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教育史孟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内容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2024-07-07 09: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对贤良策》和三大文教政策:

《对贤良策》,是董仲舒在元光元年针对汉武帝的策问所作的答对。在答对中,董仲舒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上,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三点建议: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二,兴太学以养士;其三,推行察举,以尽天下之才。三大文教政策不仅对两汉的学校教育及教育管理影响很大,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2.论人性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董仲舒吸收了自孔子以来关于人性差异论的观点,明确地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划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个不同的等级。董仲舒认为,“中民之性”是他对人性这一概念内涵进行规定的事实根据,它是就中人之性而言性。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具备“圣人之性”者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感情欲望,注定要向善的方向发展。具备“斗筲之性”者很难进行自我节制,只有用刑罚制止他们作恶。这两部分人是属于人群中的少数,而绝大部分人是具有“中民之性”的中民,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他们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3.“下惟讲诵”(类似于导生制):即采用高材生或老学生带程度较低或新学生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内容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解决教师少与学生多的矛盾,扩大教学对象的范围,但教学质量不佳。

4.论道德教育

(1)德教是立政之本(教本政末)

在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中,虽然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刑罚为末为辅。他说:“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所谓“教化”,教师要实行普遍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其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3)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①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这种强调思想和行为动机的精神,落实到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就是要求人们心正意诚,立志做一个适合封建国家要求的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将有损封建纲常、有害封建国家利益的意念泯灭在内心萌芽状态。

②“以仁安仁,以义正我”:“仁”是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珍视热爱的基础上的,它凸现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与权利的尊重。“义”是从封建国家的公利出发确定的行为准则,它凸显的是个人对社会及其他个体的责任与义务。

③“必仁且智”:针对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两种不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董仲舒提出“必仁且智”的命题,认为正在道德休养中必须做到“仁”与“智”的统一。

展开全文

5.论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

董仲舒重视教学,他说:“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德性,从“独尊儒术”的思想出发,董仲舒主张以“六艺(六经,有时又称六艺,不过和华夏文明早期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大领域的技艺有所不同。)”(《诗》、《书》、《礼》、《乐》、《易》、《春秋》)培养人才教学内容也完全儒学化了。作为《公羊春秋》的大师,董仲舒特别强调《春秋》的教育意义。董仲舒并不提倡关于鸟兽草木等自然知识。

(2)教学方法

董仲舒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系统的论述。他强调应该尽主观的努力,才能学有成就。

①强勉努力:学习需要坚定的意志,应该努力,肯于刻苦专研。

②专心致志:无论是学习时的心境,还是平常的志向,都不能心猿意马,应该专一。

③精思要旨:要从微言之中把握大义,需要学者精心深入思考。

6.“圣化”的教学思想

董仲舒不仅自己在教学中特别讲究教学艺术,还主张凡教师教学都应当讲究艺术,只有教学艺术高超娴熟才能使教学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既要具有良好的“道”和“行”,即思想、知识和道德行为素养,又必须遵循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等教学原则,注重施教的关键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娴熟多样的教学艺术;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才能。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见解是合乎规律的。这种思想明显是对汉初贾谊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对教育学考研有困惑的宝宝可加学姐微信:jiaoyushuoshi66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