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本国和全球卫生事业日益增长的贡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还有什么 中国对本国和全球卫生事业日益增长的贡献

中国对本国和全球卫生事业日益增长的贡献

2024-07-16 05: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李斌主任,各省领导和省卫计委的主任,女士们,先生们:

在全世界的眼中,中国正在诸多层面被视为发展的典范。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速度迅猛高速且令人信服。中国在本国经济成熟、足以参与国际竞争后,开放了自由贸易市场。那些经济脆弱但考虑进入贸易协定的国家应学习中国的经验。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稳步发展,让成百上千万人脱贫。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轻贫困”子目标得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取得的成就。

在减少健康威胁方面,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通过医务人员、赤脚医生、传统中医、卫生监督员、以及各个厂矿卫生人员的努力,中国比世界其他国家提前20年消灭了天花。在消灭最后一例天花前的3年内,中国为5亿多人接种了天花疫苗。

上述成就让世卫组织形成了一种看法,即,中国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做成任何事情。这种看法延续至今。

中国在2003年SARS疫情初期的应对饱受批评;但仅十年间,中国就在应对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时表现优异,受到国际社会的感谢。

中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实时电子疾病监测系统,能够提供迅速、透明、完整的报告。中国科学家和流行病学家能够快速在世界最为知名的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显示了中国世界级的科研能力。

政府对山东疫苗事件的应对同样迅速而彻底。在这次大规模疫苗事件中,有200万剂次储备不当的疫苗被接种给了儿童和成人。

在疫苗事件曝光一个月后,国务院就修订了疫苗流通和免疫条例,针对事件的直接原因及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改革。卫生主管部门还采取措施,努力恢复公众对疫苗安全的信心,使之理解接种疫苗对保护生命的重要意义。

中国重视社会稳定,明白包括卫生服务在内的包容性社会服务有利于社会团结稳定。

过去十年中,中国开展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旨在将卫生服务从繁荣的中心城市扩展到更偏远的地区。

本世纪初,中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享有医疗保险,而目前医保覆盖率接近100%。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简而言之,中国已为本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了一张保护网,避免他们因病致贫。这是对建设公平繁荣社会的巨大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在参与国际卫生发展方面拥有特殊地位。中国国内的成功经验在输出到其他国家时享有独特声誉。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刚刚战胜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对的挑战,是他们的同路人。这种因共同经历而形成的默契在他们与富裕国家的合作当中并不常见。

数百年前,“丝绸之路”让中国传统医药的知识沿着贸易走廊从中国传到了印度、中东和欧洲。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现代经济外交手段,继续着这一传统。

不同于其他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促进着国际合作。

在卫生方面,我认为该倡议如果从目前关注的卫生安全扩展到更为广泛的合作领域,尤其是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易受贸易和经济政策影响的疾病领域,会有巨大的潜力。

早在1963年,中国援非医疗队就已成为国际卫生外援工作的标志性项目,多年来中国建设和捐助了数百家医院及诊所,现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广大地区。

虽然有些人评论说这些援助主要是为了获得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但独立研究并未发现在针对具体国家的援助与自然资源流量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1978年,中国使用赤脚医生模式培养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做法推动了《阿拉木图宣言》发起的初级卫生保健运动的发展,这成为世卫组织工作的亮点。

中国在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对全球卫生安全的贡献获得了国际关注。当时,英勇无畏的中国医疗队是首批响应我的号召亲赴前线,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提供临床医疗援助的队伍之一。

中国吸取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数十年来的工作经验,派遣了训练有素的医疗队,他们自带设备、物资和药品,能够自给自足。

不久前,上海东方医院紧急医疗队接受了世卫组织的技能评价,并获得国际能力标准认证。

目前,上海这支医疗队已成为世卫组织注册的紧急医疗队,准备在下一次区域或全球疫情暴发时参与紧急部署。

基于上述成就和在国内获得的成功,去年中国两次成为落实全球发展议程的焦点。

在201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设立一项总额为20亿美元的基金,并将在2030年将总额增至120亿美元,用于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支持。

习主席进一步宣布,中国将免除极贫困国家的债务,并启动600个减轻贫困、改善教育、支持改善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

许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在去年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对达成协议坚定果断。

空气污染是中国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中国60%以上的能源供应仍依赖煤炭,尤其是在国家的工业中心地区;中国也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中国对减少排放做出的承诺,极大地减轻了谈判的难度。

中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建立相关的预警系统对空气污染进行自动实时监控,并按照《巴黎协定》的承诺加大向核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投入等。

在确保将燃煤发电厂和水泥厂迁至城市之外方面,各省领导应发挥作用。

如果每个国家都认真而积极地承担起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义务,我们就能够挽救地球及其气候。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上,今年是又一个里程碑年。8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让卫生与健康明确成为国家政府的优先事项。

习近平主席在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发言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主席将健康放在中国所有政策制定机制的重要位置,让“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政府的官方政策。

习主席在讲话中还强调要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这是对健康产生的政治力量的正式认可,不同寻常,对于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的领导力,都是利好消息。

然而,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健康威胁,令人担心。随之而来的挑战以及其造成的健康和社会损失都非常巨大,足以使中国或其他国家最近取得的发展产生停滞或倒退。

女士们,先生们,

全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遍经历着一些变化,以惊人的方式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全世界有8亿人长期忍饥挨饿,但同时也有一些国家70%以上的成人肥胖或超重。

尽管各地的肥胖率都在上升,但其流行情况因肥胖流行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别。在北美和欧洲,肥胖率最高的人群是那些生活在被“食品沙漠”攻陷、遍布快餐店的城市地区的较低收入群体。

在亚太地区等受肥胖流行影响的国家,肥胖首先出现在富裕的城市居民中,然后出现在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贫民窟中。

在中国,数十年的粮食短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饮食的丰富,而肥胖和超重率在20世纪的后几十年翻了一番以上,从粮食饥荒到极大丰富仅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

全人群体重普遍增加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着更严重的问题即将发生。虽然后果显现还需时间,但最终心脏病、糖尿病、与饮食相关的癌症等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会如大潮般汹涌而至。

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虽然在历史上往往与健康的改善相互促进,但是现在却导致全球对烟草、酒精、高度加工食品、高糖饮料等不健康产品敞开了大门。

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快速流动带来了众多益处,但与此同时也加速了人们从积极活动的生活方式向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的过渡。

有史以来第一次,快速繁荣正在让许多一度贫困的人患病。这种现象正发生在资源匮乏、卫生系统应对能力低下的国家。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与肥胖相伴而行的糖尿病等费用高昂的疾病普遍流行,将会抵消掉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人们普遍认为亚太地区是糖尿病危机的重灾区。这些国家的人比更富裕国家的人糖尿病发病早、病情重、死亡早。

在中国和印度等一些亚洲人口大国,在贫困农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曾经忍饥挨饿、干着重体力农活,现在住在城市高层建筑中,从事久坐不动的工作,用廉价的汽车代步,饮食环境充斥着高热量的廉价便餐。

部分由于上述原因,数百万人在脱贫后成为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的一员,但随之而来的是发现自己受到慢性疾病和各种治疗费用昂贵的并发症折磨。中国目前有12%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并将以可怕的速度继续增加。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中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患病率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升高了九倍多,远快于世界其他国家。

这一令人担心的现象主要是从传统饮食变为高脂、高糖、高盐的西方饮食、人口老龄化、烟酒消费日益增加的结果。

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产生了深远的后果。这一深刻的改变需要我们彻底改变公共卫生的思维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系统大多都适于管理分娩或急性感染等短期事件,而不适于慢性病及其复杂并发症的长期管理,后者往往需要昂贵的药物和住院治疗。

公共卫生重点一定要从治疗转为预防,从短期管理转为长期管理,从接生、接种疫苗、提供抗生素转为改变人们的行为,从单打独斗转为与多部门合作伙伴协同一致的行动。

发展一支训练有素、工作热情高涨的全科医生队伍,是应对这一变化的最明智方法之一。全科医生既能提供预防服务又能提供治疗服务,也最能够在治疗费用高昂、需要长时间住院的并发症发生之前,及早发现疾病。

全科医生作为守门人,让大量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不必涌入急诊室。全科医生清楚疾患的发生有着社会和医学方面的因素,这让他们在提供一级预防服务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他们最可能提供真正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

许多静观中国伟大医改的人注意到,缺乏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是减少过度使用住院服务的主要障碍。

省级卫生主管领导在资源分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投入,它比对新医院和新诊所的投入具有更广泛的成本效益性。

这些生活方式相关疾病造成的巨大损失令人震惊。预防是目前较好的手段,但至少有两个原因令其困难重重。

首先,慢性病的根本病因属非卫生领域。面对这些疾病,卫生部门虽首当其冲,但对其危险因素却几乎无法掌控。其次,烟草、酒精、食品、苏打饮料产业等强势经济产业推动着不健康生活方式向全球蔓延。经济势力很容易就转化为政治势力。

利用《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作为法律工具,政府领导包括省级领导,可以制定法律法规来大幅减少烟草使用。大量证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北京的控烟条例是世界上最严的控烟条例之一。上海刚刚宣布禁止在机场航站楼和火车站内吸烟,立法机构正在评价是否制定更严格的条例,将禁烟扩展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

如果北京和上海在群众广泛支持下能够做到,那么其他省份的卫生领导也同样能够做到。

不幸的是,烟草企业正在尽最大努力破坏上述广受欢迎的条例。他们的目的是弱化中国目前正在起草的国家控烟条例的用词。

不能让这一以手段卑劣而闻名的产业阻碍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保护公众健康应优先于保护企业利润。每例由于使用烟草导致的死亡的悲剧都可以完全避免。

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人们对经济贸易和工业发展的关注可能会主导国内和国际的各项议程,而忽略了公众健康带来的最大利益。

还有另一种趋势也需谨慎对待。经济增长和繁荣几乎总是伴随着对肉制品和奶制品需求的增加。

全世界的食品体系在上世纪后几十年实现了工业化,开发了在拥挤不堪的不卫生的环境下工业化养殖数量众多的猪、牛和鸡的模式。

例如,中国现在拥有每年能养殖一百多万头猪的超大养猪场。在狭窄空间饲养动物的做法满足了人们对大量廉价肉类的需求,但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这种系统不具有环境可持续性,导致环境受到动物和化学废物的严重污染,产生的甲烷气体还助长了气候变化。

在拥挤的条件下蓄养大量的动物,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在多个国家,食品产业使用的抗生素甚至多于医疗卫生业。

中国开展的研究提供了食品生产业使用抗生素与在动物、食物和人体发现耐药病原体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最佳证据。

从全球来看,越来越多的对人类极其重要的一线和二线抗生素,因耐药问题而变得无效,而耐药问题与这些药物的过度使用密切相关。

由于研发中的替代药物极少,世界正在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到那时,常见感染将再一次变成致命性疾病。

中国作为9月召开的20国峰会东道主,将抗菌素耐药问题纳入了会议议程和会议产出公报中。

中国国家主席将健康作为政府一切政策的核心,这是中国之大幸。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都应考虑到对健康的影响。

这样中国就能确保在高速实现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能够更健康、少生病。

在中国进一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希望大家记住,许多经济和贸易相关因素都能让我们数十年来在改善健康方面取得的稳步进展很快消失殆尽。

认识并管理好这些因素,是促进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另一条途径。

一个收入水平、机会、卫生服务可及性、健康结果都极不平衡的世界,既不会稳定,也不会安全。

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