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处处开》不是“靡靡之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流行音乐鼻祖 《蔷薇处处开》不是“靡靡之音”

《蔷薇处处开》不是“靡靡之音”

2024-07-11 09: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梁祝》作曲者之一陈钢回忆父亲――中国流行音乐鼻祖陈歌辛

  《蔷薇处处开》不是“靡靡之音”

  本报记者 郭珊

  本月28日,一台名为“时光倒流70年”的晚会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上演,一大批经典老歌将重返羊城舞台。昨天,记者采访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钢时,才发现当晚演出的《夜上海》、《蔷薇处处开》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金曲的作者陈歌辛,原来就是陈钢的父亲!

  陈歌辛在上世纪40年代写下了一批抒情艺术歌曲,如《玫瑰玫瑰我爱你》、《初恋女》、《永远的微笑》、《忘忧草》、《海燕》等。这批歌曲已经成为海派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广为传唱。有评论称“陈歌辛是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鼻祖”,“研究陈歌辛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他的歌曲,对挖掘他那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具有很大意义。”谈到这里,陈钢教授对时下海派文化逐渐衰退以及“快餐文化”的泛滥表示忧虑,并热切呼吁“要把海派文化的精髓找回来”!

  《天涯歌女》插曲流行国际

  在陈钢教授看来,电影《天涯歌女》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他父亲陈歌辛一生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歌,旋律轻松明快、奔放昂扬,将城市情怀和民族音乐巧妙地汇成一体;歌词形象鲜明、诗意盎然,表现了“风雨摧不毁并蒂的连理枝”的坚贞情操。

  更为难得的是,这首歌不仅在当时走红全国歌坛,还飘洋过海,二战结束后,美国流行乐坛还有人把这首歌译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并改编成爵士乐,出版了唱片及乐队曲谱,传唱于美国及世界各地,成为第一首国际流行的中国歌曲。据陈钢教授回忆,有一次他在温哥华UBC大学讲演时,一名教授曾在他耳畔轻轻地问:“你知道中国哪一首歌曲在世界上最流行?”然后大声地说:“《玫瑰玫瑰我爱你》!”

  陈钢教授还告诉记者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大洋彼岸传来一个消息:美国在寻找《玫瑰玫瑰我爱你》的曲作者,还有百万美元的版税等待着他。那时正值抗美援朝,陈教授的妈妈金娇丽大着肚子满街宣传保家卫国,还捐献了家中的全部银器;爸爸陈歌辛则发起了“捐献一日一弹”运动,还准备将那百万美元用来购买一架飞机报效国家。当然,那时是去不成的,后来,也就不可能再去了。几十年后曾经把中国“玫瑰”改编成美国爵士乐的歌坛宿将法兰克・林,终于在美国的一次音乐会上巧遇陈教授的弟弟,才知道这首歌曲是中国作曲家陈歌辛的作品,由此与陈教授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父亲“恋花”陈钢钟情蝴蝶

  陈钢告诉记者,陈歌辛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大量歌曲,是上海流行音乐成熟期,亦即西方文明与吴越文化相结合而诞生的上海现代城市文化――海派文化中流行音乐分支的典范。他所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中国第一首被译成英语,在全世界流传的歌曲;而《夜上海》、《恭喜恭喜》则成为标志性的“市曲”与贺岁曲。那个时候中国的流行音乐真正走向了世界。

  陈教授还特别谈到,花是他父亲创作的一大主题。“他写了那么多花――玫瑰、蔷薇、白兰花;《花开时节》、《花一般的梦》、《花样的年华》等。”以往这批作品曾被抨击为“靡靡之音”,对此陈教授以《蔷薇处处开》为例指出,这是一首优美健康的歌曲,它的“点睛”之句就是:“春风拂去我们心的创痛,蔷薇蔷薇处处开!”“这里的‘春风’和‘蔷薇’指向什么?对于稍有想象力的人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只有像父亲那样经历了严冬寒霜摧残的人,才会如此懂得春天的宝贵!”

  陈教授自己则特别钟情蝴蝶,虽然本身不会拉提琴,但他与何占豪合作完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尚在求学期间,当时才24岁的他就蜚声中外乐坛。除了这首流传最广的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他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了以浓郁民族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融合而见长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和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它们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陈教授说,虽然他们父子两辈人擅长的音乐领域不一样,但歌颂的都是亲情、爱情、人性、美好生活等永恒的主题。

  “时光倒流”晚会演出《雷雨》

  前几年,随着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的上映,全国各地曾掀起一股“旧上海热”。对于这部受到父亲的作品《花样的年华》启发的作品,陈教授评价很高,认为它传神地再现了旧上海的格调和风韵。但同时陈教授也对近年来文艺作品中对于旧上海文化的误读和海派文化的式微表示忧虑。

  他指出,香港电视剧《上海滩》、张艺谋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把旧上海简化为十里洋场、“舞女加流氓”,这种理解非常偏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中西文化百川汇聚之地,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音乐学院、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涌现出中国最早的爵士乐风潮,以及最具城市文化特色的、由文人创作的市民歌曲。在陈教授看来,上海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情调,那个时候的海派音乐创作体现了20世纪“向前进”的积极节奏。相反,现在的流行文化太“快餐”、太功利、太低速,这反而使悠久的海派文化日益湮没。

  而近两年席卷全国的怀旧音乐浪潮似乎又预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底蕴和过去生活的眷念。陈教授认为,现在许多文化人都在寻找上海,比如作家王安忆、陈丹燕等人的文学创作,再比如台湾著名女歌手蔡琴在京、沪等地举行的“海上遗梦”演唱会,无不受人关注。他坚信,怀旧不仅是一种时尚,更要提高到文化的高度,把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宝藏有计划、有系统地挖掘出来。1985年,香港曾举行了3场别开生面的陈歌辛“父子仨音乐会”;时隔20年,陈教授将在广州举行的“时光倒流70年”晚会上和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合作完成钢琴伴颂《雷雨》片断“鲁妈的独白”。他还计划明年年初在广州举办一场陈歌辛、陈钢经典作品音乐会,再次和已逝的父亲一道共圆中国民族音乐“蝶恋花”之梦。

  图: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钢将于28日在广州舞台亮相。资料图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