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中国王朝的频繁更迭,几乎存有一个相同原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历次朝代更替 科学研究发现:中国王朝的频繁更迭,几乎存有一个相同原因

科学研究发现:中国王朝的频繁更迭,几乎存有一个相同原因

2024-07-13 1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上的三个寒旱期:第一个寒旱期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时期,第二个寒旱期是公元1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期,公元4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第三个干寒期为公元1000年至1900年,即宋、元、明、清冷代。朱可桢研究的暖湿期和干冷期是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但气候也会有周期性的上升或下降。

03

将这种整体的气候变化特征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对应起来,就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个朝代末年都有干冷天气。

第一个暖湿时期,中国北方尚有大象,陕西鳄鱼骨的考古发现等,都表明北方气候温暖湿润,但到了商代晚期,气候转寒,《国语》中记载“江水尽,商亡”。《国语》还记载“希夷罗尽,夏死”,说明夏末可能已经出现气候异常,气温出现周期性下降。

第二暖期为春秋战国至东汉初年。中原农耕文明十分浓厚。有网友质疑,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打仗都不缺粮,而三国时期诸葛亮总是缺粮,这可能也与天气较冷有关。

在这个暖湿期之后,中原经历了400多年的动荡,包括三国之乱和五夫之乱,大致相当于第二个干寒期600年。第二次旱寒期在公元4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北魏记载的农作物竞种时间《齐民要术》比今天晚了约半个月。

第三暖期,中国处于隋唐时期。此时,华夏文明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但到了唐朝末年,气候逐渐变冷。唐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五朝十国和宋朝的建立。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第三个旱寒期的到来,称雄一时的吐蕃自此衰落。唐朝时期,吐蕃曾有能力与盛唐一争高下,但随后陷入了萧条。

04

第三个干寒期为公元1000年至1900年,即宋、元、明、清的寒冷时期。

在持续数千年的干冷时期,也有相对温暖和相对寒冷的时期,而相对寒冷的时期往往就是王朝灭亡的时期。

1、北宋时期,隋唐温暖湿润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但到了北宋末年,气候开始转冷。《宋史》记录了北宋168年,与当时异常气候有关的资料共240条。公元1100年以前的北宋前期和中期,有暖冬气候的记载110处,寒冬气候的记载64处,而公元1100年以后的北宋晚期,有寒冬气候的记载66处。没有暖冬气候的记录。.

2、南宋时期,中国整体气温持续下降,但到了南宋后期,气温尤为寒冷。据史料记载,公元1258年,杭州的“西湖结冰”,并不是简单的结冰,而是整个西湖水面都结冰了。用现在的网络语言说,这叫“史诗级寒潮”。现代学者发现,可能与1257年印度尼西亚火山喷发有关,火山灰遮挡了阳光,导致欧亚大陆数十年寒冷,直到14世纪气温才恢复正常。3、元朝末年,中国气温再次创历史新低。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自然灾害和饥荒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固然与元朝的粗暴治理有关,但也与天气转凉有密切关系。

马德在本书《气候颠覆历史》中指出,明朝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才有了盛世明朝。

4、明朝末年,中国气温达到近5000年来的最低点。众所周知,明朝遭遇了“小冰河期”,自然灾害不断。清朝建立后,气温逐渐回升。

总的来说,第三旱寒期,朝代更替与气温下降密切相关。当气温达到一个周期性的低谷时,往往会发生朝代更迭,继而出现盛世,而后气温下降,朝代濒临崩溃。

气候之所以影响朝代更替,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吃饭要靠天。气温下降,干燥寒冷,农业产量锐减,国力锐减,内忧开始显现。中原气温下降,北方气温更冷,产量会少一些,所以草原人会经常南下,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内忧外患,内忧外患,王朝崩溃。

随着气候的相对变暖,新的王朝开始出现。由于气候变暖,农业产量丰沛,国力薄弱,开始出现盛世,国力一度非常强大。

可见,历史上的战争和和平稳定时期的周期性波动与气候变化的循环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浅述气候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格局的历史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