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预测 2023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5.6 %,房价下半年有望回升,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房价解析 摩根大通预测 2023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5.6 %,房价下半年有望回升,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摩根大通预测 2023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5.6 %,房价下半年有望回升,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3-03-03 16: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预测一般是作为一个参考,比如2022年,摩根大通就更改过几次,最终还是相对乐观的预期,说明误差还是有的。个人观点是5.7%相对偏乐观,但差距不会太大,暂时还没看到官方的保5%还是保5.5%的消息,从现实情况来看,2023年有相比2022年经济增长乐观的点,也有需要值得警惕的问题。

2023年经济增长数据有几个显著的利好:

1)一个是防疫政策的放开,我国的防疫政策基本与世界接轨,也是最后一个放开的主要经济体,大家的生活几乎已经达到疫情之前的状态,至少心态上是这样的,各类经济活动都在走向正规,餐饮旅游娱乐等一众产业迅速恢复,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早几年三产的就业和GDP占比就已经超过二产,防疫政策的放开必然让三产的信心得到巨大的回升,这也将在2023年对GDP增速做出贡献。

2)2022年低的基数,和美国通胀一样,今年的cpi下行得益于计算同比时依赖去年的高基数,基数越大,计算同比的数值越低。相反,我国2022年最终的GDP增长最终落在3%,也就意味着2023年计算同比的时候基数相对较小,就和2021年可以实现8.1%增速一样,主要是前一年的GDP出现了负增长,两年的平均增长大概在5%。

3)用债务刺激经济是一个相对见效快的做法,比如美国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政府负债迅速攀升,疫情期间政府债务更是疾速积累,约占110%以上的GDP。我国在疫情之前的凯恩斯主义是经过改型的,即政府增加支出刺激经济,但负债通过土地财税的方式转移到居民部门,主要经济体中,地方财税有一半的收入靠卖集体土地的真不好找,结果就是应用凯恩斯主义本应该加在政府身上的杠杆转移到居民头上,让消费活动大幅度的缩减。从疫情依赖,我国的凯恩斯主义重回原始状态,即通过政府加杠杆的方式来刺激经济,佐证是政府明面负债占gdp的比重三年增长12个百分点,比08年到19年之间增长的总和还要高。今年财政部公开表态:将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如果只看短期的数据,举债刺激经济必然是见效最快的方式。

说完利好,不可能不提风险,2023年即便防疫放开,依旧有一些旧账要还:

1)财富结构失衡下的消费不足问题,大家消费信心恢复,但依旧需要稳定的收入和储蓄作为增加消费的支撑。尤其是2023年全球需求端收缩的大趋势下,不能向去年那样对净出口抱有太高的期待,经济外循环肯定会救,比如主动的贬值,但这次不是供给端的问题,而是全球消费端的问题,这也是商务部表态的2023年外贸的主要矛盾就是订单不足。从摩根大通预测数据也能看到这个预期,“出口可能转为负增长,预计下拉经济0.5个百分点”。全球居民消费不足,我国又依赖出口出清产能,避免陷入通缩螺旋,那么问题来了,国外居民需求收缩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就能提升吗?大概还是会像过去那样,年年把扩大内需抬出了,而又无法扭转财富结构失衡趋势。

2)债务问题,我看到一些回答经常会用到的是内债不是债,内部债不会违约,其实是内债违约了没有热点罢了,城投债的展期,只还息不还本,这本身就是违约。其次,房地产的烂尾潮和断供潮并没有真的解决,只是舆论不会去关注而已。政府举债刺激经济确实立竿见影,但依据会遇到过去十几年同样的问题,资金的使用效率,比如3600买一个插线板,确实会体现到当年的GDP中,但积累的债务依旧是要靠税收来支撑,房企的违约可以让供应商购房者吃下,城投债和地方债务和利息,税收最终还是全民买单。最悲剧的结果是重启债务转移,盘活房地产把负债转嫁到居民身上,变成更严厉的税收,结果就是大家对经济增长乐观和个人的负担悲观形成鲜明的反差

经济增长很重要,但也要兼顾刺激经济增长的长期成本,对未来的透支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和资产泡沫安全,很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且成本大概已经显现出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