽,打不死就可以了。

皇帝榨我们的血汗钱,我们会认为是皇家应得的,我们生下来就是为皇上送钱的,能有口饭吃就可以了。

皇帝让我们不停的干苦力,出徭役,我们会认为是皇家尽义务,我们生下来就是给皇家干活的,累不死就可以了。

皇帝让我们去前线打战争,我们会认为是尽本分,我们生下来就是大汉的子民,为国死难是应当应分的。

“天人感应”的这套说法,最开始初衷,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合法性,渲染皇权的至高无上。

但后来,这套说法,开始不断渗透到整个官僚系统乃至社会的各个角落。

皇帝,是天子,权力是神授的,是天下所有人的主人。

大臣,是天子的奴才,臣下的权利是神授的天子授予的,所以也是百姓的主人。

慢慢的不断演化下,“天命”这个词被越来越突出的显现与流行起来,再后来,天子是紫微星下凡,大臣是文曲星下凡等等诸多说法就都衍生出来了。

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一些很玄幻,很高大的东西,将顶层与底层之间的距离感不断拉开,让底层失去念想,放弃抵抗,方便统治。

这一套君权神授的理论,足足的用了两千年。

自此之后,大凡开国皇帝,很多都是各种神兽与他妈交配出来的产物,或者他妈做梦被各种新鲜东西蹂躏,然后将他们搞了出来。

这些开国之君,之所以都不是自己爹耕耘出来的重大原因,就是源自于这一套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我能打下来天下,那说明我是天选的,天选的皇帝怎么能是人整出来的呢?

代表人物就是刘大娘被神龙强暴后生下来的刘邦。

刘邦的历史,是他的后人们写的。

刘邦之前,整个两周八百年这么多的王,全都是正常分娩,而且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没有想到将自己的诞生过程谱写一段人兽篇章,原因其实也在于,他们并没有见到董先生,也并没有了解到这一套先进思想。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帮助刘彻拿下了法统的制高点,并大大的降低了统治的成本,为他后面的花样百出,打下了坚实的折腾基础。

但是,由于刘彻先生后来做的太过火了,儒家又进行了新完善。

伟大的学派总会与时俱进的自我进化。

比如“苍天示警”。

既承认了你的合法性,又对你的天命给予了约束。

你干的好,会天降祥瑞,一大堆白鸡白鹿白虎白大象就都跑出来了。

你肆意妄为后的水灾大旱蝗虫飞,就是苍天示警天神怒。

皇帝无道全国灾。

郡守无道全郡灾。

老天爷又开始出头约束皇权。

儒家在把老天爷拉到人间上,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力。

董仲舒的第二个思想,是大一统,具体实施思路就是“尊王攘夷”。

董仲舒从《春秋》中找到了这么一段话:“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真牛X!

要不说那啥不可怕,就怕那啥有文化呢!

从这句话入手,董仲舒把“封建制度的大一统”说成是天经地义不容更改之事,从而为损抑诸侯,尊王襄夷,一统于天子,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个思想的提出,正式标志着,持续了近千年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

过去的功臣思维,王爷思维是我立有大功,或者说我是皇亲国戚,我就应该自己有块地自己当爷。

但“大一统”的正式写入大汉党章标志着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不要再有裂土封王的思想,全天下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搞特殊。

在此之后,主父偃据此提出了《推恩令》,具体操作方案就是当年贾谊的那一套,有几个儿子家产分几份,直到生不出儿子中央将封地收回。

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完成中央集权,虽说景帝已经走完了前面的绝大多数道路,但这最后的盖棺定论,刘彻还是收尾的非常漂亮,毕竟无论是爷爷还是爹,面对自己这帮亲戚时,总是觉得自家先没有理的。

你自家咋不“众建诸侯”呢?你不就是欺负人嘛!

不过到了我这,全变成了你们这帮亲戚缺理。

你们这帮破亲戚是逆天而行,破坏国家的大一统啊!

这种毒草思想实在是要不得!任何打算分裂祖国搞两个大汉的个体与组织都将自绝于人民!

刘彻没有想到,“大一统”的思想不光帮他解决了自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也随着儒家的不断开枝散叶彻底的并至今仍在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而且还将一代代的继续长期影响下去。

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但分久必合嘛!”

“国家统一”,自此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烙印入了这片土地每一个人的基因中。

董仲舒的第三个思想,也是他最著名的人生精华,叫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讲坛快都给我歇着吧!

想法太多,教派太多,你说东,我说西,他说南,结果都找不着北!

思想不统一,怎么能形成合力!

怎么能让精神文明之花更好的开遍城乡!

都别废话!以后就听我一个人的!

高度的思想统一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安静。

正所谓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

如今天下一统,就不能由着社会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中,只有儒家,最适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思想。

所以就独尊你了!

因为儒家从骨子里,是维护君主统治的,儒的纲领是王道,施政为仁政,制度是礼制,治国讲道德。

当年秦始皇,也是大搞统一思想的,但他的那一套,还是祖宗传下来的法家。

法家太冷酷,缺乏弹性。

法家的那一套,就好比拿手直接薅人家头发,容易给人薅急眼了。

但儒家则不同,儒家维护起君主制度是讲道理的,比较有人情味,揪人家头发并不直接薅,而是拿推子推。

哪怕最后剃了个光亮,只要没见血,或者脑袋没让酒瓶砸,老百姓们还是能忍受的。

哪怕你表面上披着儒家的外衣,骨子里干的是法家那一套也行啊!

因为老百姓们总是记吃不记打的记不住统治者们是怎么做的,但总是能被领袖们拿嘴一忽悠就乐了。

这也是古往今来,嘴把式吃香的重要原因。

哪种方式的统治,其实并不重要,但让人接受的统治,尤其你怎么说,很重要。

甭管你咋欺负人,只要人民接受,只要还能凑合活下去,你这政权就稳固。

儒家则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个看似双赢方案的中间人。

儒家帮助对立的两方面,达成了这种默契。

英国的哥尔柏曾经这么形容过好的税收:“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儒家,就是皇权的最好拔毛法。

董仲舒后来又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非常应景儿的提出了再次影响两千年的一个纲领:“三纲五常”!

董仲舒在他后来的著作《春秋繁露》中,首次的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概念。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则是五种伦常:“仁,义,礼,智,信”。

这并非是董仲舒原创,起源是儒家的开山祖师孔老夫子。

孔夫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然后孔孟一家的亚圣孟子又再此基础上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跨越几百年后,董仲舒则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创造性的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是这么解释的,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也就是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父,夫,这仨的大爷地位就此被正式确立。

为了伺候好这三位爷,董仲舒又指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等一系列关系的基本法则。

遵守三纲五常,就是修养德行的根本来源。

自此,像臣子不服从君王,儿女不孝顺父母,女人偷汉子,朋友之间说话不算话等等统统被总结成为两个字——“缺德”。

“三纲五常”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人的“圣经”,被贯彻了两千年。

它是好思想吗?

必须的啊!

那肯定是!

无论什么时候,儿女孝顺父母,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夫妻之间互亲互爱互相忠诚这都是普世的价值!

不仅过去两千年,未来再过两千年,这种价值观它还会存在着,并将像每个帝王的梦想那样,真的“垂于无穷”。

“三纲五常”为中国人指明了道路,它让华夏大地,成为了一片德土。

中华文明能够始终薪火相传,连绵不绝,“三纲五常”功不可没。

但是。

我们要说但是了。

万事万物不可太过于绝对。

好思想加入到我们“人生操作系统”后,要把握好一个度。

“三纲五常”由于肩负着为君权主义站台的使命,很多方面太过于绝对了。

比如说,在单位,我们要尊重领导,尊重长辈,这在什么时候都是你职场上必须要尊重的规则。

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领导总让女同志半夜去探讨工作,这就太过于绝对了。

比如说,我们成立家庭,丈夫阳刚点,挑大梁,妻子稳顺点,操持家,这是五好家庭。

但男人说什么是什么,女人就是个充气娃娃,要无条件顺从,动不动还就家庭暴力,这就有些绝对了。

比如说,在家里,我们孝顺父母,以孝为大,以顺为先,这是应该的,爹妈生养你不是天天看你梗脖子的。

但如果你媳妇生不出孙子,你爸爸让你把媳妇轰走你也得无条件服从,这也有些绝对了。

“三纲五常”是好东西,但在为君权主义服务的过程中,很多条款都变味了。

这是一柄双刃剑。

好的一面在于在大多数时刻,它能够帮助我们过好一生。

另一面,却是“三纲们”希望达到的最终效果,是整个社会的无条件服从!

这是与时俱进的新儒家对君主专制的妥协。

妥协的内容很屈辱,一边倒,完全的倒向了统治阶层。

但妥协的好处则是今后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为了让这么好的思想永远占据高地,刘彻同意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时此刻,先秦百家已经被宣判了死缓。

但还有救。

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段时间一个学说的异军突起,是很容易的。

秦始皇也曾罢黜百家,但道家很快就完成了抢班夺权。

董仲舒作为新儒家的领路人很好的完成了他的使命,真正判下死刑的那个人,叫做公孙弘。

10年后,时任宰相的公孙弘,上书请为博士设弟子。

这个看似非常平常的上书,但却影响了后世上千年。

博士并不是现在的最高级别学历,而是秦汉时期的皇帝顾问。

他们并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常常列席御前会议,就是一帮提意见的。

不过这帮提意见的却很有发言权和影响力,毕竟总在皇上身边嘚嘚,谁知道哪句话稀里糊涂就说皇上心坎里去了。

此时,由于董仲舒的前期发力,诸子百家的博士都已被罢黜了,皇帝的顾问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

《诗》、《书》、《易》、《礼》、《春秋》成为了帝国的理论党章。

此时的为博士设弟子,其实就是动用国家力量和经费,为儒家培养接班人。

这无可厚非,毕竟都国教了,还没点这便利条件嘛!

但这个儒家接班人计划,却被公孙弘赋予了一个裂变病毒的意义。

设弟子,还不仅仅是为儒家扩大学员规模,这帮弟子成绩突出的,还可以有官做。

当年的董仲舒,建议设立帝国最高学府机构太学,用最高学历机构宣称儒家的最高地位。

博士不仅是皇帝的顾问,也是太学的教官,博士弟子就是太学生。他们入学后,每年考试一次,成绩优秀的可以做官,成绩一般的可以为吏,不及格的退学。

人家前面名次的学霸能保送给编制了!

这样一来,董仲舒当年设立的太学,就不仅仅意味着最高学府了,还成为了青年官员的培养基地。

此时大汉帝国另一个当官的途径叫做“察举制”是各地郡守做推荐,将来我们会讲到。

相比于“察举制”,进入太学去读书将来考出来的几率要更高且更容易一些。

所以大批希望当官的年轻人选择了儒家,而接受了儒家教育的年轻人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又开始反哺自己得以登堂入室的伟大思想。

博士弟子的名额也由武帝时的五十个,昭帝时一百个,宣帝时二百个,元帝时达到了千人级别,成帝时竟变成了令人瞠目的三千个。

自此,儒家以惊人的裂变速度彻底的占据了学术界的整个生态圈。

从此时此刻,整个帝国的仕途搭出了一个渐渐清晰地轮廓,就是想要富贵,想要做官,是有稳定途径的。

不要再走什么歪心思了,只要努力看这五经,房子会有的,美女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上层与下层之间,开始有了一条虽然很小,但却稳定的通道。

中下层人民有了希望。

希望哪怕小,但仍然是有的,这就很伟大。

有句话叫做“民不患寡患不均”,少从来不是问题,压根没有才叫做问题,不能永远封死别的阶层流通的空间!

既然有希望,就比没有希望强,既然有规则,就比没有规则好。

这一条上升通道,后来在千年后被逐渐演化成为了非常成熟的科举制,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虽然说整个两汉最终仍然是“察举制”在逐渐“豪族化”后垄断了上升通道,直到两晋的“寒门再难出贵子”。

但“察举制”的内核教材,却变成了儒家经典!

你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是评判你学问高低的几乎唯一标准!

这套操作系统垄断了整个市场!

皇权开始通过儒家对知识分子进行收买。

后来宋真宗赵恒在所作的《劝学文》中 写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算是将这层关系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

当一个文明被一种思想长期统治的时候,腐化与僵化也就成为了必然。

当新鲜的血液无法生成,流动的河水无法涌入,这个制度与文明也就无法完成自我革新了。

此后的两千年里,除了中间的两次大乱世外,皇权被越巩固越牢靠,人民的思维被越限制越僵化,直到满清,达到巅峰。

直到1840年,英国人打进了这个“老大帝国”。

发现他老眼昏花,沉沉老矣。

思想的禁锢,导致了中华文明除了人性与农业的研究之外,诸多学术与技艺均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发展与推广。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灵巧的中国人发明了太多项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第一,也失传了太多让人扼腕击节的伟大遗技。

大基数,高智商,让中国人在偶然的天纵英才下,收益颇丰。

但这些闪光都没有成为体系并传世推广。

逻辑,这个使文明发展能够爆炸的最重要技能却是我们的这两千年,统治者最害怕看到的东西。

不允许你推导出自己的东西,让你读五经的最大目的就是:不得代圣贤立言!

民智则权危。

在公元前134年,刘彻彻底的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

孔老夫子从此成为了读书人的祖宗。

孔家,也成为了罕见的跨越两千年不断的名门望族。

这么醇厚绵长的年份世界上据说只有日本天皇可以和孔家盘盘道。

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在当初创造这个学说流派的时候,我相信他老人家本心绝对不会希望自己的学说在未来成为整个中华大地的唯我独尊!

但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

基因的传承在千百年后,开始慢慢变得对面难识!

谁说孔老夫子不好,我会跟他斗争到底。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但谁说今天的儒家全盘真理,我会跟他掰开这两千年的古往今来。

董仲舒作为那个时代的乔布斯提出了一揽子皇权服务方案,刘彻照单全收的付诸于行动,永远的改变了后世。

董仲舒的这一大堆,是一段大篇幅,但这仅仅是武帝的第一件对后世历史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举措,后面,我们还会不断地讲述他的诸多惊天动地。

儒家的“新征程”作为刘彻上位后的第一件大事,之所以要下大笔墨写下,是因为一件宏大工程开工前,永远要以统一思想开始!

用十年完成百年的工程,永远是“吸天地之灵气,夺自然之造化”!

这种“逆天而动”,不在内部统一思想,根本没戏!

在“天人三策”开始闪闪放光芒后,那件改变了历史的著名阴谋要出场了。

因为这个阴谋,引出了整个时代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刘彻没有想到,他的翅膀一震动,一个个巨大的风暴开始接踵而来。

公元前135年,也就是窦太后刚刚过世的那一年,匈奴再次派出使节朝汉朝要姑娘,往常的做法就是汉朝找个宗室的公主或者随便找个宫女嫁过去再搭上些那边造不出来的刚需产品就完了。

但这一次,刘彻的反应很不寻常。

他把这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惯例拿到朝堂上来了,让大臣们议一议。

比较敏感的人马上就听出意思来了,官任大行令(职责类似于外交部长,最早称典客(著名关门者刘揭当年的工作岗位),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后期改称大鸿胪,属九卿之一)的王恢站了出来,说道:我老家就是燕地的,而且我还为祖国戍过边疆当过边吏,对这帮胡虏算是比较了解了。

这帮蛮夷们,每次和亲,满足他们的条件,往往也就让他们老实几年,这帮匈奴人总是背约入侵,不如这一次给他们来一家伙,让他们知道知道咱的厉害。

思想很前卫,好几十年没人敢提了,但御使大夫韩安国则再次向刘彻阐明了之所以他祖宗们要忍这帮野蛮人的道理:与匈奴为战,跨越千里,难以获利。

匈奴居无定所,迁徙不定,你总是逮不着他,他呆的那破地也长不了庄稼,他们部落的人都是史前文明,跟傻子一样,但全都四肢发达,你根本惹不起。

不管是得了他的地,还是抢了他的人,咱们都没有什么好处。

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疲,更何况压根就百害而无一利。

大臣们纷纷附议韩安国的说法,刘彻看到了反对力量还很强大,于是作罢,再次和亲。

不过刘彻并不是那种糊涂蛋,用不着韩安国给他背账本他也知道打匈奴是亏本买卖。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想搞他呢?

欺负了我们这么多年,我就是想跟他死磕呢?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是没错,不过我这穿鞋的打算也光着脚,但脱下来这鞋却是打算扇你脸的呢?

公元前133年,再起波澜。

雁门郡马邑的一个土豪聂壹通过王恢上书刘彻,匈奴刚刚和我们和亲,没有什么防备,如今如果我们要是以重大利益来诱惑他,让他们深入国境,咱们部下埋伏,必定可以永绝后患。

这显然不是一个业余爱国军事爱好者能够提出来的建议,背后必定另有其人,而且即便是这个土豪的爱国诚意之作,理论上也只会成为垫桌子角的。

你谁啊?打仗这事轮得到你说话?

不过刘彻将这个爱国请战上书再次摆上台面,令各方面进行讨论,而且这次,刘彻首先给此次的讨论定了调。

刘总说:“朝廷不仅与匈奴和亲,还赠送给他们大量的礼物,但匈奴态度傲慢,屡屡犯边,有人建议使用武力教训他们,请大家讨论可否?

唇枪舌剑再次在主战派王恢与主和派韩安国之间展开。

韩安国还是老一套,匈奴人家都是骑兵,来去如风,居无定所,你压根找不着人家,但人家想骚扰你就骚扰你,他们压根就不从事生产,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恶心所有生灵,如今我们不远千里空国而去,压根就没有必要。

王恢则说:如今以中国之盛,拿出百分之一的实力就完全足以灭了匈奴了,况且这一次是诱敌,不往远处跑。我们大军设伏合围,哪里会有什么风险!

双方你来我往,往复三次,你说匈奴不好打,我说匈奴就是个屁,唇枪舌剑引经据典直到王恢第四次发言后,刘彻拍板了:都别吵吵了!给我打!往死里打!朕要彻底灭了这帮蛮夷!

王恢是个热血的爱国官员,这一点非常值得尊敬。

但他作为武帝的第一杆枪却着实有些可怜。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窜动这事是个什么分量!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御使大夫韩安国说的是成本思维,外务部长王恢说的是外交面子,而且从没有当过家的王恢张嘴就来,抛出了“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即足以致胜”的荒唐言论。

他肯定没有深深地研究过战争的成本,“日费千金”这四个字是区别战略家与业余军事爱好者的最好考量。

很显然,王恢是个业余票友。

这个业余票友其实并没有啥意义,因为背后是猛男刘彻想打。

刘猛男非得打匈奴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和亲比较丢面子。

第二,这帮王八蛋隔三差五的让老子丢面子,臭不要脸还没完没了!

第一点关于面子问题,产生情绪很正常,谁家也不愿意总往别的老爷们那送女人。

但第二点,刘彻其实有点冤枉那边的匈奴大书记了。

草原书记军臣同志人家心里其实也不想没完没了的臭不要脸。

他那也是没办法。

这就要说一下草原的权力结构问题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