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航天传奇的火箭奇人埃隆·马斯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火箭发射失败记录人员伤亡 创造航天传奇的火箭奇人埃隆·马斯克

创造航天传奇的火箭奇人埃隆·马斯克

2022-12-30 2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文 |王建蒙

当火箭发动机的轰鸣声震撼人们心灵之时,当火箭运送的有效载荷准确进入预定太空轨道之际,卫星及空间飞行器为地球人类带来的福音早已深入人心。众所周知,一次性发射使用的运载火箭是目前人类征服太空的唯一有效工具。然而,由于运载火箭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研制周期漫长、一次性使用等独特性,使得运载火箭深奥而难以触及。但自从美国一个叫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创办了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以来,一个又一个打破近百年来传统火箭制造、发射的创新变为现实,尤其是2017年10月11日Space X公司采用上次发射回收的一级火箭成功发射,并再次完美回收计划继续用于下一次发射的举措更是令人们称奇点赞。

《埃隆·马斯克与Space X的商业传奇 》 (以下简称“《传奇》”)一书的作者艾瑞克·赛德豪斯(Erik Seed house) 是一位航天业内专业人士。他是德国航天局研究生院的空间医学博士,曾在英国比奇洛宇航中心担任航天员训练顾问,早在2009年就成为加拿大宇航局航天员候选人之一。出于作者的职业思维,他的作品对火箭的专业描述多于文学艺术的修饰,对火箭设计、制造、点火、发射、飞行也都趋于专业性,但却不是一部专业教科书,而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学 作品。

这验证了读书人的一句口头禅:“搞文学创作的大多不精通技术、也深入不到技术的真谛;而搞技术的大多无暇文学创作,其作品一般脱离不了技术论文和技术报告的范畴。若能将两者有效结合,则定能打动读者。”仅以230页的篇幅,就能深入浅出将火箭创新的深奥之路让读者通俗易懂,吸引航天专业人员、尤其是非航天各类人士的眼眸,或许是此书的高明。当然,作为中文译本,翻译人员的功底也可见一斑。

埃隆·马斯克的成功在于他在两大领域的商业传奇:一是成功创立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特斯拉(Tesla Motors);二是成功创立了Space X,以高效率、高可靠、低成本、简约化的创举,实现了世界首家民营火箭公司独到的企业机构、管理机制、研制程序、火箭飞船发射的创新之路,实现了全球百年来火箭壳体及制造复杂、昂贵的发动机准确回收再使用。书中对埃隆·马斯克的传奇描述并不在于他是发明家、创业家、亿万富豪和改变传统航天的科技狂人,而在于他审时度势对火箭技术、制造和发射,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远见卓识和商业航天精明运作的那种不成功绝不罢休的勇气。

《传奇》一书基本没有触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将内容紧紧扣在了Space X的太空探索。仅用不足600字的篇幅便概括了埃隆·马斯克从出生到创业的历程,可见这本书的核心也不是人物传记,而是非常明确地定位于火箭的实施计划、发动机的可靠性、猎鹰重型火箭经济性、可靠性、重复使用等划时代历史突破以及商业太空飞行的革命性跨越。

《传奇》从2002年3月埃隆·马斯克开始打造Space X公司还不具备成熟的火箭制造思路说起,因为那时他对火箭技术基本是一窍不通,他不可能制定出系统的发展方向、缜密的实现路径以及资金数额和来源。而埃隆·马斯克却了解到,近百年来,火箭制造只有政府动用国家力量方可实现,他信心十足地要突破这一现状。事实上,当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航天项目,无一不是在国家、军队天文数字般的经费支撑下一步步走过来的。在Space X公司出现之前,人类在火箭技术上投入的资金,基本是以亿美元为单位的。仅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就动用了30余万人,斥资1500多亿美元。当时正在使用的航天飞机项目,直接参与者5万余人,每次发射耗资超过5亿美元,终因费用高昂而提出停飞退出航天历史舞台。《传奇》把在这种严峻背景下,埃隆·马斯克明知向前就是一场豪赌,而赌输的可能巨大,但他却迎难挑战的非凡魄力交待得很清晰,并且让读者为他宁愿冒险也不退缩,为他神速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完成了主线明确、边干边修改、趋于完善的实施计划,用自筹与融措相结合的资金,很快展开了项目运作……而点赞。

Space X公司注册成立3年后的2006年3月25日,猎鹰1号火箭在数次故障、一次次取消发射试验的煎熬下,火箭终于在发动机烈焰的巨大轰鸣中,离开发射台向空中飞去,然而发射还是失败了。面对失败,不仅仅是技术克难、人员士气、资金短缺,单单就是外界对民营火箭的创新怀疑就足以把人压垮。

然而Space X公司又一次崛起挺立。2008年9月,猎鹰1号火箭成功进入地球轨道。同时Space X公司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6亿美元、12次国际空间站货物补给飞行的发射合同,之后又拿到了为NASA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26亿美元,未来4年至少签订33个商业发射合同。一个个打破常规的划时代航天史诗变为现实。

《传奇》对下列创火箭历史记录事件的描述让读者尤其震惊:

2013年6月14日,在现代媒体技术簇拥下,一则火箭新闻在全球沸沸扬扬——被称为“蚱蜢”的火箭竟然稳稳地在空中静止悬停后又降落在地面。

2015年12月21日,从肯尼迪航天发射场传出的欢腾声几乎瞬间传遍全球。猎鹰9号火箭装载着11颗卫星点火起飞后10分钟,二级火箭继续飞行,而一级火箭按预定计划成功降落在指定地点。

2017年3月31日,随着猎鹰9号火箭将欧洲卫星公司(SES)的一颗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用回收后的火箭再次发射、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成为现实。解除了业内人士所一直认为的昂贵于火箭数倍的卫星岂敢使用回收火箭的疑虑。

《传奇》还为读者留下一个悬念,那就是正在紧张装配试验中的重型猎鹰火箭,按计划将在未来一年内发射升空。这个拥有27台发动机同时点火产生2282吨巨大推力的庞然大物,一次可以将63.8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相当于三倍猎鹰9号火箭、两倍航天飞机运载能力的成本却可以实现成倍降低。

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正在成为一个个可能。

“假如你从未失败,只能说明你不够创新。”这是埃隆·马斯克鞭策自己的信念。而不断地反思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不断地自我质疑的思维,使他成为一个传奇式的商业人物。近期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空间站研究与开发大会上,埃隆·马斯克又一次发出了航天创新的声音:“单从技术的角度看,近年来猎鹰 9号火箭的回收,绝对是火箭技术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事情。”“我可以宣布,我们对猎鹰9号火箭的使用指标确定为,回收回来的火箭外表油漆都不需要再喷涂,就能够在24小时之内加注燃料再次实施点火发射。”“正是通过对火箭本身的回收利用,最后使得运送卫星的‘运输费’只剩下火箭的燃料费。”

当然,Space X的成功得益于美国审时度势的政策支持,正如《传奇》所述,“无一不是在国家、军队天文数字般的经费支撑下一步步走过来的”。

纵观中国航天60多年取得的辉煌,当今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的其中一个举措,实质上是在加速对商业航天以及民营航天发展的尝试。中国商业航天的本质是航天,而商业正在以一种发展手段或措施推动航天的整体发展。诸如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空间”)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正是在国家倡导鼓励政策下的时代产物,它们正在践行着中国航天有益延伸和有效补充的创新。蓝箭空间创建两年多来,不仅完成了高端人才的火箭设计研发团队组建,制定了缜密高效的实施计划,与国内外合作中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而且按照国家提出利用民间资本创业的精神,已经获取并正在以合作共赢的市场规律持续获得火箭研制资金,这些举措已经受到国家航天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然而,类似于蓝箭空间这样的公司想要成为中国的Space X将会面对更多挑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航天产业以更快的速度与之相适应,航天产业发展市场的需求牵引也恰恰为中国民营航天的发展带来机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出的号召更加有利于中国民营航天的创业与创新。中国民营火箭公司若能抓住契机,以历史的机遇战胜挑战,将会在中国出现类似于Space X这样的商业航天传奇,这个传奇的实现,必定会像Space X一样载入航天创新传奇榜!国家的大政方针已经确立,通过自身的努力,不应该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正如《传奇》所说:“不可能成为过不去的坎!”

猜你喜欢 埃隆猎鹰马斯克 马斯克打脸简史海外星云(2021年9期)2021-10-14梅耶·马斯克的“育儿经”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埃隆·马斯克的新型脑机接口为何人开发?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失败也是一个选项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0年11期)2020-01-15如果你只做肯定能成功的事情初中生学习·中(2016年8期)2016-09-23马斯克预计“猎鹰”9可在12月复飞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猎鹰”9再创历史一级火箭海上着陆回收成功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只因他是马斯克太空探索(2016年11期)2016-07-12“猎鹰”9号的复用技术与展望太空探索(2016年2期)2016-07-12“猎鹰”9号带来的启示太空探索(2016年2期)2016-07-12

卫星应用2018年2期

卫星应用的其它文章国际动态国内动态2017年世界航天发展重要进展与趋势Global Commercial Space Markets2016年全球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收入情况研究与分析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星综合智能管控系统设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