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拼音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2024-07-14 06: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套人民币“瞻德城”

其后被印上钞券的少数民族文字是维文,分别是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四种。500元券称为“瞻德城”券,1000元券称“马饮水图”券,5000元券称为“牧羊图”券,10000元券称为“骆驼图”券。前三种券别由北京印钞厂印制,后一种券别由上海印钞厂印刷,均与1951年10月1日在新疆地区发行。票面主图案均有新疆地方特色,背面印有维文行名和面额。这四种票券产生于新疆经济恢复稳定、全国币值统一条件业已成熟时机,因而受到全国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珍爱,目前存世稀少,偶尔被发现与边疆地区。

人民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既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民族国家的性质,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并增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这不是简单的票面设计或工艺展示,它象征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融合,体现了时代文明与历史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深刻内涵。

人民币上表现的民族大团结主题

第二套人民币五元

从第二套人民币始,民族大团结一直是人民币设计、表现的主题之一。第二套人民币中的5元券正面主景图,就是最先表现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祖国欣欣向荣的图画。画面上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形象栩栩如生。

第三套人民币十元

第三套人民币中的10元券,多年来在民间称为“大团结”,它的正面主景以各界、各族人民代表为题材,象征我国广泛的民主制度和我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新气象。在步出人民大会堂的工农兵代表身后,是满脸喜悦的蒙古族妇女、藏族汉子和维吾尔族老人,再后面就是人头攒动的各民族代表,场面恢弘壮阔,表现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奔向光辉前程的民族意愿。

第四套人民币更是将民族团结的主题推向高峰,主辅币钞券上共印上了14个民族的人物图像,恰为中华56个民族的四分之一,诠释了中国政府注重民族和谐和睦的基本国策。

第四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形象

人民币钞券上除了有少数民族文字,还有13个少数民族的民族人物图像。这些画面基本上出现在第四套人民币的纸质辅币和主币上。下面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介绍如下:

第四套人民币十元局部

蒙古族

10元券上正面主景图人物像右为汉族,左为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马背上的民族”,骁勇善战,逐水草而居。12世纪,蒙古部与在蒙古草原上生活的许多游牧民,经过互相交往和融合,形成了蒙古民族共同体,在13世纪初建立了蒙古汗国,首领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现在,中国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东北三省也有不少人口聚居。其余人等散居于中原与云南、四川等地。目前使用的文字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和改进后形成的定型文字。

第四套人民币二元局部

维吾尔族

2元券正面少数民族人物图像右为维吾尔族,左为彝族。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充分吸收了东西方民族的优秀文化,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维吾尔族文化体系。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等,现在使用的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察合台文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彝族

2元券正面少数民族人物图像左为彝族,右为维吾尔族。彝族世代生活于金沙江沿岸,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并创造出了有音节的文字——彝文,史称爨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