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地理行政词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地理知识问答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地理行政词汇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地理行政词汇

2022-12-28 1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读1、二京 亦称“二都”“两都”,东汉时称东汉都城洛阳为东京,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京,合称“二京”。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作《两都赋》,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作《二京赋》。2、三辅 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区。3、三山...

1、二京 亦称“二都”“两都”,东汉时称东汉都城洛阳为东京,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京,合称“二京”。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作《两都赋》,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作《二京赋》。

2、三辅 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区。

3、三山 古称福州为“三山”,因福州旧城内东有九仙山、西有乌石山、北有越王山而得名。文天祥《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亦指“三神山”,即传说中说的蓬莱、方丈、瀛洲。又指南京西南长江东岸的“三山”,此山因其三座山峰得名。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4、三江 “三江”是众多水道的总称。由于山川易位、变迁,“三”在古文中又泛指多数,各时各地习惯称呼又有差异,“三江”的具体内含繁多,列举些有代表性的:以今吴淞江和芜湖、宜兴间由长江通太湖一水,并长江下游为南、中、北三江;以今赣江、岷江、汉江为南、中、北三江;以分江水、中江、北江为三江;以浙江、浦江、剡江为三江;以松江(即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等。

5、三秦 项羽灭秦以后,将秦关中故地一分为三:以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之地封给秦降将章邯,称为雍王,把咸阳以东至黄河地区封给司马欣,称为塞王,将上郡封给董翳称为翟王。合称为“三秦”。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三关 古代指三个关口的总称,“三关”的具体内涵都因时因地各有差别:指上党关、壶口关、井陉关,在今山西。指阳平关、江关、白水关,在今陕西、四川。明代指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7、四海 古人曾认为九州大地的周围全是海,因此,“四海”指天下,指全国各地。又九州之外,也称“四海”。

8、四表 古指四方极远的地方,“表”本有“外”的意思,就方位讲是与中原的“内”相对应。

9、五方 指东、南、西、北、中,也泛指各方。《柳敬亭传》:“且五方之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10、五岳 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1、六合 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

12、八方 古有天圆地方之说,“八方”指地上的东、南、西、北四方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有时亦称“八荒”,泛指全天下。

13、八荒 即指“八方”;南方有些省份,由音误造成“八荒”。

14、九州 “九州”亦称“九土”,泛指全国各地。名称由来,当从古代传说,约起于春秋,据说大禹治水后中原一带划分九州,九州的划法,一般以《尚书·禹贡》:“禹别九州。”并具体释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15、九土 “九土”也称“九州”,泛指全国各方土地。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6、山 古称山是指石山。《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

17、岳 古称高山为岳。

18、岭 高大的山脉,或专指“五岭”,即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五岭。

19、丘 古称土山为丘。

20、陵 古称大土山为陵。

21、隰 古称低洼湿地为隰。

22、原 原本为源泉之“源”,后假借,指原野、平原。

23、中原 “中原”大致有两种含义:指平原、原野(此义较早),另指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亦称“中土”“中州”。先秦时称豫州为“中原”,因其居九州之中得名,后一般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南宋时又指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24、中国 古代称“中国”一般指中原一带,亦即“中原”“中土”。

25、关中 古地域名。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26、关西 古地域名。汉唐时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为“关西”,亦即古秦地。

27、关东 秦、汉、唐诸王朝皆定都陕西西安一带,故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今河南、山东等地为“关东”。近代指位于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东”。

28、山东 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指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29、河东 古地区名。具体所指随时代变迁各有不同: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指今山西全省为“河东”,因这一段黄河处晋、陕交界,南北流向,故名。另秦、隋、唐、宋分别置“河东郡”“河东道”“河东镇”“河东路”等,亦简称“河东”。

30、河西 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指今陕西、山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之西。陕、晋交界,黄河自北向南流,把黄河以西地区,称为“河西”。汉、唐时此地区一直延展到今甘肃、青海一带。唐置河西节度使,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

31、江东 古地区名。长江在今芜湖至南京河段接近于南北流向,古代因称其以东及以下南岸地区为“江东”。

32、江表 古地区名。一般指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以中原为视点,看长江南岸为长江以外,故称“江表”。

33、江左 古地区名。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因称“江东”为“江左”。另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皆定都南京,因地处江左,故当时称五朝及其辖区为“江左”。南朝人专称东晋为江左。

34、江右 古称长江以西之地为“江右”。旧称江西为“江右”,唐开元间,江南道西部所置的江南西道简称为江西道,因称江西为“江右”,后来成了江西省的别称。

35、国 古代说“国”是指诸侯的封地,现在说“国”,实际上是对古义的沿用、发挥并扩大。“国”在上古还有国都的意思。

36、畿辅 古代称京都周围地区为“畿辅”。亦称“畿”(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京畿”(京城周围的千里地面),汉代亦称“三辅”。

37、郡 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36郡。

38、道 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10道,后又分为15道。

39、路 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40、省 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41、府 唐、宋以后县以上设的行政区域。

42、县 是地方行政区域。春秋前县大于郡,秦代郡大于县。隋唐以后县隶属于州或府。

43、乡党 周代行政区划单位。500家为党,12500家为乡。

44、里 周代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之一。25家为一里。

45、邻 周代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之一。5家为邻。

46、都 古时“都”指较大的城邑。“都”也指京都,即中央政府所在地。

47、邑 本义当是人口聚居的地方。

48、障 古指秦、汉时在边塞险要之处设置的防御小城。

49、亭 秦、汉时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

50、城 本义当指“城墙”“城郭”,是都邑四周用以防御用的墙垣。《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也叫“内城”;外面的称“郭”,也叫“外城”。后城泛指“小城”,郭泛指“大城”。

51、郭 古指外城;亦作“廓”,又称为“郛”。

52、西苑 古指位于皇宫西边的供皇室游玩的花园。

53、囿 古代指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54、圃 古指种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园地。

55、阳 古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56、阴 古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57、朔 古称北方为朔方。

58、少陵 古地名,在陕西西安市南,汉宣帝许后葬于鸿固原,因其陵小于宣帝杜陵,故名。唐诗人杜甫居于陵西,因此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59、五陵 古代称唐都城长安一带。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座皇陵,就于陵侧置一行政县,以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作“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县,都在渭水北岸今咸阳市附近,合称五陵。

60、阴山 位于今内蒙中部。东西走向,包括西边的狼山、乌拉山,中部为大青山、灰腾梁山,东为大马群山,中南为凉城山、桦山。长约12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

61、崤山 位于今河南省西部,系秦岭东段支脉,东北—西南走向。分东西两崤,延伸黄河、洛河间。主峰干山在河南灵宝县东南。

62、石钟山 位于江西省北部湖口县城附近,城南的为上钟山,城北的为下钟山,合称“双钟”。形似倒钟,且下钟山以陡壁直临长江,中多罅穴,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苏轼《石钟山记》即书此山。

63、二十四桥 在江苏扬州境内。有两种说法:扬州唐代时有24座桥,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曾记载这些桥的名字,后泛指扬州的桥;另说指吴家砖桥,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据说因古时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64、八卦标位 古人表示地理方位的一种方法。八卦是《周易》中8四种图形符号,一般依次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与地理方位对应的是震东、离南、兑西、坎北——“四正”;巽东南、坤西南、乾西北、艮东北——“四隅”。

65、干支示位 古人以干支和五行并用的一种表示地理方位的方法。具体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子,北方;午,南方;卯,东方;酉,西方。

66、左右示位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

67、南京 又称建业、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

68、杭州 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

69、苏州 又称姑苏。

70、成都 又称锦城,锦官城。

71、福州 又称三山。另外,“三山”又一说,指神仙所居的蓬莱、方丈、瀛州。

72、镇江 又称京口。

发表者:乐学语文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地理行政词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