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清代四大名绣之一,珍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刺绣鉴赏 苏绣:清代四大名绣之一,珍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清代四大名绣之一,珍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12-03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代可谓苏绣的全盛时期,《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曹雪芹先生借着慧娘所绣璎珞,从侧面为我们描写出了苏绣艺术的神韵。

苏绣有着悠久的传承,曾出土过苏绣经袱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建于五代北宋时期,在针法上,这些苏绣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相关史料记载,苏绣技艺在宋代时期就已经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工艺也日臻精湛。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由此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

苏绣具有深邃的历史价值。苏绣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诸多朝代,苏绣作品在每个朝代都打下了强烈的时代烙印。在一开始,刺绣大多为实用,直到宋元才因为书画的制作,具有了艺术珍赏的用处。珍藏在故宫里的刺绣,大多是这种类型的。苏绣经历多代的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

由于苏绣发源于江南水乡,所以民间绣品一直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吴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间习俗。如1956年3月于虎丘塔内发现的北宋建隆二年的绣花经袱,上绣金黄莲花,纹样齐整、古朴庄重,具有浓重的佛教色彩。通过这件绣品,我们能了解北宋时期佛教徒的思想信仰及其当时丝绸、刺绣艺术的发展水平。又如从清末沈寿的《世界救主耶稣像》和《女优倍克》等作品上,我们能看到在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的清代苏绣发展概况,以及西方文化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苏绣作品去研究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习俗,社会风情,审美风格等,可见苏绣历史价值之大。

苏绣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苏绣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历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其中,中国的传统书画在苏绣作品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传统的苏绣作品多会吸取绘画和书法作品中的艺术精华。从宋代起,山水、花鸟、佛像等画作就开始成为苏绣的绣稿;明代受“吴门画派”影响,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四大名家的画作也成为刺绣艺人喜爱的题材;直到当代,国画仍然是苏绣的重要表现题材。近年来,苏绣完美地表达了吴冠中、袁运甫等当代国画名家的作品,受到这些画家的高度赞赏,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在苏绣作品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由此可见,苏绣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苏绣作品《丝绸之路之西出长安》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但刺绣艺术的发展也日益面临知识产权问题的发展瓶颈:绣娘们的刺绣作品底稿少有原创,而自己的精品常常被别人仿冒,这是现状。好在一件好的苏绣艺术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了解苏绣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苏绣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焕发更加出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红楼梦》曹雪芹

《文艺争鸣》 宋佳友

“苏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当代苏绣艺术研究》 王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