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Forum】谈到基因治疗,天价?一次性治愈?窗口期短暂,中国基因治疗如何突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基因工程专家 【BioForum】谈到基因治疗,天价?一次性治愈?窗口期短暂,中国基因治疗如何突围?

【BioForum】谈到基因治疗,天价?一次性治愈?窗口期短暂,中国基因治疗如何突围?

2024-07-10 01: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张悦 上海科技

“提到基因疗法,我们一定会想到两个词——一个是‘一次性治愈’,一个是‘天价’。”在5月16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 2024)基因治疗技术与药物研发论坛上,科动生物CEO魏东说道。

毫无疑问,疗效与成本是提到细胞与基因疗法(CGT)时绕不开的两个话题。当前,全球细胞与基因疗法正高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窗口期内尽可能突围?在本场论坛上,学者、医生、企业负责人,以及监管部门专家,全面探讨了基因治疗技术优势、面临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并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基因治疗发展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加速:

关注临床策略,灵活用好机制

“灵活使用不同地区的政策,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探索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杭州泰格高级项目总监应晓薇向记者谈道,“例如,中国和美国在CGT领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可以利用好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的策略。好的IIT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IIT之于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上市的重要性,已逐渐成为业内共识。在论坛中,不少嘉宾都不约而同地谈道,尽管IIT并非必需,但做好了,将能够大大节约临床研究时间,但前提是真正高质量的IIT。“一定要抓紧时间把IIT的质量真的做好,抓住三年窗口期。”深圳安盛康泰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姜儒鸿呼吁道。

“IIT往往是整个临床试验开发过程中成本占比最小的一部分,因此,在早期阶段,尤其是对于一家初创企业的第一个产品来说,IIT是一个可以‘避坑’的环节,一定要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应晓薇谈道,“例如我们之前有个客户,前期用自己注册团队做IND申报,摸爬滚打,但最后注册的时候在药学、工艺等方面还是被提出了一些疑问。”也正因此一个好的IIT应该与之后的临床研究同步接轨,甚至其中的一些转化数据可以为之后所用。

因此,对于药物研发来说,相关团队设计临床研究运营策略方面的经验非常重要,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正式的临床研究中,“例如,在血液肿瘤领域,我们经常希望能够把爬坡和扩展融合设计在一起,这在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节约下很多时间。”

降本:

寒冬之下,成本控制更离不开源头创新

随着近年来生物医药资本寒冬的到来,许多生药企业更加重视成本控制,关于这一点,作为CDMO企业的江苏宜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裁朴顺福博士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国产替代正为CGT的载体制备提供更为“物美价廉”的选择。朴顺福谈道:“刚刚开始布局生产线的时候,设备都是用进口的。现在再买设备,我大家一定会优先去寻找国产替代设备。”不仅仅是在设备方面,在原料、耗材方面,国产替代均带来了更低的成本。例如,在三质粒转染体系中,质粒往往会占到成本的40%-60%,而用国产的耗材生产质粒,可以将质粒成本压缩到原来工艺的的百分之十几,成本压缩空间非常大。

对于药企来说,成本不仅仅是金钱成本,更多的还是时间成本,尤其是在资本寒冬下,时间甚至能够决定一家初创企业的“生命线”。当压力传导至下游,对宜明生物来说,最极致的一次经历是将生产压缩至两个月,“一旦项目来了要做生产的时候,我们的状态是什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与临床研究相同,生产同样要求相关团队有充足的经验,“尤其是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所有的风险都需要预判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些比较新的工艺要进行反复的模拟实验,才能最终确保生产的成功。我们所有项目的生产我都是保证100%成功的,当然现在说起来很轻松,但其实这个过程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

当工艺、设备、耗材等方面都已压缩到极致,成本控制的下一步在哪里?朴顺福认为关键在于上游的研发,例如,在AAV载体设计方面,通过血清型的改造、序列优化、表达原件的优化等,无论是药效、表达还是稳定性,都能带来巨大的提升。而这些巨大的提升不仅能为相关后续生产提质加速,同时也将直接作用到药物上市的推进进程中。

“带着功利心,追求短期内的效果,可能只能做到Me-too,我们特别希望在这方面中国能够跟国际接轨,愿意等待,愿意给源头创新的科学家们更多时间。从根源上解决这些大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提质:

更好的生态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中国在CGT方面的生态,我个人觉得还在婴儿时期的早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儒鸿直言不讳地谈道,不过对于CGT这一新兴领域,全球来看,中国的潜力与面临的挑战都非常大。“做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咱们国内机会很多,我们还有一个独特优势:患者人数更多,要把这个资源利用好,把政策利用好。”

在技术层面,更好的生态意味着更多的赛道。不同技术路线的赛道共同在这一短暂的时间窗口中向前奔跑,期待冲破终点线。而在产业链环节,更好的生态则要求着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在姜儒鸿看来,基因治疗领域的Biotech需要更紧密地与大厂进行优势互补型合作。“大厂往往‘船大难掉头’,事实上,许多大厂的创新药都来自于与Biotech的合作。”姜儒鸿谈道,尤其是在Ⅲ期临床,“临床Ⅲ期的生产成本很高,需要很多资源承载,小公司很难承担起,只有充分利用生态,成功率才会更高。”

合作不仅仅在于外部,更在于内部,这点对于科学家创业的Biotech来说更为关键。在连续创业前,姜儒鸿曾在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担任教职,刚刚开始做产品时,他却遇到了困境:发文章特别漂亮,结果CMC却过不去。这同样也是许多科学家初创业时所遇到的瓶颈。

“做创新药至少要做好四点:科学基础、工程化程度、社会(临床)价值、市场可及性;缺一不可。”姜儒鸿谈道,同时Biotech需要特别关注团队合作,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要多多交流、协同发展,“每个做药人一定需瞄准国际市场,但闭门造车,怎么和国际接轨?”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原标题:《【BioForum】谈到基因治疗,天价?一次性治愈?窗口期短暂,中国基因治疗如何突围?》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