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及政策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图 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及政策建议

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及政策建议

2024-07-16 1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杨晓光 孙宏钧 黄德龙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0)

程建华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合肥 230039)

摘要 展望2008年,一方面经济增长环境良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十分强劲,本轮经济周期还处于上行阶段,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国内资源品价格起伏不定以及长期结构性矛盾等不利因素,在防范经济过热和全局通货膨胀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预计2008年的 GDP增长大致在10.2%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6.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7%、出口增长24.1%、消费物价上涨4.4%。

关键词 经济增长,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经济预测

1 引言

2007年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继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态势,但连续上涨的消费物价指数(CPI)以及先抑后扬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给人们增添了几分忧虑。毫无疑义,央行一系列持续的、快节奏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为了防止经济由快转向过热和全局性通货膨胀。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没有发生改变,而且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阶段,因此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与势头依然十分强劲,防范全局性通货膨胀需在结构调整中谨慎从事,中国经济应凭借内在增长优势解决其薄弱环节,只要政策到位、调控手段得当,经济增长“又好又快”的预期目标即可实现,并且经济结构还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调整。

我们在回顾2007年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影响2008年经济运行的各类因素,进而分别从定性、定量两个不同方面对2008年中国经济走势做出分析和预测。

2 2008年经济增长形势分析

由于CPI已连续5个月超过我国5%的通货膨胀预警警界线,生产资料价格近期也在快速上涨,温和结构性通胀已有向全局性通胀蔓延之势,因此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将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任务的重中之重。但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同时加快,经济内生性增长十分强劲,2008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增长环境良好

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世界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预期是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基础和实力,反过来,这些盛会的召开又将大大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原材料、燃料与动力供应紧张状况基本缓解。大型煤气化工程、小火电关停与新装机容量扩充、京沪高铁兴建在即等基础建设蓬勃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能源、交通、水利和生活环境也已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多年稳定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推进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内部环境,不仅有力保证了2008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还将延续中国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

2.2 农业有望稳产增收

农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征。虽然中国2004—2006年连续4年粮食增产丰收,但由于国际市场粮食出现短缺失衡,致使2007年国内粮食供应偏紧。2008年这一状况有望得到解决,因为从2007年世界粮食收成来看,国际粮农组织十分乐观,预计将达到粮食产量的历史最高水平。其次,我国政府支农力度逐年增加,特别是2007年种粮、生猪饲养等农业补贴发放到位都将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此外,只要政策到位,农民根据市场自主调节生产的能力会进一步显著增强。

2.3 投资仍将稳定增长

连续数年的经济增长已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集中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更多的是以投资建设的方式还富于民,2008年正逢政府换届之年,稳定经济增长是其首要工作职责,以建设投资为中心则又是大多数政府工作的常规之策,因此政府投资的内在动力十分强劲。不仅如此,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上升,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机会和条件增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还会继续加大国内投资。综观国内投资的各种因素,2008年投资热度将会依旧不减。

2.4 消费迈向新台阶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在保持近几年住房、汽车及旅游火热的基础上,家庭吃、穿、用等日常消费出现较大增长。2007年消费旺盛的另一大特征是在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处于较大上涨时,消费者信心指数连创新高,这一特征表明城乡居民对未来个人收入与未来生活状况等前景看好。分析2007年消费增长加快的原因,除居民收入增长之外,我们认为,2007年最低工资标准、低保、医保、退休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大范围贯彻落实才是我国消费状况明显改善的最重要原因。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障碍,消费活力才能得以释放。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对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看好,2008年我国消费还将迈向新台阶,这一增长态势将充分体现在家庭高档消费品(如新型家电和数码信息产品等)、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及家庭服务等日常消费服务上。

以上诸多因素表明,2008年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依然十分强劲,但其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首先,国际国内资源品价格起伏不定。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编制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指数显示,在农产品、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下,除个别品种外,1—11月份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呈现普涨现象,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1—11月现货、期货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升12.21%、12.24%。与此同时,国内初级品、资源品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加快,10—11月份国内钢材、水泥价格开始攀升,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涨幅明显。此不但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并且也提高了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支出与消费,为明年的经济总体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其次,我国经济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一是内需不足,2007年我国贸易出口仍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尽管政府采取了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各项调控政策,但出口增长势头依然旺盛;二是消费不足,投资多年来一直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军,而且投资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平均增速;三是资源消耗与环境承受压力过大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财政部2007年12月21日宣布,我国将从2008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总水平保持9.8%不变,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但2008年将继续以暂定税率的方式对煤炭、原油、金属矿砂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并将对木浆、焦炭、铁合金、钢坯、部分钢材等生产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出口政策调整力度和执行力度,减小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减小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经济政策的调整不仅体现在出口政策上,资源品价格的定价机制、土地与环境保护的力度都会加强,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传导,影响可能会在2008年集中显现出来,近期出口增速回落的迹象表明经济政策已在发挥潜在的作用。各项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将会大大降低依赖资源品生产、制造和加工企业的利润,一些缺乏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此外,为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频率与调控力度前所未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3月18日第一次调整的6.39%上升到年底第六次调整的7.47%。利率的提高,将减少部分过热的投资。

因此,综合分析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各类因素,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但速度会有所放缓,从2007年态势小幅回落1—1.5个百分点。

3 2008年经济增长景气分析与主要指

标预测

3.1 2008年我国经济景气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最近几年我们一直采用经济景气指数和预警信号灯方法对我国经济走势进行月度跟踪,并以此分析的结论作为经济走势总体判断和指标预测的一个参考依据。从近3年的中期和年末分析报告来看,对经济总体趋势的历史分析和未来判断都较为准确,并用具体指标数据说明经济走势动态变化的不同特征。目前计算出来的经济增长合成指数1、10大重要指标构建的预警信号灯1综合指数以及CPI合成指数2数据截至2007年11月,下面的定量分析皆基于景气指数之上。

(1)经济增长一致合成指数与先行合成指数走势表明(见图1),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总体趋势将呈高位运行、小幅回落态势。一致合成指数自2005年3月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持续时间已达31个月。先行指数经历近20个月的下降以后,开始回升。由当前运行的一致指数和先行指数分析得到,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既便有所回落,也只呈小幅回落状态,不会发生大起大落。

(2)警情综合指数显示2007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偏热状态。警情综合指数是描述经济运行具体位置的综合性分析指标。从图2可以看出,尽管央行在2006年和2007年实施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但经济总体形势自2006年5月以来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偏热状态。对构建警情综合指数的10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分析得到:工业增加值(红灯界线:16%;下同)、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5%)、发电量(15%)、财政收入(25%)以及狭义货币量M1(20%)处于红灯区;固定资产投资(黄灯界线:25%;下同)、CPI(5%)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6%)处于黄灯区;10个指标中只有消费(绿灯区:12%—20%,下同)与进出口总额处于绿灯区(15%—25%),见图3。分项独立指标数据表明经济的偏热状态来源于旺盛的生产和充足的货币供应,反映经济运行特征的两个滞后指标(消费与CPI)也有快速跟进的迹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还将延续。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具体措施需“有保有压”,充分利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良好环境,在发展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3)物价先行指数与一致指数双双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CPI先行合成指数在2006年1月到达谷底后,2006-2007年持续走高,随之CPI一致合成指数也大幅上升(图4)。由于时至2007年11月CPI先行指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至少未来6个月CPI还将保持一定的上涨态势,2008年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任务极为艰巨。

3.2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主要经济指标做出2008年全年预测计算,为保证经济景气监测的实时性,对部分重点指标做出月度预测,提高经济监测预警能力。预测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经济整体上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平稳态势,增速出现小幅回落,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4 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依然良好,促进经济继续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但经济过热和全局性通货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值得关注的是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同时,也要预防经济意外下滑,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以延长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抓住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平稳、较快、协调、健康”增长是中国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之策。着眼于长期利益和短期突出问题,对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发展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4.1 调整投资方向,完善投资结构

长期以来,评判经济过热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是投资的增长速度。而经济是否偏热或过热应从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从投入产出比进行判断。经济多年高速增长为国家带来了巨大财富,投资是财富还富于民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政府还可从税收制度上进行调整,减税让利,给企业以更多的投资自主权,政府从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给予政策上的指导,并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和方向。政府投资也需调整方向,应把重点落实到环境、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国计民生工程,而不应局限于交通道路等基础硬件设施。

4.2 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

在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改善是我国经济增长财富效应的集中体现,多年“内需不足,消费低迷”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在2008年出口增长可能出现减缓的情况下,要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保持今年消费回暖的势头。在此有两方面工作可做,一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繁荣,发掘和释放消费市场的内在升温动力。

4.3 解决社会薄弱环节,稳定经济增长基

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力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社会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例如9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9年义务教育还未完全落实到实处;低收入家庭和贫困人口的基数较高;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不够广;农业生产、生活基础实施有待提高。大力解决社会薄弱环节,一是为了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改变和调整经济增长的基础。

4.4 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提高政策的

实施效果

2007年以来,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央行实行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客观地说央行对经济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较为准确,货币政策的制定也较为及时和稳健,但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近年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效果更是不够明显。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政府相继出台了新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相关政策,但由于此类政策实施面窄、操作难度大、执行成本高,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十分微弱。而针对房地产调控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鲜有建树,诸如物业税的征收至今还停留在讨论之中。所以,在今后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可实施若干不同类型的组合政策,以达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意图和执行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温家宝. 阐述楼市股市调控思路. 中国日报,2007

年11月21日.

2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分析课题组.2007

年四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判断.中国证券报,2007

年11月12日.

3 杨晓光, 欧阳亮, 程建华. 2007-中国经济预测与

展望.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董文泉, 高铁梅, 姜诗章等. 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

与预测方法.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rend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Yang Xiaoguang Sun Hongjun Huang Delong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AS 100080 Beijing)

Cheng Jianhua

(Economics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220039 Hefei)

Look ahead at 2008,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good and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economy keeps high. This economic cycle is still in its up stage, thus China's economy will keep a high growth trend. On the other side, the prices of resource products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change rapidly, and some other negative factors such as long-term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do exist. Under a set of macro-adjustment policies for controlling economic overheating and inflation, the economic growth will slow down a little bit in 2008.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GDP in 2008 will be about 10.2%,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industrial value-added will be about 16.6%,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f city and town will be about 24.2%,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onsumption will be about 16.7%,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export will be about 24.1%, and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PI will be about 4.4%.

Keyword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overheating, inflation, economic forecasting

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分析、金融管理和管理科学。曾在荷兰、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地长期进行合作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北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运筹应用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