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交响,余韵悠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早期漫画有哪些作品 百年交响,余韵悠长

百年交响,余韵悠长

2024-07-17 14: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回首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从1916年萧友梅创作的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哀悼进行曲》问世至今,已走过漫漫百年之路。20世纪上半叶,虽然国内外战火不断,但是萧友梅、黄自、冼星海、马思聪、贺绿汀、林声翕等中国作曲家依然在努力探索着属于自己、属于中国的交响音乐之路。时光荏苒,当年给世人精神慰藉的音乐作品有的已散佚在历史的尘埃中,难觅其踪,有的仍静静地躺在图书馆、资料库的角落中,等待被世人重新发现。无论是老唱片中断断续续的录音片段,还是残破不全的泛黄手稿,亦或是当下依然在音乐厅不断上演的新交响音乐作品,都见证着中国交响百年的曲折与辉煌。

▲萧友梅《哀悼进行曲》

1916年在德国留学的萧友梅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哀悼进行曲》,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自此起步。这一年对中国革命史而言沉重而艰难,“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核心军事领袖黄兴和蔡锷相继离世让全国沉浸在哀痛之中,作为同盟会会员的萧友梅在悲愤沉痛之中创作了《哀悼进行曲》,以表达对革命前辈的深切缅怀。作为中国早期交响音乐的开山之作,《哀悼进行曲》更多展示的是对西方交响音乐创作技法的学习,缓慢、沉重的主题旋律令人想起贝多芬《第三号交响曲“英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中的旋律片段,中段以果敢而铿锵有力的断奏和激昂饱满的和声色彩表现出作曲家心系祖国、投身革命的慷慨豪情,最后全曲在凄婉、悲壮的气氛中结束。

▲作曲家萧友梅(1884~1940)

1925年3月28日,《哀悼进行曲》在“纪念孙中山”主题音乐会上进行国内首演,为了配合乐队情况,萧友梅对乐队编制进行了调整,同时在曲名上补充“悼孙中山先生”,以表达对半个月前去世的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哀悼之情。2016年国家大剧院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音乐会中,《哀悼进行曲》百年之后再次回归到大众视线中,再现百年前中国交响乐的时代风貌。

▲黄自《怀旧》

与萧友梅同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现上海音乐学院)教师的黄自,除了在音乐人才培养上功勋卓著,培养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四大弟子”: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之外,在近现代管弦乐创作上也成就斐然,他在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毕业时的作品《怀旧》是中国早期管弦乐中的经典佳作。“怀旧”之名意在悼念黄自的同学及女友胡永馥,黄自与胡永馥同为奥柏林大学的同学,1927年胡永馥先黄自归国,不久病逝于上海,黄自独自在异国飘零,为避免睹物思人转校至耶鲁大学并于1929年3月完成了这部悼念逝去恋人的至情之作,同年5月这部饱含深情的交响序曲在耶鲁大学毕业音乐会上首演并获得广泛好评,成为美国交响乐团演奏的第一部中国作品。1930年“圣诞”前夜,在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梅百器的指挥下,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在国内首演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交响作品。

展开全文

▲作曲家黄自(1904~1938)

《怀旧》以十九世纪后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语汇创作,虽然是单乐章的奏鸣曲式,但是全曲充满戏剧性的情感变化,既有哀婉伤感的“叹息式”主题,又有对美好过往追忆的诗情画意,缠绵动人的爱情主题贯穿全曲,象征着黄自对爱人矢志不渝的真挚爱恋,这也是全曲最动人心扉的主题,临近尾声由木管和圆号奏出的圣咏主题圣洁庄重,仿佛是作曲家的美好憧憬。虽然整部作品的创作构思以及乐器编配都是以西方传统管弦乐创作手法写成的,但是观众依然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作曲家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这也使得《怀旧》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林声翕《海、帆、港》

除了中国大陆作曲家,港、澳、台地区的作曲家同样在我国的交响音乐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在国家大剧院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音乐会中,香港作曲家林声翕于1944至1946年间创作的音画三幅《海、帆、港》格外引人瞩目,这也是这部作品自创作以来在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在此之前,《海、帆、港》的乐谱手稿一直收藏在香港大学图书馆,著名指挥家陈佐湟几经周折找寻乐谱手稿,并与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多次校谱修正,才使得这部遗珠之作再次绽放出光芒。虽然林声翕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师承黄自,但是他留下的资料十分有限,甚至有很多人都未曾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海、帆、港》对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意义重大,第一篇章《壮丽的海洋》被音乐史学家认为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第一首交响诗,整部作品清新质朴、意境开阔,不同于早期对西方管弦乐作品的简单模仿,作品已表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格。

▲林声翕《海、帆、港》手稿

收藏于香港大学图书馆

中国交响音乐萌芽于动荡不安的二十世纪初,经历了从一开始对西方作品的简单模仿到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道路的发展历程,风雨飘摇的社会环境并没有阻断其发展,大量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展现了一代代作曲家在战争炮火中对民族艺术发展的孜孜探求,正如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回忆《怀旧》在国内首演时所说的:“虽然在当时广袤而贫穷的中国土地上,这些乐声是微弱的,但是它显示出中国人是有才能和智慧的”。也许这些乐音无法像斗志昂扬的抗战歌曲一样被大众所聆听到,但是它依然记录着中国交响音乐发展的坚实步伐。

虽然随着现代录音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聆听到穿越历史的音乐佳作,但是依然有大量珍贵作品像《海、帆、港》一样被历史尘埃所掩藏,仅见于音乐史中寥寥数笔的记载,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无论是音乐家还是音乐史研究者,都在积极主动地找寻、挖掘那些尚未被关注的交响作品,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交响音乐作品在舞台上绽放出璀璨的艺术光芒。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期内容:白佳欢

“阅读原文”,进入古典音乐频道NCPA音乐厅栏目,完整收看“历史的回声——中国交响乐早期作品专场音乐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