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 环保动态 盐城打造“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湿地之城 江苏省人民政府 环保动态 盐城打造“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

江苏省人民政府 环保动态 盐城打造“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

2024-01-17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国际湿地城市”“全球滨海论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最近,这些高频词再次成为盐城这座“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动注脚。新赛道上,盐城“好生态”不断绽放异彩,持续获得国际国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顶级认可。

海洋、湿地、森林,蓝天、碧水、净土,盐城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矢志不渝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尊重自然,守护好世界“独一份”的黄海湿地,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路径。

12月9日,盐城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准确把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内在要求,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并将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九个新篇章”之一,是全面落实省委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盐城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国际湿地城市 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盐城入选。“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座城市的生态成就,是全球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奖项。作为江苏唯一上榜城市,盐城在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再添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

浩瀚黄海的滋养生生不息。582公里海岸线、76.97万公顷湿地,盐城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是全球候鸟迁飞的重要枢纽。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滨海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份坚持不懈的炙热追求,让黄海之滨的盐城站上世界的舞台。2021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并在生态文明论坛上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今年,射阳县和东台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扎实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盐城用实际行动履行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扛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后申遗时代,盐城的务实举措让“热度”持续升温,最终转变为中国新发展理念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

2022年1月10日,“国际生态朋友圈”相聚盐城参加全球滨海论坛,搭建引领生态治理的全球机制性平台,凝聚保护滨海湿地的全球共识。

而在盐城连续4年成功举办的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已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知名交流合作平台,并在生态评估、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性、引领性的合作项目,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二期申遗工作汇聚广泛的国际关注与支持,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为加强遗产生态价值探索,盐城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全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积极开展退渔还湿、建设小微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推进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力度;成立“盐城市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率先在全省开展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将更多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范围;颁布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并建立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持续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损害修复衔接配合,让湿地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湿地、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新征程上,盐城正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重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

深入打好攻坚战 从“治标”迈向“治本”

无论是世界自然遗产,还是国际湿地城市,“皇冠上的明珠”光芒耀眼的背后,是生态保护理念根植人心,以及盐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截至11月30日,盐城全市PM2.5平均浓度25.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4.1%,均列全省第二,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9、10月份空气质量列全国重点城市前20位,分别为第5、13位;1—11月份,51个省考及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坚持全Ⅲ类目标不动摇,盐城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今年以来,盐城重点建设用地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数据令人振奋,盐城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直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全省率先修编完成《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2)》,建立健全大气、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开展绿色发展评估和生态环保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垂直管理改革、综合执法改革“三项改革”任务。

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聚焦“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要求,坚持“控扬尘、治臭氧、抓减排、强执法”,按照《盐城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结构,强化协同减排,压降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水平;深化系统治污,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创新机制,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落实各方责任,开展全民行动等八个方面重点任务,40项具体措施,全面推动大气环境改善。强化治污攻坚,压紧压实源头治理、VOCs综合治理、控制工地扬尘、扩展友好减排、打击数据造假、强化道路保洁、整治港口码头等七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

不断强化水污染防治。盐城全力推动断面上游支流支浜全面消除劣五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源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染治理、重点问题断面水质攻坚等“五大”攻坚任务,强化陆海统筹,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以安全利用为宗旨,盐城加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力度,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开展重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

守护生态环境,盐城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以贯之,以铁的纪律,锻造铁的队伍,取得污染防治攻坚战新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强化执法监管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执法效能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66件,累计处罚金额5929.64万元。持续开展“绿盾”行动,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保护,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红线、违规开发建设等行为。

盐城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打造“团结向善、勇毅向上”的系统文化,组织开展机关干部下沉基层帮扶环境质量“提质增优”、“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等活动,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污染防治攻坚中的示范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勇挑大梁、勇担重任的标兵集体和典型人物。

推动绿色转型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盐城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走好“绿色转型、绿色跨越”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以绿色能源资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环境友好,促进协同减污降碳,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从条子泥到黄海森林公园,从大纵湖到九龙口,盐城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好生态”已成为盐城最具特色的城市IP。

守住绿水青山之“根”,打开金山银山之“门”,在探寻世界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最优解”的道路上,盐城孜孜以求,用心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努力让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好环境的地方一定有好产品,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经济”,“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文章越写越精彩。

12月1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盐城市签署共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框架协议,打造最富人文魅力的文化海岸带、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滨海生态旅游景观带,助力盐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的建设,对江苏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推动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盐城发挥自身优势,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探索出一条贯彻中央精神、体现省委要求、彰显盐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8月30日,江苏省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在盐城市落地,这是全国首单基于自然的鸟类友好型生态修复蓝色碳汇金融创新实践。充分利用滨海湿地的碳汇潜力,是盐城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对黄海湿地自然资源价值转化实现路径的持续探索,为践行绿色低碳示范提供了绿色金融创新。

把弥足珍贵的发展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不仅为百姓创造天朗气清的绿色家园,同时也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做大生态“绿色财富”,提高社会“绿色福利”,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盐城正全面发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