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于中国史研究入门经典书籍推荐 [明清史18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史学史相关书籍 有志于中国史研究入门经典书籍推荐 [明清史18本]

有志于中国史研究入门经典书籍推荐 [明清史18本]

2024-07-12 09: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 人。孟森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孟森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 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吴晗:《朱元璋传》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梁方仲:《明代粮长制度》(校补本)

◆ ◆ ◆ ◆ ◆

内容简介

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梁集共八种。

作者简介

梁方仲(1908-1970)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更是鞭辟入里,多所创见,成绩斐然,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

作者: 韦庆远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1961年

定价:1.2元

装帧:平装

统一书号:11018-288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将黄册制度放到了明代具体的历史条件中进行考察,并十分注重黄册制度与其他规章制度特别是赋役制度之间的联系。明代黄册制度的建立与明初所推行的以户为单位征调赋役的做法密不可分。明中期以后,一方面豪强地主埋没税粮、隐瞒丁口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由此引发的赋役沉重和负担不均问题导致大量人户逃亡。这样,黄册的记载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日益严重,再加上编制黄册基层单位的里甲制度愈发支离破碎,黄册也逐渐失去了稽考全国户口的工具作用。另一方面,从地方到中央,黄册制度的管理与运行也难以为继,从编制到保管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贪污舞弊和消极怠工的情况,已经无法有效运转。最关键的是,随着一条鞭法改革以后主要计税单位从户丁转变为田土,户口黄册在国家赋役制度中的作用基本也就名存实亡了,直至被实征册和赋役全书所彻底取代。

作者简介

韦庆远(1928-2009),广东顺德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历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东亚研究系客座教授、圣安东尼学院兼职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客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所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香港珠海书院史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近代史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中国档案史稿》、《明代黄册制度》、 《档案论史文编》、《明清史新析》、《明清史续析》、《隆庆皇帝大传》、《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澳门史论稿》等,合著的有《清代奴婢制度》、《清末宪政史》和《中国官制度》等。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教材、《清代全史》第四卷及清史资料书多种。

梁方仲《明代赋役制度》

作者: 梁方仲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8-11

定价:49.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梁方仲文集

◆ ◆ ◆ ◆ ◆

内容简介

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梁集共八种。

作者简介

梁方仲(1908-1970)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更是鞭辟入里,多所创见,成绩斐然,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卜正民:《明代的社会与国家》

◆ ◆ ◆ ◆ ◆

内容简介

中国与欧洲绝对主义国家形成过程的不同,要求我们有一种相对的观点。中国国家超前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力量限制国家发展为绝对权威的顽强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却未能建立起迫使国家重新协定其权威的社团结构。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汉族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此时国家(State)与社会(Society)在矛盾冲突中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其影响一直绵延至今。作为在海外汉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卜正民对“东方专制主义”的论述模式提出挑战,在大量方志材料的基础上尝试论证:正是社会领域内对商业关系、社会网络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做的极端反应,才导出了明朝稳定而动态的国家体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 当代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多伦多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东亚—区域研究硕士、历史和东亚语言博士。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卜正民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以及当代人权问题。编撰著作(含合著合编)数种,主要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鸦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1839—1952年》《通敌:战时中国的日本代领与地方精英》《明清历史的地理动因》《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国家与社会》等。

译者简介:

陈时龙,1977年出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思想文化史,著有《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正说明朝十六帝》(合著)等。

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为《明清史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为北京大学明史专家王天有先生所著。作者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深入剖析了明代国家机构的各个方面,写出了《明代国家机构研究》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

全书从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开始,依次叙述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分理国家政务的行政机构,宦官机构、两京制和南京机构、地方机构以及国家机构中的吏和皂隶,全面而又系统地论述了明代国家机构的实质及其作用,突出了明代皇帝把“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原则进一步贯彻发挥的特点,弥补了过去史书的不足,读后给人留下了清楚的印象。

本书在叙述明代国家各级机构时,对最能反映明代特色的机构进行了重点论述,并且根据自己长期研究的心得,把明朝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与运用,主要典章制度的线索与脉络融合在不同层次的论述之中。叙述了各级机构的由来、职掌、作用、官员品级及其权力变化的状况和原因,广征博引,内容丰富。全书共分七章,脉络层次清晰,章法严谨,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历史爱好者、专家、学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天有(1944~201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中国史学科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常任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满学会副会长,《明清论丛》主编,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 ◆ ◆ ◆ ◆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中华书局的增订版,重新核校全部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字,精选彩色历史图片10余幅。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美籍历史学家。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人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见于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 ◆ ◆ ◆ ◆

内容简介

《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增订本)》主要在讨论雍正其人:他的登位,他的暴死,以及他独创一格的《朱批谕旨》;或者通过《朱批谕旨》来看他的为人。可是《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增订本)》不是雍正帝大传或年谱,无意细大不遗地罗列出所有事迹。《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增订本)》也不是雍正断代史,只是抉取三五问题,略作论说而已;有些重要课题,如军机处、耗羡归公、社会动态、地方乡绅等都付之阙如,因为这些都可自成一书,留待他日研究。

作者简介

杨启樵,专攻中国文学、历史。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毕业。1966年,受哈佛燕京学社资助,负笈东瀛,获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广岛大学、京都大学,现为日本姬路独协大学教授。代表作有《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明清史抉奥》等。

孟森:《清史讲义》

◆ ◆ ◆ ◆ ◆

内容简介

《清史讲义》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市面上有些通行本是从1981年中华书局《明清史讲义》中拆分出来的,因此不是足本。本次出版,根据商鸿逵先生的整理本校订,并补足了原先删去的部分(如《八旗制度考实》全篇以及第二章“取台湾”全节)。

作者简介

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 人。孟森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孟森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 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11

冯尔康:《雍正传》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部雍正评传,全面系统地评述了清朝雍正帝的生平政绩,试图通过研究雍正来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历史。作者认为,雍正帝敢于“振数百年颓风”,革旧除弊,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应该肯定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并为过往对雍正帝不够中肯的评论 和诬枉作了辨析,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作者简介

冯尔康,男,1934年出生于江苏仪征,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清史、中国社会史暨史料学的教学与研究。

12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

孔飞力(Philip A.Kuhn)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费正清1977年从哈佛大学荣休后,孔飞力由己任教十年的芝加哥大学转回母校接替其空缺,任哈佛大学历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叫魂》(1990)是他的代表作,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此外他所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970)、《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2002)和《他者世界中的华人》(2009)等,均有重要深远的影响。

13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 ◆ ◆ ◆ ◆

内容简介

《清代地方政府》是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于学术时期用英文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1962年首版,为瞿同祖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声誉,至今仍是西方汉学界相关教学和研究中的书。

民间有言“天高皇帝远”,学术界也有个论题是“皇权不下县”,作为小行政单元的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直接与普通百姓打交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地方政府》一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描述、分析和诠释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结构与运作。

瞿同祖先生通过各种手稿和笔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以极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州县官和他的四个辅助群体,即书吏、衙役、长随、幕友的职能、地位、收入、贪赃形式和纪律控制等,强调了清代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以州县官为中心的“一人政府”。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士绅阶层在地方行政中的角色。

《清代地方政府》是经典学术著作,但作者瞿同祖写作时的预期读者是对传统中国缺乏了解的英语世界的学子,故其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即便是无学术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阅读无碍。

作者简介

瞿同祖(1910—2008)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1939年执教云南大学。1944年执教西南联合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撰写出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成为学术界的开新之作。1945年春应邀赴美,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历史研究室研究员、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清代地方政府》,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62年转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副教授,讲中国通史。1965年回国,待业数年后发回原籍,任省文史馆员。1976年调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著有《中国封建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清代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汉代社会结构》(Han Social Structure)等,与夫人赵曾玖女士合译《艾登回忆录》。

14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 ◆ ◆ ◆ ◆

内容简介

康熙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的中国皇帝。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他自周遭的世界学到什么教训?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么事情能令他龙心嘉悦,又是什么事情惹得他龙颜勃怒?身为满族征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适应于汉人的知识和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受到来京西洋传教士所夹带之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的洗礼?

在这本书里,史景迁打破习以为常的线性时间意识,而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15

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编,其中上编1955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用英文以《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的书名出版,1961年、1967年重版;下编1962年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用英文以《中国绅士的收入》的书名出版,1981年格林伍德出版社再版。2008年经作者张仲礼先生授权,将两书的中文译本合为一书以《中国绅士研究》为书名由本社出版。此为纪念张仲礼的学术贡献,重新再版。

作者简介

张仲礼(1920—2015),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第六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获美国卢斯基金会中国学者奖。

16

杨国祯:《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第三版)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国内外收藏的明清土地契约,对明清时代的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地权分化的历史运动,贵族地主经济、庶民地主经济和山区经济的变化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在法学、比较史学的观照下,以民间文书证史,揭示出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丰富内涵。围绕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进行区域性的专题考察。两方面互为补充,彼此参照连贯,深入阐述了明清时代乃至秦汉以降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及其演变趋势,为研究中国契约学、 明清社会经济史拓展了新途径。

作者简介

杨国桢,1940年生,福建龙岩人。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87-2006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2010年起为厦门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讲学,受聘台湾“中央大学”、政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海洋大学985海洋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讲座教授。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海洋史研究。著有《林则徐传》《陈嘉庚传》《闽在海中》《东溟水土》《瀛海方程》等。主编《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0卷),“海洋与中国研究丛书”(25册)等。

17

郑振满:《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增订版)

◆ ◆ ◆ ◆ ◆

内容简介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分析中国传统家族组织的动态理论模型。通过解读闽台地区现存的族谱、分家文书等家族史资料,考察家庭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宗族组织的不同类型、宗族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探讨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家族组织的普遍发展。反映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财产关系的共有化,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泛家族主义”倾向。

作者简介

郑振满,1955年生,福建仙游人。1982年师从傅衣凌教授,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198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著作有《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Ritual Alliances of the Putian Plain(合著)。主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福建民间契约文书》。

18

刘志伟:《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 ◆ ◆ ◆ ◆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作者简介

刘志伟,1955年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98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在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论著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1983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

提高读书效率!313统考经典教材11本教材笔记!!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李侃《中国近代史》王桧林《中国近现代史》笔记!!吴于廑六卷本世界史笔记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笔记(共计131页),李侃《中国近代史》笔记+王桧林《中国近现代史》笔记(共计170页)

六本教材共计融合3本笔记!分古代史(141 页)、近代史 (118 页)、现代史 (151 页)

对于历史学考研 , 阅读教材是重中之重! 前期复习,必须从阅读教材开始,但是很多同学抓不住重点,我们的笔记,完全按照教材的体系,同时把 重要的考点都标重。教材讲的不清楚的, 也都有大量补充! 可以保证知识点的全面。力求帮助大家梳理教材并明确考点。可以迅速帮助大家掌握重点!同时可以帮助大家反复阅读教材,把考点寓于整个教材的逻辑体系中,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和梳理知识!!因为每年都有很多新题!但是对教材的梳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统考中尤其突出!一切教辅都源于教材!!!

本笔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用历史学考研最经典的教材!实践证明,313统考,统考11本基本涵盖真题!!本套笔记好评如潮,目前正在出中!!

资料展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