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山东|【我们的节日·春节】年俗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拜年磕几个头 礼乐山东|【我们的节日·春节】年俗文章

礼乐山东|【我们的节日·春节】年俗文章

2024-07-02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礼乐山东|【我们的节日·春节】年俗文章——磕头拜年

山东公共文化云

|

2024-02-10 11:18:28

0

小时候在我们村子里我这一辈是最小的一辈,出门见了三十岁以上男的几乎都叫少爷爷、老爷爷,见了女的几乎都叫奶奶或老奶奶,叔叔辈的很少,过年时见了谁都能磕着头拜着年。

那年月农村里还没有电,家家都住在低暗的土坯房里,睡觉的炕都是用土坯盘得满炕(也就是在两间屋里有窗的那间里全盘成炕),一家人挤在这一盘炕上睡,刚吃过年三十晚上的下包子(饺子),奶奶早早地就在炕头上睡下,为正月初一的早起积聚能量。娘和姐姐、父亲就在炕的另一头包初一早上用的下包子(水饺),我们几个小的兄弟姐妹就各玩各的,各自手里拿着鞭炮、点着滴滴急串全村、满街疯跑,直到大人们来喊才回家。姑娘们互相欣赏着你制作的鞋、她剪裁的衣,我绣制的花,也意犹未尽地回到各自的家。

image.png

那时候,好像年初一都争着放第一枝鞭样。从五更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一阵紧似一阵地爆响起来,年味十足。灶里父亲早已经准备好足够的干柴,一八印锅的水不多时就烧得咕噜咕噜冒了泡,母亲把盖垫上的包子下到锅里,用勺子在锅里搅动几下,包子就从锅底下翻滚着昌满锅,顿时整个屋里热气腾腾,弥漫着过年特有的味道。母亲先盛上三碗放到天井里窗台下的小方桌上,并放上三双筷子,奶奶忙活着上香敬天敬地敬财神,在桌前燃香烧纸磕头。天还不亮,父亲就早早地把我们从甜甜的睡梦中被拽醒,睡眼惺忪地穿戴着衣服。这时娘早已把煮好的水饺舀到碗里了,父亲问谁去放鞭,我们高兴得都争着去放,在大门口噼里啪啦的放完鞭回来就抢着吃包子,看谁能吃到分钱、谁吃到枣或豆腐,不等饺子吃完。一些来给奶奶问好磕头拜年的队伍已经一波波到来了。胡同里大街上人来人往,见面说的都是“过年好、过年好”。一进门就逐个大声喊着爷爷、奶奶、叔叔、大爷、大娘、婶子过年好!然后磕头。各家各户早已经准备好的各种糖果、瓜子、香烟等就摆在那里,孩子们随便吃,随便拿。一大家族逐一拜一遍,天才刚刚放亮。家里的长辈一般坐在方桌旁的椅子上等候晚辈拜年,算计着来得差不多了,就起身到家族中辈分高的人家去拜年。辈分低的家里请了家堂的也要去,主要是拜祖先。

由于我们村子不大,在同村异姓之间也互相拜年,拜年路上遇到还要互相问个好。于是,年初一的凌晨,大街上除了鞭炮声,就是“过年好”的问候声。小孩子从小就培养其敬重老人,不管他愿不愿意,大人都会让同辈哥哥带上他挨家去拜年,我们也学着哥哥们的样子跪在地上磕头拜年,引来长辈夸奖,亲属还会给一个红包、一把糖让我们在小时候美滋滋的。

image.png

由于辈小磕全村头太多耽误去姥姥家拜年吃午饭,后来我们就改成了除本族长辈外,外姓有老人的只给老人磕。没有老人的,只给排行老大磕头拜年,这样就节约了不少时间。由于农村的房子面积普遍较小,容不下十几人一起来拜年,等前面的人在屋子里磕完头拜完年,刚站起来后面的人挤进来高喊一声,爷爷奶奶给您磕头拜年啦。有时好几波人来到一家门前,只好等里面的人出来后,再进去一帮去拜年磕头。

  记得那时候,我有八九岁的样子,因为辈分太小,跟着几位大哥去磕头,见了谁都得问好,进屋门就磕头拜年,一早晨算下来,跪了六十次,磕了一百多个头。小时候,盼过年,因为能吃上好东西,又怵头过年,因为又要磕头拜年了。在我们这一带,一般在正月初一早晨拜年的时候,一个大家庭里除辈分最高、岁数最大的留在家中等着接受晚辈的拜年外,其他晚辈们都成群结队一起去给村里的长辈磕头拜年,少的五六个人一组,多的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人。正月初一早晨的农村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有说有笑有打有闹地走东家去西家磕头拜年。等磕完头拜完年,串完这些门,也快接近中午。兄弟们赶紧集合,背上箢子往姥娘家赶,去给姥爷姥娘、舅舅妗子拜年。我们这里的走亲习俗是:初一去姥娘家、舅舅家拜年,初二一般是走姑姑家,初三去姨家。我是姑多姨多亲戚多,我们兄弟四人分开走还不行,非得4个人一天走一个主,有一年我们兄弟四个商量好了,2人一组,今年大哥和小弟他俩去大姑家,我和三弟去小姑家,明年我们再换过来。结果当天就被大姑和小姑说了一顿,今年谁谁为啥没有来啊,想着过年都一块来,谁不来也不行。过年光走亲戚,头十五就不得闲,虽然走亲戚吃得好,但是一点玩的时间也没有啊。回家的路上经常见到走亲串友拜年的队伍三个一帮,五个一团的浩浩荡荡。太阳西下的时候,摇摇晃晃趔趔趄趄地往回赶的不在少数,那净是些贪杯的主,有的还骑着自行车,连人带车张到路边,便呼呼睡着了。

我从参加工作离开村子至今已近40年了,但我每年春节都回村里过年,每年的正月初一,我都是与兄弟们一起去给村里的长辈们磕头拜年。因为这是一个刻在脑子里无法剔除的印记和民间传统美德。

来源:滨州市博兴县文化馆 作者:周武山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