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瑾:贵州文化与景德镇陶瓷“碰”出火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作品值钱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瑾:贵州文化与景德镇陶瓷“碰”出火花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瑾:贵州文化与景德镇陶瓷“碰”出火花

2024-07-11 1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月5日,曾瑾陶瓷作品《春满乾坤》亮相人民大会堂,以欢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完成一件好的陶瓷作品,需要经过泥造和火的洗礼,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记者:请介绍一下《春满乾坤》的创作的历程和设计理念,其中包含有哪些与冬奥会相关的元素?

曾瑾:冬奥会在北京举行是国家越来越强大的体现。《春满乾坤》瓶身设计源自中国传统器型“赏瓶”,绘以“花中之王”牡丹,既呼应2月4日“立春”之际召开的冬奥会,也用绽放的牡丹花表达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完成一件好的陶瓷作品,需要经过泥造和火的洗礼,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春满乾坤》是备选作品,起初被选中的是《春风得意》。但是,考虑陈设观赏性、摄影角度、视觉效果等因素,《春风得意》比组委会要求的“36至40厘米”,矮了5厘米。在与多个部门沟通后,我决定重新烧制一件专为冬奥会制作的作品——《春满乾坤》。

经过15天紧张的工艺制作,《春满乾坤》通过陶瓷综合装饰,融合半刀泥、粉彩、新彩、颜色釉等多种工艺,通过泥料、拉坯、利坯、修坯等72道工序,经过釉上800度、釉下1300度火的洗礼,最终在1月25日中午顺利出炉,并于1月25日晚空运抵京。

《春满乾坤》

“艺术需要交流碰撞,不能只局限在原有的风格和创作理念之中”

记者:您曾经在采访里面有说“景德镇陶瓷文化和贵州文化一定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请问到贵州的6年里,您创作了哪些和贵州相关的作品?

曾瑾:目前,我已经创作了《高山流水》《古韵情深》《加榜印象》等与贵州相关的作品30余件,既有反映贵州民族文化的作品,也有讲述贵州人文风情的创作。其中,《高山流水》以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青花”结合贵州蜡染,通过高温颜色釉,讲述了黔东南州苗族“蝴蝶妈妈”的神话故事。《古韵情深》中融入了蜡染、马尾绣、苗绣等多种贵州民族服饰元素,以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方式,表达“贵州像一首遥远但依然传唱的歌谣”之意。

艺术是需要交流碰撞的,不能只局限在原有的风格和创作理念之中。我走出景德镇,走进贵州,是为寻找景德镇陶瓷与贵州多彩文化完美融合的契机,为陶瓷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6年来,贵州的多彩文化为我带来了新的创作激情和启迪,为作品整体风格带来了比较大的调整。过去的作品色彩以清新淡雅为主,现在受多彩贵州影响,色彩浓烈的作品居多。如今,贵州和景德镇都成为了生命中创作的源泉。

近期,我已投入创作一个以贵州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这是一个工艺美术创作者从外乡人的角度来讴歌贵州的作品,希望能用陶瓷艺术语言将贵州最古朴、最原始的美表达出来,将贵州人物、服饰、传说汇集成心目中美丽的“第二故乡”。

受贵州文化影响,曾瑾创作作品色彩变得更为丰富浓烈。

“让贵州工艺美术在全国绽放”

记者:作为贵州民族大学“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负责人,您觉得贵州在陶瓷和工艺美术传承创新上,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曾瑾:工艺美术是贵州多彩文化,尤其是贵州民族文化中的亮点。我希望全国的艺术家与贵州艺术家能够携手,共同关注贵州土陶、蜡染、漆器、剪纸,共同振兴贵州工艺美术,为贵州工艺美术发展贡献力量,让贵州工艺美术在全国绽放,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当前,贵州土陶发展处于瓶颈阶段。600年前,江西景德镇制瓷技艺被带到贵州,当地居民结合本土原料、当地民族语言、生活习俗等元素,制造出一批供日常生活使用的器形器皿,逐步演变成为“贵州土陶”。然而,随着工业大时代到来,贵州土陶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被玻璃、瓷器、不锈钢等材料替代。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贵州土陶“粗犷”的特色,把全国各窑口的工艺和贵州土陶工艺相结合,让贵州土陶重放光芒。这不仅是我们贵州人要做的,更是中国这一代陶瓷人要做的。

不仅要为贵州土陶做贡献,更应为贵州工艺美术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一方面,作为贵州民族大学“第二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负责人,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平台建设,整合贵州工艺美术优势资源,推动贵州工艺美术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我们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到贵州“传经送宝”。另一方面,我们正在筹建恢复贵州的工艺美术学会,推动贵州工艺美术发展再上台阶。

曾瑾在贵州民族大学为学生讲课

“在传统工艺中融入现代元素,与时俱进跳动时代脉搏”

记者:您觉得中国陶瓷要继续发展传承下去,重点和关键是什么?

曾瑾:创新并不是要丢掉传承,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艺术是多元化的,不是单一个人情绪的表达,而是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关注与理解。艺术不是真空的,应该有情感寄托。

作为一名艺术家,有责任和义务保持对国家、整个世界的关注;作为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工作者,作品应该将创作者的思想与所处时代背景相结合,在传统工艺中融入现代元素,与时俱进跳动时代脉搏。我认为,这才是中国陶瓷和中国工艺美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编辑 王小婷 何涛

编审 王璐瑶 杨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