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太极拳|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太极拳协会 话说太极拳|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完)

话说太极拳|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完)

2023-09-08 2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朝太极事

第五十

三回

武术的体育化发展时期是公元1644年至1949年。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一致,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并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进入清代后,火器在军旅装备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冷兵器逐渐减少,近而古代武术从整体上退出了军事技术范畴。民间武术成为武术主体。其借鉴医理和养生术,丰富锻炼形式,提高锻炼效果。这一时期的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同治年间,太极拳、八卦拳、五行拳等以攻防为基础注重健身富于哲理的拳派在武坛崛起,这标志武术已经完成了体育化进程。19世纪初,上海精武体育会、北平体育研究社等团体相继成立,此后,武术被列于学校体育课程,进入运动竞赛行列,成为中华传统体育的代表性项目。

清朝初期,满清贵族一度限制练武,所以清代的武术活动不如明代。但此时武术在民间已经有广泛群众基础,加之在当时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的组织,人民群众习武练功以图推翻满清统治,反而使各种流派的武术更加纷呈于世。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还有长拳类和短打类。武术流派林立,象征着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但也存在各派之间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弥补的不足。

1677年,康熙十六年,陈王廷于归隐的陈家沟村创编太极拳。作《长短句》以抒怀:“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

约1815年,陈长兴打破族规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杨露禅为徒。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拳,得太极拳精髓,后创“杨式太极拳”。现温县陈家沟陈德瑚故居内有“杨露禅学拳处”遗迹。

约1830年,陈清平在陈有本所传小架的基础上进行在创新,后来为了区别,根据各自不同特点,称陈有本所创小架为“略”,称陈清平再创小架为“圈”。陈清平广收门徒,传拳外姓。名弟子有武禹襄、和兆元、李景炎等。

1908年,陈鑫从1908年开始,历时12年完成了《太极拳图画讲义》一书。全书共4卷,30万字,图文并茂,是陈式太极拳集大成的理论巨著,是对太极拳的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1933年出版时更名为《陈氏太极拳图说》。

民国太极事

第五十四回

民国初年,统治者为防止练武造反,同样禁止民众练武,武术运动遭到淘汰。一些武术家流落四乡,卖艺为生,境遇悲惨。这时,河北武术之乡沧州地区的辛亥革命人士张之江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立志把武术复兴起来,他提倡武术的动机有三:一是武术可以强种健身,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洗雪前耻;二是虽然有了洋枪洋炮,中国武术同样可以威震战场,护国杀敌;三是通过自身验证,中国武术不仅能杀敌自卫,而且还能治病救人,使身体强壮起来,让人民受益。

1923年4月,马良、唐豪、许禹生等人联合发起,在上海举办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进行武术观摩交流。严格来讲,这只是武术的交流表演,但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次武术单项运动会。参赛的有精武体育会等20多个单位,400余名运动员。这次武术运动会采用了近代体育竞赛形式,是传统武术向竞技体育发展的开端。1936年,中国武术出征柏林奥运会,其精彩表演让欧洲各国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有了了解,中国武术的风采让世人为之赞叹。

1927年,中国现代武术理论家陈泮岭赴陈家沟学习、考察和研究太极拳。陈泮岭曾先后任民国政府河南国术馆馆长、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教育部及军训部国术编审委员会主任,对太极拳流派的形成和源流,进行了长期的考证和研究。后于1963年在台湾出版《中华国术太极拳教材》,其在自序中写道:“太极拳之盛行于国内者,有杨家、吴家、郝家。而吴家之太极,出于杨家;郝家之太极,出自武家。而杨家与武家之太极,皆由河南温县陈家沟所传授,故陈家沟实为近代太极拳之策源地”。又言:“现在所研练的太极拳,皆系由河南温县陈家沟所传授……则为今日练太极拳人士所共识公认者也。”

1928年,陈照丕到北平(今北京)教拳,成为在北平教授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人。此前,北平人学太极拳皆学杨露禅所创“杨式”。随着陈照丕的到来,北平人方领略到了正宗的陈式太极拳,标志陈式太极拳真正走出了陈家沟。

陈照丕在河南同乡会的支持下,在宣武门外立擂,广会武林同道,竞技献艺。前后17天未遇敌手,使北平武术界和民众亲眼目睹了陈式太极拳的威力,陈照丕也因此而名声大振。

1929年,为了弄清楚太极拳的来源和演变,曾任民国政府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全国武术名宿、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三赴山西、三上武当,参考了25种太极拳资料及府县志,是年冬与1931年、1933年,三下陈家沟考察太极拳源流,亲书《太极拳源流考》,用翔实史料佐证并判定陈家沟为太极拳的发源地。

陈发科应聘到北京传拳。

1930年,陈照丕应南京市市长魏道明之邀,到南京授拳。任南京国术馆名誉教授。

共和国太极事

第五十五回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历史悠久的太极拳以及内涵广博的中华武术像其他一切一样面临着不可知的发展前景。

1952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并号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这为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太极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把发展武术运动提到了新中国体育工作的日程上来。

1953年11月8~12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成为这一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大会期间,政务院副总理兼体委主任贺龙在接见记者时对武术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民间流传的武术套路很多,如一座宝山。我们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是要探明情况发掘出来。第二是花力气淘洗、整理。要剔除违反科学的东西,打开人们的眼界,还复它固有的健康形体,使它符合科学原理,让人们更易于掌握,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第三是要提高拳艺。这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新境界,二是博采众长。贺龙所提出的发掘、整理、发扬光大武术的主张,对太极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195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多位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以杨式太极拳为动作素材,从原套中汲取典型动作,择取24个不同的姿势。删繁就简,编串而成易学、易练、易记的24式简化太极拳。该套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集中主要结构和技术内容的同时,改变了过去过多的重复动作,便于掌握。简化24式太极拳的出台拓展了太极拳发展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太极拳的广泛普及,描绘出太极拳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是太极拳运动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革新。

1956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在同国家体委负责人谈话中指出:“要加强研究,改革武术、气功等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其科学价值,采用各种方法,传播推广。”

1959年10月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体育学院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着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可以陶冶情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情趣和幸福,延年益寿。”

1960年,毛泽东亲自在工作人员送审的党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草稿中加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3月18日语录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太极拳运动开始发展、繁荣。同年,陈照丕被全国武术表演大会誉为“全国太极拳名手”。

1963年,陈发科的弟子沈家桢、顾留馨所著的《陈式太极拳》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1964年,唐豪、顾留馨合著的《太极拳研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1967年,陈照丕因教拳受到迫害,后来他将太极拳编成毛主席“语录拳”,教乡亲们练习。

1978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在接见日本太极拳友人三宅正一时,挥毫写下了“太极拳好”的题词,为太极拳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邓小平的题词给太极拳带来了新的生机,标志着我国的传统武术在历经十年浩劫的停滞不前之后,经过风雨的洗礼,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1981年3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理事长三浦英夫率团30人到温县陈家沟访问学习。

1982年,温县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甲级对外开放地区”。同年,河南省成立武术协会,省武术馆调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任教练。11月,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武术》杂志在北京创刊,不仅为推动武术的发展,更为太极拳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同时,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散打、太极拳推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太极拳推手终于在多年的筹备后进入对抗,进入竞赛,还原了太极的技击属性。12月1日,北京大学成立武术学会,其中专门设立了太极拳分会,这是我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太极拳组织。此后,全国100多所高校陆续成立了太极拳组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学生太极拳爱好者。

1983年,温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县普及推广太极拳的通知》。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由5000名上海太极拳爱好者汇聚上海人民广场集体表演了24式太极拳,开创了集体表演24式太极拳之先河。

1984年,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表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群众习武的热潮,太极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各种形式的武术馆、校、站等相继成立,成为开展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活动的基础。4月,河南省首届太极拳、剑及推手赛在温县举行;4月22日~25日,湖北省体委主办的“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在武汉举行,成为太极拳走向世界的开端;9月,全国太极拳、剑邀请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第一次专项比赛,这次大赛是建国以来武术运动的第一次专项比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极大地推动了太极运动在全国的普及和发展,把尽快提高太极拳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12月,温县武术协会成立。

1985年4月,陈家沟武术馆落成,陈正雷任太极拳学校校长;6月,温县太极拳代表团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团长马荣茂,成员陈小旺、陈正雷、陈桂珍。

1986年,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通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各省市编写的各拳种理论、技术传播发展的典籍651万多字;录制70岁以上老拳师拳艺395个小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482本,古兵器392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太极拳的珍贵史料,获得一批极有价值的太极拳技、拳理的祖传孤本、善本、抄本,成为继承、发展太极拳的宝贵资料。10月,首届全国太极拳、剑单列正式比赛在山西太原举行,国家体委将太极拳、剑、推手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比赛。

1987年3月,在中国北京举行了首届“中日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7月,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成立;9月26~27日,首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日本横滨举行,11个国家和地区的8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太极拳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在亚锦赛上展开激烈的角逐。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终于正式亮相亚洲,从此亚洲的太极拳爱好者人数持续飙升。

1988年4月,日本太极拳联盟组织日本百名太极拳爱好者到北京参加了中日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紧张热烈的比赛之余,中日太极拳爱好者云集天坛,在宏伟的祈年殿前集体演练太极拳。

1989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编制成“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突破民间传统太极拳与竞技之间的隔阂限制,把传统武术纳入经济体系。

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太极拳被正式列为武术比赛项目。中、日两国1500名太极拳爱好者在开幕式上集体表演了24式太极拳。

1991年10月,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太极拳作为三大拳种之一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2年9月5日,首届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开幕式暨温县太极武术馆落成典礼在温县举行;12月4日,温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

1993年,国家体委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太极拳,在健身功能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练习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8月,“全国首届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在温县举行;9月5~9日,中国温县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在温县举行。

1994年8月22~26日,中国温县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在温县举行。同年,“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使太极拳这一科学的健身方法更加普及,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练武热潮。习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除专业队外,大批的民间活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太极拳运动迎来了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发展。

1995年12月18~20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在山东省莱阳市揭晓,共评出百名武杰、十大武术教授、十大武术名师、十大武术教练和十大武星。有很多太极拳著名运动员和太极拳名家榜上有名。武林百杰的评选全面肯定了太极拳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鼓舞他们为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996年8月22~26日,中国温县第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在温县举行。

1998年4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北京首次颁发武术段位证书;8月22~26日,中国温县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在温县举行;10月15日,为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20周年并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万人太极拳表演。

1999年9月28日,中共焦作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推广太极拳活动的通知》,提出将焦作创建为“太极之乡”。把每年5月份定位太极拳活动月,要求各单位把习练太极拳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2000年4月,中国武术协会开始着手制定太极拳全球化发展战略——太极拳健康工程。太极拳健康工程,是将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品牌,系列、持续地推向世界,制定太极拳全球化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太极拳工程包括开展太极拳活动月、举行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推行太极拳辅导员制、加强新时期的太极拳理论研究等一系列内容。5月,中国武术协会启动太极拳健康月活动,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太极拳月。并在它的所在地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次举行全世界第一次免费教太极拳活动。武术协会从北体大等院校组织了20多人的教练队伍,主要推出8式和16式的简化太极拳。参加人数达1500余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官方的、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有意识的向社会推广太极拳活动。为将这个活动坚持下去,武术协会要求,各省市武术管理部门、行业体协、武术社团组织、太极拳辅导站均要在每年太极拳健康月开展包括免费教学在内的一系列太极拳活动。7月,在国际武联执委会会议上,执委一致表示支持中国的5月太极拳月活动,并将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

2001年3月22~26日,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是中国武术协会在世界范围内推出的武术单项拳种大型活动。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让它成为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共同节目。

2002年8月29~9月1日,中国焦作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在焦作市举行,156支代表队1370人参赛。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授予焦作市政府推广太极拳贡献奖。

2005年3月30日,中共焦作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确定2005年为焦作市“太极拳健身年”的通知》,提出要打造太极品牌,把推广普及太极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力争各单位80%的人学会简化陈式太极拳。5月14日,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成立,赵功佩任会长。8月20~24日,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在焦作市举行,116支代表队1149人参赛。8月21日,太极拳始祖陈王廷铜像揭幕仪式在温县陈家沟举行;同日下午,“十万太极人穿越云台山”活动在云台山风景区正式启动,举行了万人太极拳穿越陈家沟活动。8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为焦作市颁发“太极圣地”牌匾。12月18日,以“团结、友谊、健康、和平”为主题的“中华龙”第二届世界健康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太极拳的发展。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文(国发〔2006〕18号),将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月25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经验交流会暨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表彰大会在郑州市黄河迎宾馆隆重召开,陈小旺、陈正雷被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2007年3月20~21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武术、考古、民俗等方面的著名专家组成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评审考察验收组,对温县申报的中国太极拳发源地进行考察论证。6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并在温县建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6月3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召开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表彰大会,共表彰166名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其中河南省温县太极拳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6月5日,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陈式太极拳传人王西安、朱天才获此荣誉称号。7月31日,中国武术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8月20日,第四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首届全国新农村太极拳健身大赛在焦作市举行。8月21日,中国武术协会在温县陈家沟隆重举行“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揭牌仪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国际武术联合会副主席、泛美武术联合会主席、美国武术联合会主席吴庭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何青龙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9月28日,焦作市在龙源湖广场举行“庆十一,迎十七大、迎奥运”万人太极拳展示活动。10月19~22日,河南省“武协杯”太极拳交流大赛暨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在温县举行。1月13日,经河南省文联研究、河南省委宣传部同意,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温县太极拳为河南省民俗经典项目。

2008年4月1日,2008年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年度总决赛,温县选手王战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总冠军。8月8日晚8点,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欢聚在五环旗下,实现了奥运史上空前大团聚。在文艺表演《自然》部分进行了“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表演,2008名太极拳演员排成“天圆地方”的阵式,以多媒体形式表演,向全世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太极拳的刚柔之美、神韵之美、和谐之美,体现了传统与未来的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东方独有的人文情怀。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期间,8月24日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办了“北京2008武术比赛”。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选手在13个比赛项目中,向观众和世人展示了武术的魅力,为武术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对武术项目的关注。12月30日,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正式宣告成立,英文缩写为WMA,由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独家组织、运营和推广,是全面揭示中国武术技击技法的武术职业联赛。举办的目的是为还原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体现中国武术作为搏击的实质。中国武术职业联赛采用擂台形式,选手不分级制,不戴头套,强调运用技击技法真打实斗。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以“技术获胜”作为崇高使命,将“严肃武术攻防技法作为最高原则”。

2009年7月26日,中国武术职业联赛首届赛季在黄山开幕,共有6支俱乐部参赛。首届全国武术职业联赛体现了中国武术以巧取胜的技术特色。经过专家论证,作为尝试,只进行太极拳技法比赛。邀请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赵堡太极拳各式拳法代表人物,研究出具有搏击价值的58招,从中缩编出精华30招作为联赛规定技击动作。选手比赛,只有使用规定的30招招法造成明显击打效果才能得分。如此尝试,旨在30招于比赛中进行筛选留下10招,之后再从太极拳以外的一个拳种中筛出五六招,二者结合作为运动员日后的训练课题,逐渐形成一个中国武术的经典技法展示,力求将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推广全世界。8月20日下午,出席“一赛一节”开幕式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一行考察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

2010年5月29日~30日,经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同意,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决定在开封市举办陈氏太极拳小架交流会。

共镶大太极

第五十六回

太极拳,是中华武苑的奇葩,更是东方文化的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独特的魅力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所认识。太极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让国内外人民体验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还会有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包容发展、互利共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参与下,太极拳文化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

2012年6月26日晚,是执行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任务的宇航员刘洋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值守的第二个大夜班,在忙完工作后,她利用值夜班间隙,悠然展示了一段太极拳。

2015年5月15日下午,“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天坛公园举行。中国总理李克强、印度总理莫迪与400名中印太极拳、瑜伽习练者参加活动。李克强讲道: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瑜伽术是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两个东方文明的结晶,至今长盛不衰。虽然二者外在形式有所不同,但对“天”“人”“心”和谐一体的追求内在相通,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太极和瑜伽在天坛相会,不求独放异彩,但求交相辉映,向两国、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印和谐共处,携手让两国25亿人民过上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以及对促进地区稳定繁荣、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坚定信念。

2015年10月18日,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加快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倡议发起“共享太极共享健康”大型纪念活动,在国内外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全球10万余名太极拳爱好者集中演练,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分散演练,其中,焦作地区组织5万人集中演练,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17日中午12点41分,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工作生活了30天,完成了所有实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在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返回神舟飞船之前,二人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内最后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天地同步,展示中国功夫——巡天太极。在深圳参加“绿航星际”试验的试验者仝飞舟在地面上同步展示巡天太极的一整套动作。巡天太极,柔和平稳的动作,连贯自如的招式,航天员凝神静气,打起了太极,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更有行云流水,天人合一的感觉。这套太极拳被称为“巡天太极”,分天、地两套,各十八式打法。巡天太极主要是针对航天员设计的,动作不受空间的限制,以基本功练习为主。“巡天太极”是由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组织设计的一项实验项目,经历了神九、神十多次太空验证,中国航天员的巡天太极获得了著作权保护,可以全方位展示。

太极拳集人类智慧之大成,深受世人喜爱,全球习练者已逾三亿之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健康运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功能价值愈益彰显。展望未来,太极拳必将为人类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太极拳,是中国的世界名片。

太极拳,在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太极拳,促进着世界文明与和谐!

让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共同实践!

让我们共同期待!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是最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辩证理论思维与中国武术、传统艺术、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说的完美结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代表,是河南省温县拥有的世界级文化符号。

17世纪中叶,出生于怀庆府(今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的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廷(1600~1680)在其家传拳法的基础上,汲取诸家武术之长,融合传统易学、养生、中医等思想理念,极富特色地创编出了一套运动中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型拳法,并以太极之理称之太极拳,陈王廷也被后人尊称为“太极拳始祖”。

太极拳,从此开始在陈家沟陈氏家族内世代传承,历经百余年。到了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1771~1853)与陈有本(1780~1858)时,因传统套路多且复杂,不易传承,二人便由博归约,分别先后创编出了舒展的太极拳大架一路、二路和紧凑的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同时,陈长兴也从理论上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进行总结,著有拳论《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太极拳从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陈长兴首传的外姓弟子是直隶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人杨露禅(1799~1872),杨露禅历经十八年,三下陈家沟学拳,艺成回乡后到北京传拳,为适应王公贵族子弟练拳,逐渐改变拳架套路,衍变创编出了杨式太极拳。陈家沟陈氏第十五世传人陈清平(1795~1868),后居赵堡镇经商并传拳,将太极拳小架传于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直隶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人武禹襄(1825~1893)、温县赵堡镇陈新庄人李景炎(1825~1898)、温县南张羌镇南张羌村人李作智(1844~1914)和温县北冷乡北冷村人王赐信(1815~1890),后五人分别也创编出了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腾挪太极拳、忽灵太极拳。清朝末年,满族人全佑(1834~1902)师从杨露禅父子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1870~1942),创编出吴式太极拳。河北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区武清镇)人李瑞东(1851~1917),师从杨露禅弟子王兰亭(约1829~1893),学杨式太极拳后,结合其它武术,又创编出李式太极拳。民国初期,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望都县)人孙禄堂(1860~1933),师从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1849~1920)学武式太极拳后,融合形意、八卦为一体,创编出孙式太极拳。河北任县人王其和(1889~1936)先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从杨澄甫学杨式太极拳,将武、杨式太极拳融合创编出了王其和太极拳。20世纪50年代,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传人、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发科(1887~1957),在其祖传拳械套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创编出了陈式太极拳新架套路一路、二路。

自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将祖传陈式太极拳向外传播后,才逐渐衍生出了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腾挪太极拳、忽灵太极拳、李式太极拳以及王其和太极拳等多家流派,太极拳也从温县陈家沟一隅开始向全国和全世界传播开来。

作为一个温县人,非常为自己的家乡诞生了这样一个文化元素感到骄傲,引以为自豪。而作为一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太极拳文化研究者,就有了一种非常想把这个文化元素与更多人分享的冲动,写一部太极拳文化普及图书,好让大家都来了解和热爱太极拳文化。正在此时,河南省文化投资集团旗下的河南太极道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意想做一太极拳文化书籍,恰逢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要求申报201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我就将《中国太极拳文化普及读本》作为课题报了上去,也有幸被列入选题之一。

在后来确定名称为《话说太极拳》的太极拳文化图书写作中,也有许多的典籍引用,比如《易传·系辞》《黄帝内经》,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陈王廷的《叙怀》,陈家沟陈氏家族的《太极拳先辈门规戒律》,陈鑫的《咏太极拳》《太极拳经谱》《太极拳推原解》《太极拳论》,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等。在写作与出版中,得到了河南省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齐岸青先生、总经理孙书一先生的热心指导,同时也得到了河南太极道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圆女士、北京团结出版社曾平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这部中国太极拳文化普及读本《话说太极拳》能够让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了解太极拳的来世今生。

严双军

2016年11月30日

作者简介:严双军,河南省温县人,温县政协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焦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太极拳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发行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太极拳著作20余部。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主 编:王 言 责 编:王 鹏

校 审:王盈燕 编 辑:皇甫胜彬

原标题:《话说太极拳|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太极拳好!(完)》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