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各朝鼎盛时期疆域版图有多大?看看就知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排名图 中国历代各朝鼎盛时期疆域版图有多大?看看就知道

中国历代各朝鼎盛时期疆域版图有多大?看看就知道

2024-07-10 1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东北方向,汉武帝平定卫氏朝鲜,设立了四个郡县。西北方向,汉武帝攻占整个河西走廊,设立两个郡县。西南地区,汉武帝重新收复了秦末失去联系的西南夷地区。此外,在汉武帝晚期,汉军进入海南岛,开始设立郡县,进行统治。汉宣帝即位后,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至此,大汉帝国疆域达到鼎盛,国土面积约为550多万平方公里。

隋帝国

隋炀帝前期,大隋帝国达到鼎盛。经过几百年的天下大乱,隋文帝重新统一了全国。只是,隋文帝时期大隋帝国的疆域,相对于大汉帝国,已经大大缩水。隋炀帝即位后,开始重新开疆拓土。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并彻底消灭了吐谷浑,并在吐谷浑故地设立四个郡县,拓地万里。

隋炀帝征讨吐谷浑的时候,南方占城国不自量力,骚扰大隋帝国交州。于是,在平定吐谷浑后,隋炀帝调集大军南征占城。隋军重创占城,向南拓地百里。至此,大隋帝国疆域达到鼎盛,国土面积约为510多万平方公里。

唐帝国

唐高宗时期,大唐帝国达到鼎盛。唐初,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后,开始对外开疆拓土。唐太宗派李靖统帅数万精锐骑兵攻入漠北,彻底消灭漠北游牧政权后,在其故地设立了安北都护府进行管辖。其次,唐太宗彻底消灭了利用隋末天下大乱重新复国的吐谷浑,并重新将吐谷浑故地郡县化。

平定吐谷浑后,唐太宗开始经略西域。在消灭西域游牧政权后,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整个西域。在平定西域的同时,唐太宗还东征对中原野心勃勃的高句丽。虽然到唐太宗去世都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但是,这为唐高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高宗即位后,调集了五十万大军,彻底消灭了高句丽,在高句丽故地设立安东都护府进行管辖。在唐高宗时期,大唐帝国还把疆域拓展到中亚。至此,大唐帝国疆域达到鼎盛,国土面积约为1250多万平方公里。

宋帝国

宋徽宗末年,大宋帝国达到鼎盛。大宋帝国整体上以文弱而出名,立国之初,大宋帝国在西北和正北丢失了大片土地。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鏖战,大宋帝国锻炼出一支强军,并在中后期开始逐步收复失地。

西北方向,大宋帝国采取“浅攻扰耕”的战术,逐步攻占了横山山脉附近的几百里土地,对西夏形成高屋建瓴的态势。此外,为了断西夏之右臂,大宋帝国通过“河湟开边”,收复了汉唐河湟千里故地,并设立陇右都护府进行管辖。宋徽宗末年,通过与女真联合,赎回了燕云十六州。至此,大宋帝国疆域达到鼎盛,国土面积约为320多万平方公里。

元帝国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元帝国达到鼎盛。忽必烈改国号“大蒙古”为“大元”后,先是彻底征服云南,然后,调集大军,一举攻灭南宋,统一全国。统一全国后,忽必烈东征服高丽,将朝鲜半岛北部和济州岛划归辽阳行省,之后,更是废高丽国号,改为大元帝国征东行省。

统一全国后,整个漠北地区也被忽必烈改为岭北行省,与内地接轨。忽必烈还利用西藏活佛朝觐的机会,将整个西藏地区纳入中华版图,设立宣政院进行管辖。此外,忽必烈还对中南半岛用兵,征服了中南半岛大片土地。至此,大元帝国疆域达到鼎盛,国土面积约为1960多万平方公里。

明帝国

明成祖时期,大明帝国达到鼎盛。大明立国之初,疆域与北宋大致相同。形式稳定后,洪武大帝立刻南征北战,完全统一全国。洪武五年,青藏地区主动归附,洪武大帝,设立乌斯藏都司进行管辖。洪武十四年,洪武大帝消灭割据云南的大元帝国梁王,继承了云南和大元帝国在中南半岛上的领土。

洪武十六年,洪武大帝派邓愈西征,不仅攻占了整个河西走廊,还攻取了西域东部,设立关西七卫进行管辖。洪武二十一年,洪武大帝迫降大元帝国辽阳行省太守哈纳出,攻占整个辽东半岛。永乐五年,永乐大帝攻灭越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永乐九年,整个东北地区归附,永乐大帝设立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至此,大明帝国疆域达到鼎盛,国土面积约为1030多万平方公里。

清帝国

乾隆帝时期,大清帝国达到鼎盛。大清立国之初,疆域大致是汉地十八省加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康熙帝时期,大清帝国开始开疆拓土。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消灭了明郑政权,将台湾纳入版图。康熙二十七年,利用准噶尔部入侵外蒙古地区的机会,康熙帝彻底征服了外蒙古地区。

雍正元年,利用青藏地区和硕特汗国内乱的机会,雍正帝重新将青藏地区纳入版图。乾隆二十年,利用准噶尔汗国爆发瘟疫和内乱的机会,乾隆帝将整个新疆地区重新纳入版图。至此,大清帝国疆域达到鼎盛。国土面积约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

建国之后,我们的国土已经缩水很多,现在这些个X独居然还想把我们祖国的土地分裂出去,真的是厚颜无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