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最佳漂流胜地 西峡县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峡县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6-17 1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特色经济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殊资源或关键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工艺或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作保障,以特色产品为载体,以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及产业化运作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特色资源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特色产品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核心,特色技术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支撑,特色产业是发展特色经济的依托。特色经济的发展必然要通过专业化整合,形成产业的规模经济和效益经济,进而形成经济优势。

特色经济一直以来是西峡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县域经济最有生机、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应该说西峡经济是名副其实的特色经济。

一、西峡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基本形成了以猕猴桃、山茱萸、香菇为主的“果、药、菌“三大特色农业、以“宛药、西保、龙成三大集团”为龙头的“中药制药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炼钢及炼钢辅助材料产业群和汽车配件铸造产业群”三大特色工业和以恐龙文化游、生态休闲游为品牌的“山、水、龙、园”四大特色旅游为主的涵盖三次产业,规模和优势比较明显的特色产业群。

1、特色农业

以建设全国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大县为目标,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有机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努力推动农业由传统种植向有机种植、基地化向产业化、特色产业向支柱产业升级,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培育了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猕猴桃人工栽培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4万吨,均居全国第二,并通过国家以及美国、日本、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是“全国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西峡山茱萸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万亩山茱萸全部通过国家GAP认证,产量占全国的2/3;食用菌产业顺利实现了由木腐菌向草腐菌和香菇菌材全部外购的战略性调整,年产量1.7万吨,占全国的1/10,西峡香菇被评为“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壮大了宛西制药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进了北京华邦和日本三源等猕猴桃贮藏加工销售企业,年加工农产品4.5万吨以上。2011年西峡县农业总产值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3.7%。“果、药、菌”特色产业占西峡县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44.2%、42.5%、61%。     2、特色工业

以集群化、循环化、外向化为方向,推动工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产品型向产业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培育形成了以“宛药、西保、龙成三大集团”为龙头、中药制药及农副产品加工、炼钢及辅助材料和汽车配件三大优势产业群体,成为拉动西峡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17.5亿元,同比增长24.6%;工业增加值达106亿元,工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三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49.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3.7%,对全县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76.8%,拉动全县工业增长18.9个百分点。

西峡县炼钢及辅助材料产业主要产品有特钢、冶金辅料、铁合金、矿产资源等4大类600个品种。特钢主要生产中厚板,冶金材料主要有30个系列、500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全国210个钢厂,全国市场覆盖率95%,占有率85%,并出口俄罗斯、日本、德国、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冶金材料行业中,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冶金辅料市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2011年全县炼钢及辅助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29.2%,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4.9%。

西峡汽车配件产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汽车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西泵、西排、西铸3个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首批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排气管、汽车水泵两大类,重、中、轻、轿、微五大系列近2000个品种,主导产品“飞龙牌”汽车水泵7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200万只,市场占有率为20%;内燃机进排气管产品500多种,年生产能力500万支,市场占有率为25%。2011年全县汽车配件产业实现产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全县形成了以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中药制药产业群。西峡县山茱萸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河南的三分之二,为全国山茱萸生产第一县。2003年,山茱萸基地通过GAP认证。2009年,山茱萸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山茱萸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药,因此西峡发展中药制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宛西制药生产以“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和“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为代表的系列中成药产品。近年来,宛西制药坚持以仲景文化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树立百年品牌为核心竞争力,以产业化发展为内涵,全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仲景”、“月月舒”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宛药公司跻身“河南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产销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位。近年来,我县以西峡县家家宝食品公司、南阳明泰食品、南阳良耀食品和南阳同顺食品公司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主导农副产品为香菇与猕猴桃加工类,这两种产品多数以出口为主,带动整个产业的高速增长。2011年,中药制药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56.7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6%。

3、特色旅游

西峡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全县旅游按照“绿色王国、度假乐园”的定位,突出“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确立了恐龙文化游和生态休闲游两大主题,重点建设县城、老界岭、双龙—二郎坪三大旅游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全、服务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配合”的思路,全县建成精品景区14个。丹水镇是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评选的全国第一批105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之一。鹳河漂流、老界岭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漂流胜地”和“中国最佳休闲胜地”称号;恐龙遗迹园、龙潭沟景区分别被评为“中国旅游科普文化景区”、“中国旅游山水景区”。已建成 4A 级景区2个, 3A 级景区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成功创建了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初步形成以老界岭——名山、恐龙遗迹园——名园、鹳河漂流——名漂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是河南省旅游体制改革试点县。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大县”。2011年全年我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335.8万人次,同比增长13.5%,门票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5.2%,旅游综合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6.3%,旅游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7%,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特色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1、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主要增长点。

2011年西峡县农业总产值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4.1%。“果、药、菌”特色产业占西峡县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43%、40%、61%。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17.5亿元,同比增长24.6%;工业增加值达106亿元,工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三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49.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3.7%,对全县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76.8%,拉动全县工业增长18.9个百分点。2011年全年我县旅游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7%,成为支撑全县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由此来看,特色经济集聚了全县最优秀的生产要素,是县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且最有生机、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2、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的动力和源泉。我县民间投资持续活跃,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交互发展,不断壮大,经营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为全县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竞争优势和支撑条件,使我县经济在不断波动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下,长期保持平稳、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随着这些特色产业和规模经济的日趋成熟,并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和优势,对全局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并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7:57.1:20.2优化为2011年的13.7:66.8:19.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4%、57.5%和25.1%,分别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3、7.5和3.3个百分点。

3、特色经济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县特色经济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吸纳了一定的下岗职工的再就业。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18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53%;第二产业从业人数7.1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20.9%。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较快发展,使我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较快增加,就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8.9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26.2%。从居民收入状况看,特色产业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89元,其中来自“果、药、菌”特色产业的收入达到3217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1.3%。

三、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产业层次提升慢。我县特色经济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在市场需求旺盛时期率先起步,形成规模优势,从生产要素构成看,多为劳动密集和区域资源基础条件较优的行业,虽然近几年全县经济增长较快,但三次产业结构性仍不尽合理。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凭借的是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条件。多数工业行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缺乏高新技术和产业支持,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企业技改能力不足,特色竞争力不强,在高中低的产业梯队中,高精尖企业、产品占比例少,大众化的产品占比例高,产业层次偏低,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益。

2、要素制约依然严重。

一是经济作物种植风险较高。经济作物投入成本高,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在市场不景气时,收购企业一旦亏损,必然降低收购价格,将风险转嫁给农民。如果遇到灾年,极易导致农民血本无归。其次农业特色产业受龙头企业的影响大,容易出现“企业兴则产业兴、企业衰则产业衰”的不利局面。二是近年来出现的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融资成本较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推进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全县工业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3工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同质化的项目和产品多,在三大优势产业中炼钢及辅助材料行业占了近乎“半壁江山”,这个行业的发展如果出现动荡,会对全县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全县财政的危机。其次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情况下,还会对全县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4休闲度假游开发不够全县的“山、水、龙、园”特色旅游属典型的休闲观光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体验田园生活的都市人群体越来越大。全县目前虽然初步形成一些旅游品牌,但开发力度仍然不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可看性、体验性、文化性还不够,不能满足现代休闲度假游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不强。二是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具有西峡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如燃灯寺作为惟一供奉燃灯古佛的道场,在佛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目前开发和宣传的力度都不够,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都不够理想。重阳文化、哪吒文化的挖掘开发也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

四、加快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西峡“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1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

一是把“特色+绿色+高科技”做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特色、优势、环境拓宽招商渠道,以我县现有的涵盖三次产业的特色产业群为基础,把高新技术作为推进全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提升对资源精深加工档次,在确保全县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把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至最低。二是要注重新兴特色产业培育的规划和研究。应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发挥全县运输大县的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运输和流通业,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壮大以仓储、交通运输为支柱的物流产业。通过巩固特色农业、优化特色工业、不断发展状大特色旅游业和培育以商贸流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来不断优化全县产业结构。

2更新理念,促进特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不仅来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更在于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在我县特色经济增长的发展前期,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较为便宜,以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来获取比较优势成为必然。“十一五”时期以来,土地等资源约束更加明显,有限的资源已难以长期支持快速增长,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逐步减弱。为此,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的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技术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技术进步,积极引导资本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低成本竞争为主转到综合实力竞争上来。

3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在后金融危机过程时代,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正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手段。从我县实际情况看,通过内生性力量对现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招商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应把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资源节约型的项目引进来,通过招引新兴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提升我县现行产业水平的大项目,为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全县经济更长时间、更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要重视自身的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的带动作用及科研单位的龙头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设备、现代工艺,对现有特色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规模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品牌优势。

     4、加大宣传力度,发展低碳旅游,打造特色旅游新方向。

一是要加大恐龙文化、道教文化、佛文化、重阳文化等文化的开发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元素的作用,在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

二是要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在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低碳旅游成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旅游业带有低碳的天性,比如本身占用资源少,很多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业发展本质上要求保护好生态,同时对其他产业产生良性替代,形成产业补偿,从而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我县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继续加大对精品线路沿线道路、通讯、水电、环境卫生、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提高景点景区舒适度的同时,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对农家乐特色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家乐特色点、经营户的客房、厨房、厕所进行改造,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的乡村旅游项目中把各种民间娱乐艺术及民俗表演纳入其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在为社会提供绿色、舒适、安全旅游产品的同时,将经营过程中资源和能源消耗降至最低,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