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山水之巅:倪瓒的山水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有哪些图片 中国水墨山水之巅:倪瓒的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之巅:倪瓒的山水画

2024-07-05 01: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江岸望山图》是代表其艺术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作于1363年。

此图采用的是倪瓒首创的“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即近坡、中水、远丘的三段式结构模式。《江岸望山图》虽仍作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但隔溪所绘的不是低矮的山丘陂陀,而是两端突兀而起的山峦。山脚下的沙洲上长有一排排的丛树。这与画家常用的平远山水布局有所不同。画家以干笔色皴山石,作披麻皴,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图中自题七律一首,说明了这幅作品的创作原由。这首诗与这幅画都是倪瓒送朋友去会稽时所作。按画中提款,[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作者时年63岁。

江上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

疏松近水声色迥,青嶂浮岚戴色横。

秦望山头悲往迹,云门寺里看题名。

骞余亦欲寻奇胜,舟过钱塘半日程。

朋友是乘船走的,倪瓒是在岸上送别的。前四句,正像画题《江岸望山图》,表现了从江岸“望山”时的感受。江上的春风吹散了积雨的云雾,空气澄澈。隔江的春树映照着夕阳,爽朗明丽。风吹着近水的稀疏的松树,发出的声音,传得很远。高山低峦,都是青黛的颜色。风景恰如其画!第五、六句是描绘会稽的名胜古迹,“秦望山”与“云门寺”都是会稽的名胜古迹。既然是送友人去会稽,于是想到,友人到了会稽,就会到“秦望山”去悲叹历史的陈迹,到“云门寺”去看古代文人墨客的题词。最后两句是说,我也想到会稽去寻访名胜古迹,可惜朋友的船已经远去,过了杭州有半日的路程了。这也说明站在江岸上望山的美景使倪瓒陶醉了,船都过了钱塘,他还在那里站着欣赏呢。

《江岸望山图》是能够反映倪瓒艺术风格的代表作,我们以这幅图为例,可以进一步归纳和说明倪瓒的艺术风格。

第一,“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临坡,三树挺立;中景临江,中立草亭,亭中无人;远景隔江,峭壁高耸,突兀立于江边。

第二,用笔极简。画面有大片的留白,空无一物。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三,用墨极淡。隔江一抹青山,雨后青青,笔墨简淡。

第四,意境极深。画面表现了萧疏清旷的深远意境。

第五,思想极浓。《江岸望山图》如他的多数水墨山水作品一样,都有一个亭子或一间茅屋,那正是倪瓒渴望归隐其中的栖息之地。

第六,诗画统一。画表现诗,诗说明画。画,是形象的诗。诗,是深刻的画。诗画互相促进。

《江岸望山图》是倪瓒的代表作,其反映出的艺术特点也是倪瓒艺术思想的核心,即:平远构图;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这些艺术特征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画的理论纲领,也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转折点。倪瓒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推向高峰。画史更是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至今乃被中国画界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