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岛非遗手艺传承人,看他们的守望、坚持与创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剪纸的冠军是谁 对话青岛非遗手艺传承人,看他们的守望、坚持与创新

对话青岛非遗手艺传承人,看他们的守望、坚持与创新

2023-06-11 1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杨雪

用锔艺将旧物件变成的艺术品、烙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剪出十二生肖。今年的6月10日是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话青岛三位非遗手艺传承人,听听他们对于老手艺的坚持、守望与创新。

陈氏锔艺陈大雷:

传承创新,让老物件用古法获新生

青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现场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陈大雷正在他的展位上制作新的锔艺作品。提起锔艺一词,许多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如果说把破的锅碗瓢盆修补起来的手艺就是一种锔艺,不少人又会感到无比亲切。“锔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修复,二是手造。”陈大雷是陈氏锔艺的第五代传承人,许多破损的物件在他的巧手之下“变身”为既有观赏价值又能继续使用的艺术品。

早些年间,锔艺往往用于把破碎残缺的锅碗瓢盆修补起来,更注重使用价值。而今,锔艺已经从一门手艺上升为一门艺术,观赏价值成为现代人更看重的一点。在陈大雷的展位上,一个镶嵌有莲花的茶杯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一支莲花绽放于朱红色的茶杯之上,金色的茎、银色的花搭配朱红色的杯身,为原本略显单调的杯子增添了一些灵性和趣味。“这其实是一件修复作品,”陈大雷介绍,现在所看到的莲花的茎部其实原先是杯子的裂痕。“我将24K纯金铺在茶杯原有的裂痕上当做莲花的花茎,再使用莲花样式的花钉钉在杯子的边缘,这样就如同一支莲花绽放在杯子上,让这个物件在能继续使用的同时,更具有了美感。”

跟了陈大雷十几年的汉瓦壶在他的巧手下则变成了“鱼跃龙门”艺术品。“之前徒弟不小心打碎了,但这把壶跟了我十几年了实在不舍得扔掉。于是我根据它的特点,在破碎处用银钉修复,壶钮的地方像一道门,我就在上面镶了一条鱼,壶盖边缘则镶了海浪,两处跟修补的银钉相呼应,一个‘鱼跃龙门’壶就诞生了。”陈大雷说自己经常接到要求修复老物件的订单,在他看来,用锔艺将老物件进行修复,并在它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美化,让老物件用古法重获新生,这修复的不仅是物件本身,更是一种情怀的留存和延续。

2021年11月21日,陈氏锔艺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从十几岁刚刚入行跟着老一辈学习锔艺,到如今自己已拥有60多位徒弟,陈大雷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又对它进行了发展,创新出高浮雕錾刻技巧、内膨胀修复技艺用于不同器物的修复。“非遗文化必须健康地传承与发展下去,但其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承,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要与社会同频、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六旬剪纸达人李文玲:

一把剪刀一张纸,传承指尖上的文化

仅用一张纸、一把剪刀可以创作出什么?今年已经70岁的李文玲奶奶可以把它变成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也可以剪出一鸣惊人、连年有余、富贵牡丹等带有吉祥含义的复杂纹样。

与现在普遍使用的“刻”的工艺不同,李文玲剪纸纯靠一把剪刀,剪纸过程一气呵成。先剪出轮廓、再剪出纹理,最后再细致修饰一下,仅用十几分钟的时间,一只头顶“祥云冠”的大公鸡就在李文玲的巧手下诞生了。“我的剪纸技艺是从我奶奶那里学来的,我奶奶又是跟着她的姥姥学的,所以我现在用的是200多年前的剪纸纹样。”李文玲表示,现在“刻”的作品很精细、机器生产的可能更精美,但这些都少了手工剪纸所具有的浓浓的老剪纸的味道。

虽然已经剪纸60多年,李文玲却从未对这项技艺感到厌倦。即使已年过七旬,但哪里有展会,哪里就有她拿着一把剪刀认真剪纸的身影。“呦,又看到您了!”这是李文玲在各类展会上最常听到的问候。“我参加展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现场把剪纸的过程展现给大家,让大家了解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在李文玲看来,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华不只是一张剪纸而已,更重要的是一门手艺。“对于我们这些老手艺人来说,艺人精神就是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不在于能挣多少钱,即使日子过得清贫,也要把这门手艺坚持做下去、传承下去。”

滕氏烙画滕凤鸣:

将千年前的艺术发展传承下去

在滕凤鸣的展位上,一幅烙画版的《蒙娜丽莎》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欣赏和拍手称赞。画作线条细腻、人物立体,是滕凤鸣花费十多天时间创作出的一幅佳作。

烙画又称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滕凤鸣画烙画已有40多年,儿子和孙女都是他的徒弟。此外,还有一位从广东过来专程拜师学艺的徒弟。烙画看似简单,实则初学者操作起来有着很大的难度。“与传统用笔作画不同,烙画需要一笔成型,下笔必须百分之分准确,因为一旦落笔便无法修改。”除了传统的画作题材,滕凤鸣还将青岛的著名地标“五月的风”、情人坝灯塔等烙在木制品上,传统技艺加岛城景色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特色纪念品。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但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对于这项已传承千年的技艺,滕凤鸣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他认为非遗的传承是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情。“非遗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一笔隐形的财富,是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不管是工艺也好、美食也好,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财富,中华民族的特色就在此体现。”而对于烙画的传承,滕凤鸣也是身体力行,他表示自己参加各类活动就是期望这项老手艺能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它、了解它、爱上它,“我要在现场作画,让大家能看到这些作品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而不是从厂家进货的,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我们老手艺人的坚持,同时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