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红色文化价值转化的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全域旅游城市名单汇总查询表 丽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红色文化价值转化的思考

丽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红色文化价值转化的思考

2023-06-08 04: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丽水市是全国12个国家层面革命老区之一,红色资源丰富。红十三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及其后续的红军挺进师在这里顽强战斗,抗战时期丽水一度成为浙江领导中心和中国南方一个战略支点,革命先辈在这里艰辛斗争,直至丽水解放。本文围绕红色基因传承和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这一主题,从坚守红色底色,做好赓续、传承、保护三篇大文章入手,运用掌握的资料,分析研究,提出要做好结合文章,深度推进红旅融合和红绿融合,进而推动高水平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红色基因;红绿融合;革命老区;示范区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丽水市是国家层面的12个革命老区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红十三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及其后续的红军挺进师在这里顽强战斗,抗战时期丽水一度成为浙江领导中心和中国南方一个战略支点,革命先辈在这里艰辛斗争,直至丽水解放。为此,我们要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持续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践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奋进力量,不断推动革命老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坚守红色底色,做好赓续、传承、保护三篇大文章

(一)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资源摸底保护修复入手

红色“家底”是红色文化和精神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丽水是一片蕴含着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红色“家底”蕴藏丰富。要重视红色“家底”普查工作,明确普查思路,确定普查范围,制定普查方案,确保普查工作有力有效。

丽水普查工作始终尊重历史史实,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确保普查的资料、信息有根有据,在此基础上形成革命遗址名单。丽水从2019年开始着手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经过全面系统地普查,最终确定革命遗址533处、其他遗址42处,编研出版《浙西南革命遗址》,固定革命遗址史实依据,形成《丽水市革命遗址基本情况调查汇总报告》,全面掌握各处遗址现状。

要坚决反对红色资源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依据的错误会使历史认识走入误区,掌握史实是正确认识历史的首要前提,而对红色资源的客观解读是掌握史实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在保证史实准确的同时,注重对现象背后历史规律的把握,避免表面性思维,防止将历史的学习研究等同于单纯的资料罗列,这也是在红色资源研究中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路径。

(二)传承红色基因,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优良革命传统是在对中国革命历史挖掘整理、不断提炼中形成的。为此,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要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宝库中去寻找、去发现。要认真学习研究丽水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史,从中发现红色元素,对这些红色元素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更多的红色读物,丰富我们党的红色基因库。比如紧紧围绕追溯党在丽水百年奋斗历程,高质量编写好党史基本著作和《浙西南革命故事》《浙西南革命人物》,积极跟进丽水作为“两山”理念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之赞”光荣赋予地的研究阐释,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红色平台和载体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特点,建立和完善红色平台,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强堡垒,成为弘扬红色精神的先锋阵地。比如充分发挥全市唯一一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宣传展示作用,打造线上线下立体结合、历史和现实贯通的集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体化综合性红色展馆,发挥好红色教育的整体效应,提升红色教育的质量。

在红色基因的传承实践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红色基因传承队伍对于弘扬革命精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要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党委党史部门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队伍,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党史教学科研人员队伍,热心参与党史工作的老同志队伍,将这几方面的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共同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三)保护红色记忆,传承好老区红色精神

丽水市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有较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2019年丽水市在全国首创编制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丽水市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构筑了“四梁八柱”。我们还要积极创建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护利用的有效互动互促机制。

丽水大多数非文物的革命遗址,存在保护资金不足、保护制度不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有的损毁严重,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开展革命遗址保护立法,是加强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实需要。2021年丽水出台了全省首部、也是唯一一部革命遗址类地方性法规——《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条例》的出台,为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发展革命文化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法治保障。要严格实施《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压紧压实保护责任,确保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建立在有效保护的前提基础上,做到在保护中进行合理利用、在利用中实现更好保护。

要深入开展革命遗址整体智治应用工作。为聚焦革命遗址保护中巡查难度大、预警精准化难、宣传渠道单一、管理职权不明晰等重大需求,同时立足《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涵盖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责任等四个层面,丽水重磅推出“红立方—革命遗址数字智治应用”项目,打造了“基因库”“红旗谱”“瞭望哨”“初心墙”四个子场景,进一步创新党史宣教载体,搭建“基因库”,使海量红色资料数据化,实现党史资料一站式归集管理和一键式智能检索,并支持共享研究及研究方向预测。

二、做好结合文章,深度推进红旅融合和红绿融合

(一)高起点打造红色和绿色融合旅游区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革命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体实践中,应按照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丽水本地红色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特色,确定具体主题,组织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努力形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抓好落实。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可以从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红色旅游研学示范基地、构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红色旅游特色节庆纪念活动等着手,有重点、有步骤进行落实,形成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的红色产业发展体系,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独特亮点。

要精心打造建设重点红绿融合旅游项目。“红绿融合旅游项目”建设是打开老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有益探索,是加快实现老区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现阶段,丽水已谋划了一批推进“红绿融合”的重大项目,梳理出革命遗存保护展示工程、红色村镇提升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红色旅游发展精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共76个项目,总投资373亿元1,“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这一金名片将越擦越亮。

(二)在规划实施上突出丽水特色

规划的实施一定要突出地方特色。综合考虑各地红色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整理提炼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乡村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和民俗特点等要素,打造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各类红色主题村寨,从而打通红色资源与地方元素的共通共融。比如遂昌县王村口镇“红色古镇”正从单一的“红色观光”向“红色体验、文化教育、度假养生”转型;青田县万山乡除了开发红色教育、研学项目外,专门摸清境内的绿色发展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成红色旅游规划,尽快使万山乡红色旅游连点成面。

要让红色旅游成为丽水展示生态产品的舞台。丽水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同时,丽水是全省唯一所有县 (市、区) 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立足于这样的实际,要发挥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快推动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丽水山耕”“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丽水山泉”……要更多以丽水“山”字系品牌为核心、政府背书的地域特色公用品牌,顺着瓯江山水诗路“启航”,沿着丽水绿道延伸,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要注重“红绿金”三方要素融合。围绕省委赋予的“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崭新定位,丽水正努力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上开展变革性实践,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打造标志性成果,在创新引领打造“金色”新增长极上争取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红绿金”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丽水探索与实践。

(三)在发展红色旅游中体现“四个在丽水”

要在“吃在丽水”里有红色元素。可以兴建为游客提供就餐的红军食堂。食堂食材主要可以采用当时种植的红番薯、玉米、青菜、茄子等为主,让游客了解红军在抗战期间的伙食。桌椅以木制旧板凳为主,众人围坐一圈,烘托气氛,让游客充分体验集体就餐的军旅生活。

要在“住在丽水”里有红色元素。红色旅游村落中坍塌、濒临坍塌的墙体需要铲除缝隙中水泥修复痕迹后进行修复如旧,用泥土做墙饰面,以确保能够为游客带来红色记忆。这些红色景观的如实修复不仅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当时环境,使游客在切身体验红军所面临的时代处境和自然处境,还能使游客在野外宿营等生存体验中感受红军住宿之简陋,在红色故事中领悟到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要在“行在丽水”里有红色元素。开发“重走红军路”旅游项目,在行走红军路中让我们现在的青年一代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辛岁月。要对农村田埂道路改造时应简单修复,以修补为主,采用素土夯实,体现农村风貌。

要在“游在丽水”里有红色元素。红色旅游村可以将编草鞋、报纸印刷、红色传唱、军训操练以及战地野营等红色实践活动引入景区文化建设中。如此一来,游客不仅能够在颇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景观中缅怀革命精神,还能在编草鞋、军训操练以及战地野营等亲身实践中体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新生活中。

三、高水平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示范区

(一)对照中央对浙江“先行示范”和“两个窗口”及革命老区发展的新期待先行打造

要高水平高起点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 年,浙西南革命老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 12 个重点革命老区,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充分肯定浙西南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明确“鼓励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入总结浙西南等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经验,复制推广经验做法”。接着,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合力推动丽水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窗口。“丽水元素”屡次纳入国家、省政策体系,特别是支持丽水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为其他山区地区提供经验借鉴与实践示范。

作为全国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革命老区,丽水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丽水之干”的自觉行动,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丽水对于先后编制完成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以及《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计划》《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要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今后五年,丽水将实施生态富民惠民项目超 2000 亿元。所有这些都将为其他革命老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

“一带三区”是丽水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大手笔。这是指导丽水今后发展的指挥棒。“一带”,即市域发展核心带,包括莲都、青田、缙云3个县(区)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即特色发展示范区,分别由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景宁等西部6个县(市)组成。“一带三区”发展规划,推动解决市域空间布局不优、资源要素配置分散、全域统筹协调不足的现实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实行“红绿古”三色紧密融合。

规划以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长三角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全国高质量绿色发展引领区、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两区两地”为定位,提出到2025年,“一带三区”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市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完备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基本成型,“一带”发展量质突破,“三区”发展特色彰显。到2035年,“一带三区”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市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建成浙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目标。要注重红色元素的有机融合,通过高站位统筹空间布局、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高效率畅联交通网络、高标准保护生态环境、高品质提升城乡面貌的“五高”打造,从空间、产业、要素等方面擘画了丽水未来区域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脉络。

要突出丽水生态这一优势。丽水不断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系统谋划开拓出一条生态优先、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径。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在丽水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丽水从全国试点市走向全国示范市。现场会以生动例子说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丽水实践就是让生态产品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抵押、可变现,是一条切切实实的金山银山之路。

2019年1月,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2020年6月,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长江办的中期评估。2018年,丽水市4300多个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3451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33%。2018年至2020年,“丽水山耕”品牌生态农产品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类榜首。

2019年,丽水以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牵引,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开创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进入规划、进入决策、进入考核等机制,培育一套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创新了产业赋能、品牌赋能等示范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0年,全市生态服务业增加值880.22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至2020年底,全市各类生态抵(质)押贷余额187.5元,累计发放“两山贷”3.73亿元。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从源头上推进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重要变革。

(二)切实抓好红色乡村建设,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要加快红色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共同致富。丽水市已经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市级地方标准,制定实施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以红兴村,以红惠民,一批红色旅游小镇加快发展,打造百个红色美丽村庄,创成示范乡镇 28 个、示范村 87 个。好生态直面大市场,价值空间空前提升,继“丽水山耕”的成功实践之后,“丽水山居”集体商标也注册成功,标志着丽水市农家乐、民宿也正式拥有了区域公共品牌。“丽水山居”品牌明显提升了当地民宿经济的附加值,也促进了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美好生态成为“经济要素”,是丽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方向。丽水已经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包括食用菌、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5年领跑全省,经济增速位列省内11个市首位,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0年领跑浙江省,丽水的山水成了增收致富的宝贵资源。

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2017年,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加强农村红色阵地文化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尚。全市2725个行政村制定文明村规,50万户家庭参加“好家风”建设活动,10万户家庭立了新家训。文明城市的创建,提升了丽水城乡的品位,提高了丽水居民的素质。

要示范引领,切实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006年7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在称赞丽水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谆谆告诫丽水干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多年来,丽水人民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农村发展的路子,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不断提档升级,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出新境界。在今天的丽水农村,强村公司成为农村发展的“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有效运转,“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引导丽水产品走的更高更远。

在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以“红色岱后”主题村落建设为引领,已经创建成为A级景区村庄。老竹镇新陶村以“红色旅游+莲文化+摄影写生”为主题,先后建设完成了南乡革命纪念馆,群众文化广场、古民居修缮、南乡食堂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并修复古道,发展民宿,村庄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先后获得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称号。新陶村结合打造红色营地,旅游旺季每天能吸引4000余人次的游客到新陶体验游玩,带动了老竹镇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2。

遂昌县王村口镇桥西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该村依托浙西南革命的红色资源,开发“品三茶忆党史”“乌溪江畔学党史”等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课程,全力营造“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氛围。近五年来,全村累计接待各类培训班200余期、1.8万余人次。建成红色风情民宿,打造华东地区“最美百里红军古道”,仅2021年便接待游客20.1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500余万元。

截至2021年10月13日,遂昌籍青年创客周功斌创建的蚂蚁探路平台,帮助了35.6万人的自驾服务,带动了遂昌姚岭仙境、莲都画乡逐星、景宁畲乡天径、云和梯田追日、青田千峡探秘、庆元廊桥技忆、龙泉青山瓷梦、缙云云岩时光、松阳秘境点茶、丽水山路大环线十条线路上农家乐、民宿等商家营业额,总计营业额共计6771.9万元。其中,2021年国庆期间自驾车辆总计30326辆,人流量达75815人。其中64%的自驾用户是通过“丽水山路”电子路书平台过来的。

要多元化投入,加强红色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丽水市高速公路枢纽将形成 “一纵、三横、一过境、六线、六通道”的公路网框架。将把丽水市区与其它8个县(市)紧密联系起来。市域内河航运规划重点建设“一干、二支、两港”,瓯江有望实现“浙南黄金航道”梦。金丽温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将进行以时速200公里、电气化为目标的扩能提速改造,将在原有线路基础上新建一条设计时速200公里的线路。注重通村、通景公路和通电、通水、通网络建设和提档升级。

要遵循“一县一规、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保护理念,完成全市中国传统村落的158个村的保护规划,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4.68亿元。继续抓好“五水共治”和环境整治,洁净美化乡村。在龙泉市宝溪乡,该乡全面完成投资120余万元的挺进师入浙第一仗历史馆装修工程、投资4100余万元的宝溪乡35KV输变电工程、投资1430万元的溪源田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投资200余万元的宝溪乡四贤廊桥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00余万元的青瓷龙窑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改善了宝溪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全面完成后垟荷花区块微景观改造、溪头村五股窑边红军亭修复提升,与林业部门携手共创披云山森林康养基地,奋力做好康养基地建设。

(三)建设美丽宜居山区城市

高起点规划打造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是省委赋予丽水山区神圣的使命。要善于创新运用跨山统筹“金钥匙”,丽水坚持生态优先、全域统筹、创新引领,推进山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在建设中实行“五大统筹机制”“五大示范性平台”3“八大标志性工程”4。“五大统筹机制”即国土空间、财政金融、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招商的统筹机制体系,旨在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度障碍,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壁垒,为“一带三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这些措施和工程加快推进了丽水山区的建设。

要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丽水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需求期盼,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丽水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核心的要求贯穿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着力打造生活放心、居住舒心、就业安心、创业省心的宜居宜业新环境。小城市培育试点是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大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

2020年,丽水启动了温溪、壶镇、碧湖小城市培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配齐小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小城市加速向城市形态全面转变。2021年,温溪镇、壶镇镇、碧湖镇3个省级小城市试点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11.7%、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2万元、5.22万元、5.45万元,均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发挥了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丽水市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市级地方标准,制定实施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以红兴村,以红惠民,一批红色旅游小镇加快发展,打造百个红色美丽村庄,创成示范乡镇 28 个、示范村 87 个。乡村“红绿金”三色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已经成为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导和样板。

要加强山海协作和长三角区域的合作交流。借势借力的山海协作是丽水的重头戏。自2002年以来,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山海协作重大战略的机遇,根据自身的自然生态优势,丽水主动争取,主动对接,主动融入,首先与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结对。全市9个县(市、区)、开发区先后与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台州7个市的21个经济强县和3个园区实现结对。在丽水实施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的头五年里,全市就引进产业项目965个,到位资金799.92亿元。按照“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招商、共享税收”原则,建成了莲都-义乌、龙泉-萧山、遂昌-诸暨、松阳-余姚4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1.48平方公里。

丽水还与经济强市共同推进人才、科技、产业孵化+“飞地”模式,为丽水经济发展提供产业、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分别建成温岭-景宁工业地产、嘉善-庆元-九寨沟、平湖-青田山海协作一期、秀洲-龙泉山海协作、南湖-遂昌5个“消薄消困”飞地产业园。

丽水利用宁波、湖州、嘉兴等结对地区资源积极拓展营销市场,提升“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如莲都区在义乌设立生态农产品精品馆、古堰画乡艺术馆,义乌捷克国际贸易馆免费开设莲都产品专区;景宁通过“飞柜”,把“景宁600”高山生态农特产品销往温岭、上虞、宁海、海盐等地;丽水市商务局与宁波市商务局共同举办宁波-丽水“山海协作”农产品资源对接会,现场签订意向订单200个,意向金1000多万元。与“丽水山耕”相配套的“丽水山居”品牌也在通过中国民宿宁波博览会宣传推广,2018年宁波市职工到丽水疗养人数就达10万余人。“山海协作”还惠及两地文教、卫生等领域。

在新征程的战略起点上,针对丽水全域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和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的实际,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革命老区建设中宁波——丽水两市结对帮扶和浙江省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总体部署,丽水以创新合作为重点,从单向帮扶输血向双向合作造血转变、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引领山海协作全方位升级,全力助推“山”与“海”高质量发展。

(四)以红色基因推进“丽水之干”

要以“红耀绿谷、强基共富”为指引。充分利用好浙西南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2019年以来,丽水全市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实施“红耀绿谷、强基共富”工程,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努力跑出革命老区发展“加速度”。

在丽水这片红色热土上,越来越多的乡村因地制宜,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为一体,激发红色资源效应,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创新打造了“红+绿”干部教育培训特色模式,以红色教育强党性、以绿色教育促发展。至2021年底,全市共打造浙西南革命精神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12个,建成“两山”现场教学基地(点)28个,提升建设红色美丽村庄100个,建立36个产业技能“共富学堂”。

为推动全市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构建与绿水青山相协调的清廉生态系统,全面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清廉丽水。全市深化“巡纪联动”、推动“四项监督”贯通整合,对矿产资源等领域腐败问题实行“零容忍”,2022年初至10月,共立案审查调查47人,留置22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6人、乡科级领导干部7人,收缴违纪违法款1.4亿元。

要实施“红色领航、村格联心”工程。2022年6月,丽水全市实施“党群连心、网格走亲”活动,在村(社区)精细划分网格基础上,整合村(社区)书记、网格员、楼道(栋)长、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网格团队,下沉一线为民解难。根据网格划分情况确定走亲路线,做到社区活动阵地、空巢老人、特殊人群等必访,人员情况、需求问题必清。

在活动中,各地注重网格团队分工协作,专职网格员聚焦人员复杂、治理任务重的区域和年老体弱、低保低边等群体,其他人员对包联网格逐门逐户走访,通过重点了解每家每户人口底数、从业状况等,形成一个网格一本民情账。针对群众集中关切问题,整合小区党组织、物业企业、业委会等力量,分级分类解决群众诉求,力争把问题化解在网格内。网格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社区协商解决或街道“大工委”综合研判解决。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级党委政府注重构建源头信息采集、矛盾前端化解、应急快响处置等7方面指标考核体系,建立“红黑榜”制度,选取15个核心指标进行日晾晒、周研判、月通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22年,全市2.8万名网格团队成员全面下沉,实现4834个网格“走亲台账”全覆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342个,已协调解决2665个。

2021年,丽水在全省率先出台《清廉村居“百村引领、千村规范”行动实施方案》,争取1个县2个乡镇10个村列入省清廉村居标杆培育,数量居省内设区市第一序列。莲都区、庆元县开展《丽水市清廉村居建设规范》的制定工作,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清廉村居标准制定的设区市。

要注重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在建设现代化的时代征程上,青年是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两个先行”在丽水创造性实践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丽水市委把青年发展摆在丽水全局工作的突出战略位置,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作为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把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2022年8月,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青年人口数量稳步增长,为青年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让年轻人在丽水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5。

按照“人产城”融合发展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在城市的总体定位、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地充分考虑青年发展要求,以数字化为引领,打造适宜青年发展的科创和产业平台体系,大力发展适宜青年、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培育电商经济、美食经济、美妆经济、创意经济、夜间经济、潮玩经济、咖啡经济等适宜青年发展的新兴业态,构筑和完善适宜青年创新创业的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各地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完善青年人才“引育留”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技能培训、金融政策支持等各项保障措施,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实施青年安居工程、完善优婚优生优养优教全链条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等措施实施,较好地解决好了青年在住房、交友、婚恋、育儿、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广大青年在丽水安居乐业有了一个好的环境。为了建好青年发展型城市,丽水还制定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进各项工作在各地顺利落地,丽水将开始成为一座保持青春活力的新丽水。

〔作者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丽水市地方志研究室)、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参考文献:

1.中共丽水市委办、市政府办:《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2019年12月。

2.丽水日报:《来自莲都区红旅融合的报道》,2022年10月。

3.即丽水南城生态工业统筹发展示范区、碧湖新城统筹建设示范区、龙庆经典文创示范区、遂松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及云景特色风情示范区。

4.即“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工程、全市范围内实施水经济发展示范工程、瓯江山水诗路建设工程、丽水“康养600”小镇建设工程、全区域通道畅联工程、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工程、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胡海峰:在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2022年8月25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