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曾做天花病毒试验,最后死了4人,却造福后世无数老百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最后一位天花病毒患者 康熙曾做天花病毒试验,最后死了4人,却造福后世无数老百姓

康熙曾做天花病毒试验,最后死了4人,却造福后世无数老百姓

2024-07-07 1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说,因为天花极强的传染性,在古代,人们一旦发现有人身上出现大面积的斑疹,便会惊慌对方是否是感染了天花病毒。

而一个村中一旦有人感染了天花,这个村子也会随之遭殃,感染天花的病人及其家人都会被粗暴的隔离,没有食物,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艰难求生,而村子也会被孤立,直至天花病毒的阴霾彻底散去。

顺治皇帝对天花的畏惧,犹如害怕山中的猛虎,为了躲避天花,即使满清王朝一直推行满蒙一家的和谐政策,但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顺治帝都没有接见过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原因是蒙古首领大多没有患过天花,而没有患过则意味着很可能有传染的风险。

其实早在16世纪的明朝,中国便发明了人痘接种法,这种接种法还被称作“痘衣法”,也就是利用天花得过之后就能免疫的特点,先让人感染比较轻的天花,获得免疫性,这种方法还传播到了欧洲,算是对抗天花最早的一种抗疫手法。

既然明朝就已经发明出了有效的接种法,为何天花还会在清朝壮大、肆虐?

一方面是因为“天下易主”。

满族人入关,而昔日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满洲人曾常年居住在较于中原地带、简直是“天寒地冻”的东北一带。

在此之前,天花一直就侵袭着中国,但满洲人却很少能接触到天花,因为这种传染性的病毒一般很难适应寒冷或炎热的极端气候,因此

病毒在寒冷地带活性大大降低,因而满洲人普遍缺乏对天花的免疫力。

二来,这还与明朝的灭亡有关,在清朝在入关的时候,清军不免与内地人广泛接触,而在明朝末年,天灾不断,除了天旱缺粮外,由于大量的死亡,再加上明政府自顾不暇,无暇处理尸体,疫病也因此马上在民间传播了起来,疫情最后波及到了满洲人。

后来还有学者研究提出,后来清朝保守愚昧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疫病的流传,最后甚至连皇座上的人也感染上了可怕的天花。

当时清王朝对科学技术的打压非常严重,以至于很多医学技术都失传,虽然人痘接种法已经非常完善,一定程度是传世之作,还流传到了欧洲,福及欧亚大陆的百姓,但清王朝一直十分忌惮明朝汉族人的研究成果。

结果就是到了清朝,等到疫病肆虐的时候,已经没几个人会使用这种方法了。

曾有人说康熙帝能继位,一部分要“感谢”天花,另一部分就要感谢、归功于他自己的奶娘了。

顺治一生共育有八个阿哥六个格格,但因为天花,四男五女都在八岁前就夭折了,等到顺治帝身体虚弱,不得不考虑后继人时,适龄的竟然只剩下了第三子康熙和另一个儿子,最后“得过天花”成为了康熙帝的优势。

而这位乳母也就是康熙的奶娘,她不止哺育了康熙,在康熙不幸感染了致死率极高的天花时,这位让人值得尊敬的乳母,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代,不但没有畏缩,还勇敢的主动提出来要贴身照顾康熙帝。

传说正是因为这位奶娘的不离不弃,康熙才痊愈,逃过了可怕的疫情。

如今观看历代皇帝的画像,经过了画师的有意美化,自然已经看不出康熙的脸上其他的痕迹,但

根据曾近身接触过康熙的人透露,康熙的脸上留下的些许痘印,正可以证明康熙曾患上天花。

其实长期以来,顺治皇帝一直更看好的是次子福全,想立他为太子,但顺治皇帝的母亲,位高权重的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

双方意见都相持不下,这时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向第三个人寻求建议,这个人不能是顺治旁边的近侍,也不能是朝堂上孝庄皇太后的内戚,最后这份重要的投票权,竟落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未曾想到的人手里——当时正在宫中当差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

而被问及心中继承人的人选是谁是,洋人汤若望给出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视角——选三子玄烨,因为此时京城中天花病毒肆虐,而康复的玄烨已经得到了免疫能力,这是眼下最稀缺的一种实力。

曾饱受过天花折磨的康熙在即位后,便大力推出了防治天花的政策,他的一生也与天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过天花的康熙皇帝,因此有了对天花终生免疫的能力,比起他畏惧天花,不惜躲藏到山林里的父亲顺治,拥有免疫功能的他显然比父亲更为勇敢。

在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康熙便利用手上的权力,大力推广种痘政策,立志于在全国范围内防治天花,为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京城内设有“查痘章京”,专门负责八旗防痘事宜,而紫禁城内太医院下还专门设“痘诊”科,康熙还向天下广泛征集能治疗天花名医入太医院。

康熙十分重视对传统隔离“防痘”方法的继承,且有所创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对避暑山庄的选择以及蒙古各部落首领围班制度的建立。

由于天花的流行,清朝早期,蒙古各部入觐制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到康熙初年,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尽管蒙古王公贵族们都声称自己已经出痘,对天花有免疫力,但康熙皇帝以及整个清王朝上下都对此充满着担忧。

于是在康熙十六年,皇帝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他下令在热河兴建避暑避痘行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

由此可见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立也并非是康熙为了单纯的享乐,聪明的康熙帝考虑到了病毒难以适应夏日高温的特点,利用此降低了传染天花的可能性。

可这只是解决了满洲人入关后,蒙古各部入觐制度的问题,此时民间依然流传着可怕的天花,康熙帝年幼、体弱的皇子们依然面临着天花的威胁。

当时,在康熙帝广泛的征集下,有一个人提出了可以用以毒攻毒的办法,将得天花的病人脓包里面的脓液,提取出一定的数量,再放进正常人的体内,以此就可以产生出对天花的抗体。

可谁敢尝试呢,尤其这种方法还需要亲自接触到感染的病人,虽然此时方法有人提出了,可满朝遍野却无人敢勇于尝试,此时康熙帝却出声同意了,并找来了三十名宫女。

当时很多人都不敢尝试这个办法,但康熙在知道了这个办法后,却决定勇敢尝试。

他选来了三十名宫女,开始了这个实验。

这些宫女都是没有得过天花,而且年龄都在16岁以下的,康熙派人给她们接种了天花病毒,且每个人注入的数量都不同,保持她们在皇宫中隔离、生存的生活环境相同,这种做法类似于现代的“变量实验法”。

然后康熙就根据这30个宫女的实验数据,召集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反复实验。

康熙十七年,此时正是史上知名的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关头,5岁的胤礽却不幸感染了天花;这个儿子就是后来被废、但一直深得康熙宠爱的皇太子。

前线战报连连,原本勤勉的康熙日日夜夜都在处理繁忙的朝政和奏折,但在得知爱子患天花后,康熙皇帝丢下了政务,几乎是日夜陪在胤礽身边,连续十二天都没有批阅奏折。

一直到了最后,康熙用千人的生命换来了真正的疫苗。

这个疫苗就是熟苗,将苗养大选炼,反复经过七次,然后再给健康的人使用,这样就成功了,虽然这个过程十分痛苦,但最终还是将天花成功预防,并造福了全国的百姓。

这种“人痘法”与后期从外国传入到中国境内的“牛痘法”不同,这种方法是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炼,以达到保留免疫抗原、降低疫苗毒性的目的,因此也被称作“熟苗法”。

它与现代疫苗法不同的的一点在于,现代疫苗是采用动物代替人体进行接种培养,而“熟苗法”则是用人。

传说这最初始的一批,三十名宫女中共有四名宫女因为感染天花而死亡,而“熟苗”法的推出,自然是经过了先后数十次的试验和研究,为了确保试验成果正确无误,试验进行了数年,前后更是征集了千百名宫女,涉及了千人的性命。

康熙帝曾写道,在熟痘法推出之初,人们多畏惧出痘,现在有了种痘法,为了推广,他只能让自己的子女亲自种痘、出痘,才能证明种痘法的功效。

为了庆祝爱子痊愈,康熙帝还特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祭天颁诏,大规模推行天花预防工作,并把它推广实施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

备受争议的实验,造福后世的实验

即使是在古代的宫廷中,虽然贵族的医疗条件已经要比平头百姓的好太多,但是在宫廷中很多新生儿、已经长到十多岁的少年,也会因为得天花而夭折。

不过依据事实而言,此后100多年,清朝的确是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天花,而康熙帝敢于任用,主动出击天花的行为,也确实清廷驱除了天花阴霾,稳定了清王朝的统治,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同一时间,此时的欧洲国家却深陷在天花之苦中,每年都有超百万人被天花夺取了性命,于是,在听说了清朝发明了有效的熟痘法后,欧洲国家派出了使臣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向清廷学习痘疫苗法。

从中国流传出去的人痘法,在欧洲兜兜转转了百年后,经过改良最终又回到了中国,这原本应该是全世界医疗事业的伟大进步,对世界防疫都有益处。

但傲慢的清朝的统治者却不愿意接受来自西方的新技术,他们可以接受把自己的技术施舍给外邦人,但仍然顽固的在宫廷里坚守着传统的痘疫苗法。

现在来看,康熙帝敢于实验,且能直面疫病的精神还是十分可嘉的。

有人认为清朝“熟痘法”的发明,不仅对当时预防重大传染性疫病有奇效,还能将先进的防治手法推广到海外,这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余晖的象征之一。

随着清王朝一味的闭关锁国,骄傲自大,甚至是亲王贵族也因天花而葬送了性命,整个清王朝由盛转衰,后来被列强入侵,被迫打开了国门。

《来自深宫的痘情报告——康熙与天花》 胡忠良

重庆政协报 《清王朝与天花的抗争》林必忠

洪若瀚书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