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地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澳门历史的前世今生

澳门历史的前世今生

2024-05-25 0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以在海上遭遇风浪为由请求到濠镜(今澳门)晾晒被水打湿的货物,当地官员在接受葡萄牙人500两贿银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葡萄牙人因此得以入住澳门。需要注意的是:明朝从割让过澳门——整个有明一代以及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前半期葡萄牙人尽管得以在澳门居住,但澳门主权一直属于中国,葡萄牙只是在天朝恩威的认可下享有居留权,对澳门华人葡萄牙方面并无管辖权,相反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还要受到中国法律的管束。葡萄牙为换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不仅要向当地官员行贿,同时也必须处理好同北京朝廷的关系:当时葡萄牙通过向明朝输送新式的佛郎机、红衣大炮等火器以及配合明王朝打击海盗和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列强来展现自己对明王朝的恭顺姿态,明王朝则以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作为回应。在整个有明一代以及清王朝前期葡萄牙在澳门所获得的只是居留权而非主权。

尽管葡萄牙方面对澳门华人并无管辖权,不过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的内部管理一直在不断强化:1560年居澳葡人已选出地方首领、法官和4名商人代表,形成了管理居澳葡人内部事务的管理机构,对此明王朝既没干预也没兴趣干预,甚至可能都压根不知道此事。1563年葡萄牙首次向澳门派出耶稣会传教士,1568年耶稣会士贾耐劳被葡萄牙国王任命为天主教澳门教区第一任主教,澳门逐渐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播中心。如果葡萄牙人仅仅只是加强内部管理和传教而已,那么并不会引起中国政府多少注意。然而葡萄牙人逐渐开始以保护居澳葡人的安全和贸易为由在澳门布置军事力量,这时正值明王朝晚期:内有朝廷党争、宦官干政,外有蒙古、女真、倭寇虎视眈眈,明王朝对葡萄牙人扩充军力的行动不能不有所警惕,于是明王朝再次向澳门的葡萄牙人强调必须服从中国官府的管辖并向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征税、收租,同时开始在澳门设立海关。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直到此时澳门的主权依然牢牢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中,葡萄牙方面并无实现对澳门的实际占领控制。

事实上这一时期葡萄牙人在澳门布置军事力量还并不是想像鸦片战争后对待清政府那样以武力夺取澳门的主权,这时的葡萄牙还没这个胆量,其实葡萄牙之所以在这时加强自己在澳门的军事力量主要针对的是荷兰:这一时期荷兰的商船和军舰加起来超过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格兰、苏格兰五国的总和。1622年西印度公司在北美的哈德逊河流域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这座城市如今的名字叫纽约。在南美荷兰一度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过巴西;在非洲荷兰从葡萄牙人手中夺走了好望角,在此建立了海角殖民地。从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在印度次大陆的扩张:荷兰成功将葡萄牙人撵出了马拉巴海岸并在奎隆、克兰甘诺尔、柯钦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160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帝汶岛,不久又占领了帝多利岛,1608年侵占班达岛,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了爪哇岛上的雅加达,1624年荷兰利用明末的混乱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以及邻近的澎湖列岛,1641年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长崎的出岛建立商站,1656年5月12日荷兰军队从葡萄牙手中夺取斯里兰卡。至此荷兰人完全垄断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印度、香料群岛直到中国、日本的欧亚贸易航线。

1622年6月23日-25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同澳门的葡萄牙人之间爆发了战争:荷兰舰队由13艘大小战船与1300名兵士组成;相比之下澳门城里的葡萄牙守卫显得不值一提——尽管葡萄牙人在一个世纪前已取得了在当地的留居权与自治权,但依然要受到明朝政府的管束,因此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军事力量不能超过维持居澳葡人内部治安的程度。按说这样的守卫力量是不足以应对一场战争的。从1601年起荷兰劫掠船开始定期造访澳门。晚来的荷兰人和刚踏上这片土地的葡萄牙人一样并没意识到中国的强大,因此他们将明朝视为南洋群岛的小部落,以为可以随意欺侮。荷兰人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并像对待非洲黑人一样将沿海居民贩卖为奴,对此明朝政府给予了回击。也就是在这时明朝地方官开始默认葡澳当局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于是葡萄牙人迅速从日本招募了100名火枪手来当地担任守备队。然而这时对倭寇问题高度警惕的明朝对此坚决反对,由于澳门主权是属于中国的,所以葡萄牙方面只能按明朝政府的要求解雇了日本雇佣兵,随后换上葡萄牙士兵以及从殖民地征召来的黑人士兵负责澳门的防卫工作。另一个可以证明当时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的证明是:葡萄牙人为保证明朝政府对自己居留权的认可不惜在荷兰人所带来的战略压力越来越大之际还派出部分澳门的葡萄牙守军北上支援明朝对满清的战争。

当1622年6月23日战争打响时居澳葡人的首领卡瓦略清点可用之兵时发现除剩下的50个火枪手外,全城只剩下百名能够使用武器的人。卡瓦略手中的兵力大约只有荷兰人的十分之一左右,当然卡瓦略也可以把平时为城内葡萄牙人服务的黑奴武装起来。6月23日荷兰舰队已制定完他们的作战计划:他们将从南面实施海上佯攻,再将数百人的登陆部队派往东面的海滩登陆。因为那里没有城墙与工事掩护,所以非常适合人数更多的进攻者展开队形。3艘荷兰大船在当天展开首轮炮击并朝着澳门岛南部的圣佛朗西斯炮台猛攻。由于只是测试对手实力和备战程度,所以这天下午的战斗并没有什么成果。荷兰人也放心大胆的在第二天开战进一步行动。24日早上荷兰战舰继续朝着炮台进发。他们期望利用侧舷的密集火力,压制守军的炮火。葡萄牙守军开始时还以猛烈的炮击将打头阵的加利亚号战舰重创。虽然此船没有立刻开始倾覆,也只能拖着重伤之躯向后方撤退。但葡萄牙人没有时间来庆祝这个小胜,新的警报就从东面的海滩传来:荷兰陆战队已开始登陆。800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陆战队员及其日本雇佣兵一起分乘32艘小艇在5艘驳船掩护下登陆。卡瓦略率领一支勉强过百人的葡萄牙人与混血儿组成的部队赶在对手登陆前就构筑了简单的壕沟工事。葡萄牙守军在看不清目标的情况下只能朝着烟幕乱射一通,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他们不仅打死了40名荷兰人,也击伤了荷兰舰队司令雷杰森。但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荷兰人还是冲出烟幕将守军从工事中赶走。随后荷兰人留下200名士兵守卫滩头阵地,其余人整队向城区方向进发。卡瓦略的小分队边打边撤,却依然无法拖住进攻者的步伐。荷兰人的排枪射击在威力和气势上都胜过了自由射击的葡萄牙散兵,但葡萄牙守军的抵抗还是消耗了荷兰人不少弹药。当荷兰远征队接近澳门的内陆城墙时遭到了守军新一轮火炮射击。这些炮火全部来自澳门防御体系的中枢——大炮台。这座炮台专门建立在岛屿的中心位置,用于应付任何突破海岸防御的敌人。荷兰登陆部队受到了这轮火炮射击的严重威胁,因此不得不稍稍后撤。荷兰人随即决定利用所剩不多的弹药去进攻边上的制高点——东望山炮台。然而荷兰人在上山的过程中再次遭到抵抗。不熟悉地形的荷兰人吃不准面对的守军数量,只能选择绕道从另一侧的高地前进。有人提议应该撤退到滩头或船上,以便第二天继续强攻。但澳门守军没给他们这个机会。卡瓦略将守军都集中起来向荷兰人发起了猛烈反扑。因为人数差距悬殊,他还动员了城里几乎所有人来参与战斗。除了士兵和他们的黑奴,普通市民和耶稣会的传教士都一同加入进来。除了火枪和佩剑,不少人仅以防身用的冷兵器上阵。在葡萄牙人的绝地反击之下荷兰人的士气崩溃了,最终这场战争以荷兰方面损失300人的结局画上句号。战胜了荷兰人的葡萄牙人保住了自己在澳门的居留权。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葡萄牙人的居留地只有澳门半岛上不足两平方公里的一小块地方,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澳葡当局也只能对居澳葡人进行一定的内部管理,根本无权管理澳门华人。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多次与清政府谈判,试图实现自己完全控制整个澳门地区的目的。然而这时的清政府还没完全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尽管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但还不像后来那样见到洋人就怕,葡萄牙毕竟不是英国,怎么可能一仗不打就想在谈判桌上要求中国割地呢?结果清政府直接让葡萄牙吃了闭门羹——压根不和葡萄牙谈。葡萄牙方面见清政府是这个态度,于是开始转而使用武力侵占澳门。1845年11月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不顾中国在澳门的主权,以挽救澳门经济为借口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曾在巴西被大炮打断一条手臂的“独臂将军”若昂·费瑞拉·德·亚马留被玛丽亚二世任命为澳门总督,亚马留到任后封闭了中国设在澳门的海关,开始向澳门华人征税并侵犯中国在澳门的司法权,到1849年葡萄牙人已实际占领整个澳门半岛。随即葡萄牙人又制订了“近占七村(龙田、望厦等)、远占三岛(氹仔、路环、青洲)”的扩张计划。1887年葡萄牙诱逼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该条约明文声称:“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清政府的退缩不等于澳门人民的退缩:在《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望厦村民在葡萄牙方面持续数十年的高压政策下始终拒绝向澳葡当局交租。条约签订后澳葡当局连年派人到望厦村勒收地租并最终于1898年迫使抗交地租数十年之久的望厦村民交纳地租。1905年澳葡当局平毁塔石等村居民的草屋和坟墓。1907年澳葡当局为增开马路以低价强行收购龙田村30多户村民的房屋。至此澳葡当局基本稳定了对澳门半岛的占领,然而此时澳葡当局对路环岛仍鞭长莫及,直到1910年5月广东新宁县有十几个学生被路环匪徒掳去关禁勒赎。有一陈姓事主向澳督马葵士禀请救人。早有侵占路环野心的澳葡当局趁机于7月12日出击海盗,结果葡军来回攻击路环荔枝湾多次,打了近一个月,才于8月4日登上路环岛,救出了被掳学生和其他被掳者十余人,捕获匪徒450多人。由于战况激烈,岛上居民死伤数以百计,数百间村屋被战火摧毁。经过这场惨烈战役后葡萄牙人算是真正完全“占领”了路环。

在澳门标志性建筑大三巴牌坊不远处就是孙中山当年在澳门初崭头角的地方——镜湖医院。走进医院大门就能看见一座孙中山铜像醒目地矗立在前,彰显著这座略带岁月痕迹的百年医院,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1892年以优异成绩自香港西医书院毕业的孙中山被澳门镜湖医院聘为西医科主任,成为这所中医院第一位受聘的西医。由于他看病诊费一律随意而付,加上擅长外科手术和治疗肺病,行医不满三月就声名鹊起。其精湛的医术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为革命活动初期奠定了社会基础。在此期间孙中山为解决镜湖医院没有西药的问题而开出性地想出“自愿赠医”“药局赠药”的办法,向镜湖医院借款白银1400两,开办中西药局。凭借着质优价廉的药品,孙中山在澳门再次声名大噪。尽管后来因为葡萄牙医生的妒忌和排斥,孙中山被迫结束了澳门的行医生涯,出走广州。但他一手创办的中西药局仍维持营业多年,后来更是发展成为革命党人在澳门活动的重要据点,晚清民国时期很多重要人物都因此与澳门结缘。二战期间日本大举入侵中国,同时占领了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与澳门邻近的香港也沦陷于日军铁蹄,弹丸之地澳门成为日本占领区中的一座孤岛。在此期间各方政治势力以澳门为基地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情报暗战,澳门因此一度被称为“东方卡萨布兰卡”。

11952年中共华南分局书籍、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命解放军公安第10师接手广东省海防任务,29团1连奉命守备珠海拱北地段。当年7月25日澳葡当局的黑人士兵进入中方警戒线内并与中方哨兵发生冲突。关闸冲突爆发后中方关闭了关闸,粮食、蔬菜等物资均以来中国内地供给的澳门很快出现物资短缺的现象,澳门随即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澳门总督急忙招来经济局长罗保设法平息此事,罗保通过与中国官方有联系的商会领袖马万祺与中国政府接触。经过一番交涉后双方定于8月1日进行正式谈判。8月23日澳葡当局向中方递交了道歉书并保证不再进入中立区,同时葡方从原警戒线后撤50米,向中方赔偿人民币443720300元。1966年12月3日澳门爆发了反抗澳葡当局的一二·三群众运动,这一事件后澳门政界、商界崛起了一大批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个人和社团,他们在相当程度上实际控制了澳门的政治、经济走向,澳葡当局也不得不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革命后的新政府开始推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门交还中国。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就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中这样说道: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中明确声明:澳门在1999年之前是葡国管治下的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时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在澳门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的降旗仪式,为政权移交仪式拉开序幕。葡萄牙国旗在澳督府门前缓缓降下,从此葡萄牙共和国结束了对澳门的统治。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次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