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最少县不足万人,最多的百万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人口数量最少的县 中国人口最少县不足万人,最多的百万人

中国人口最少县不足万人,最多的百万人

2024-06-18 19: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则徐烧过鸦片的东莞虎门镇,现在人口户籍加外来近2万人,比得上青海的天峻县。佛山顺德区的乐从镇,户籍加外来人口23万人。这是广东两个科级的镇的人口。

深圳龙华原来隶属宝安区,是镇的建制,2012年时人口超过100万,GDP达1200亿。这是东部人口最多县的量级水平了。也是科级。而财政收入则远超东部人口大县。

看完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人口最少县,再来看人口最多的县。

差别是千、万级别与百万级别。最少的县,人口为7000不到和31000人之间。只是全国人口大县的零头的零头。因为百万级别的人口,零头是十万量级。十万量级人口的零头,才是万级。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安徽临泉县,188万人。

江苏人口最多的县,沭阳县,171万人。

四川人口最多的县,仁寿县,156万人。

广西人口最多的县,博白县,148万人。

湖北人口最多的县,监利县,145万人。

山东人口最多的县,曹县,141万人。

江西人口最多的县,波阳县,134万人。

湖南人口最多的县,宁乡县,130万人。

在这两类人口数量极少喝极多的极端的县份之间,则有百万上下的,80万上下的,50万上下的,30万上下的,10万上下的,5万上下的。把这些县按照某个特定时间段的人口数量为依归,确认等级。就可以在官员任职资格铨叙方面,有多台阶可以分流了。

只要想想就明白了,西部一个人口万把的县,其县长到沿海任个镇长,基本玩不转,也做不成。

几千人一两万的县,基本是熟人社会。拍拍肩,喝个酒,事情就安排妥了。到三五万人的地方,或者10万人的镇,他小马拉不动这看着小,载重量实际几十倍几百倍于西部小县的车。而且,因为经济结构复杂,社会构成也复杂。

那么,从1万到5万人的县,再到10万人的县,再到30万至50万人的县循序渐进,不就是顺理成章了吗?

比如说,百万人口以上,结合财政情况,可以定为特定县。然后是一等县,二等县,三等县,四等县等。

一个科级官员,要提升职务为副县副处级,则从本省的最低等县开始任职。3年考评铨叙一次。合格则可以转任上一等同样职务。比方说,从4等县,转任3等县的同样职务。再合格,则可以任二等县的同样副县职务。

实际上,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就是如此做的。

我查到,1929年12月23日,国民政府公布《各省厘定县等办法》依据各县按区域大小、事务简繁、财赋多寡,也就是县域的面积、人口、财政3项不同情况,将全国各县分为一、二、三等。

陕西省则依据这个规定,将当时全省92县分为一等县14个,二等县40个,三等县38个。

到1940年,国家还在深重的抗日战争拖累中,国民政府依然有效管理着国土,在未沦陷的国土上开始实行新县制。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根据各县人口、面积、经济、交通等状况重新厘定县之等级,将原来的三级拆分为六级。也因此,陕西全省根据新县制,厘定一等县6个,二等县17个,三等县18个,四等县13个,五等县19个,六等县19个。

如果现在将民国政府的做法,按照现实的情况进行新的厘定和划分,也可以将全国各县分等。并因此官员确定升迁的任职资格。

一个五等县的县长,不可能一升官,就是副地副厅局,而是要先转任人口更多,财政情况更复杂的四等或三等县。这就好像是你拿了县体育运动会的冠军,还得去拿地级的冠军,然后拿省级的冠军,然后才能参加全国的运动会争取拿全国冠军。

这样一来,也别买官卖官了。凭管理能力,做好了五级县,就有了四级县的任职资格,然后再爬一级是三级县的资格。以此类推。30岁起任5等县的主官,3个地方挪动下来,42岁时任市级副职,50-54岁时任副省级职务。期间薪金津贴随等级的不同而有增加。

现在的县级市,称呼起来实在荒唐。苏州市吴江市?无锡市江阴市。

目前国内三级市。理论上可以出现一个行政辖区内有三级市:重庆市江津市合川市。而两级市已经屡见不鲜了。如果采用借鉴民国政府的做法,县域经济扩大了,不必改称市,而可以将之等级提高。比如本来二级县,现在变成一级县。原来一级县,现在变成特级县。

当然,分三等可能操作更简单。按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小县,中等县,大县。

这样安排划分的话,国内根本没有必要设置名不副实的所谓县级“市”。重新厘定,只要是市,就一概是地市级。否则只能依然称为县。而且保留县名,有时就保留下千年的古老地名。比如四川灌县,就是两千年的地名,一改为都江堰,历史文化味道就淡了好多。而荆州和沔阳这俩千年老地名,都改糟了。

题图,巴黎协和广场,远远的背景是铁塔。1986年2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