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典诗词鉴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是诗的海洋,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画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艺术的精髓,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自1993年起,古典诗词鉴赏题已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高考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一般从理解诗歌字句,赏析诗歌语言,鉴赏艺术手法等方面设题。我们如果在平时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不难回答出此类试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执教生涯,对古诗词方面的复习略有一点体会,现总结如下几点,旨在抛砖引玉。      一、了解和熟悉作者      古典诗词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是诗人对社会、人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许多诗人、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我们在赏析古典诗词时,作者本身就是我们解题的一个突破口。例如杜甫的诗歌,深受儒家思想浸渍的杜甫加上他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处在唐代由盛转衰的特定的历史背景,成就了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古道热肠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郁顿挫。苏东坡受儒佛道的影响,思想性格复杂,加上他多次被贬的为官经历和他达观的个性,成就了他的“豪放与达观”。赏析古诗词时,作者本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对教材中出现过的诗人、词人,特别身处历史动荡不安、社会更替变迁之际的诗人和词人,进行一些梳理,这样,有助于我们去把握诗词的主题。      二、仔细分析诗词的标题      绝大多数同学在阅读、鉴赏诗词时往往忽略诗词的标题,殊不知,诗词的标题常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通过细审诗题,或许可以了解诗词的写作原因,写作的目的以及诗词的主要内容。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为我们点明了写作的背景;贺知章的《咏柳》、陆游的《书愤》、《游山西村》为我们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陆游的《梅花绝句》、于谦的《石灰吟》点明了诗歌意象等。我们在阅读时一定不能放过题目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三、仔细体味意境      古典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而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词里出现的景物,都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体会古诗词的意境,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脑海中能够浮现出作品中所叙之事,所描绘的景物的画面,能设身处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作品的深层意义。      四、充分运用联想、想象去分析诗歌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要把诗人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概括并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还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歌提供的形象的背后所蕴含的情思,寻找诗句之外包含的韵味。从诗歌的创作过程来看,是由生活到作品,通过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诗的意境,表现或深化诗歌主题;从诗歌的特点来看,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必须在短小的篇幅中再现丰富的内容,因此必须选择最有典型意义、最有启发性的生活片段,并将其拼接到一起,为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这样,我们在分析作品时,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会诗歌的内涵,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间,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美的享受。      五、鉴赏表达技巧      古典诗词常用一些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艺术手段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1.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①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即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如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抒发了对粮食的爱惜之情。②借景抒情也称情景交融。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怀。   2.表现手法。①渲染。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氛围。②衬托。表现在词中主要有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乐景写哀景等。如王籍《入若耶溪》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有声衬无声的典范。   3.修辞手法。诗词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章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是诗歌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外,还有诸如拟人、反问、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使诗词增色不少。   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艺术,是高度精练的语言,我们鉴赏诗歌不可拘泥于一字一句的解释,应该充分运用我们的知识功底,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我们思维的翅膀,用联想、想象去充实、拓展诗词中的意象,从而领略到诗的愉悦,达到鉴赏诗词的目的。   (责任编辑 吕 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4561.htm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