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为当代中国创建出一个新词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东西分界线叫什么 淮安为当代中国创建出一个新词语

淮安为当代中国创建出一个新词语

2024-07-14 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3年来,这个词语早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应用,习以为常。但是,2006年年底以前,“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个词语,在中国几千年的文献史册中可能并没有正式地出现过,在亿万国人口头交谈中,及广大媒体的书面材料、电子材料中也可能没有出现过。然而,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的萌芽观念、朦胧意识在历史长河中,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在人们的诗、文中都曾隐约地出现过,只是没有如2006年以后,使用上“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个词语,这么具体、明确,大张旗鼓地、轰轰烈烈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且时至今日,经过13年的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被国内外所认可,并不断反复使用。

这不是网络上乱造出现的如“囧”什么的所谓新潮流词语,而是对社科人文研究有着重大人文科研意义的新词语,而且引发出对这方面的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科研探讨。13年来,已经逐步成为耳熟能详、广为传用的常用词语了。

那么,这个新词语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江苏省淮安市首先传出来的!

那么,这个新词语,在淮安市又是怎么出现的?怎么传出来的呢?

这中间,当然是有一段曲折风波的故事的。

提出“南北分界线”建议信之始末

2006年,淮安市政府发动市民建言献策,我写出了“淮安建设分界线纪念碑”的建议文章,寄送市委,当时的市委书记丁解民欣然批示:同意。着手论证施工。

消息登上报纸,有人反对淮安建碑,网上大肆攻击。国家测绘局要求按程序申报,核查,2009年批准,2010年建成。

2006年,淮安市政府发动的“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市民月活动中,我回忆起1951年冬天开始的老淮安南的杨庙一线开挖苏北灌溉总渠的浩浩荡荡的场面,我亲目所睹,印象深刻。联系到地理课上学习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小收音机中每天天气报告,气象图表上表示我国年平均0度等温线,和年平均800毫米降水量线等,暗合在秦岭—淮河一线,直至下游到淮安市这一条线上,大体就在洪泽湖向东灌溉总渠这一条线上,常常想到,应该在淮安城南苏北灌溉总渠北大堤边建一座高大雄伟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再在附近建一座气宇轩昂的博物馆。

为偿多年积贮在胸中的夙愿,我提笔写出了《淮安市应建设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和博物馆》的建议文章,寄送市政府,没想到丁解民书记欣然同意,批示:“请友超同志研究,可以先把纪念碑建起来。丁解民10.25”(是2006年,作者注)。接着,市规划局几次请我参加专家论证会、咨询会和经中央测绘局批准而指示的申请起草报告筹备会等。

2006年部分报纸影印件

郝宇铭建议文章原件之复印件,共4页,这是第1页

淮海晚报社主任王卫华同志对这文章一见钟情,记者沈国良、金鑫同志迅速多次采访我,12月30日见报,想不到在全国立即引起强烈反响。2007年1月4日新华社认可赞成,发布新闻:“江苏淮安将建设……”1月5日,国内外200多家媒体认可赞成,发布新闻:“江苏淮安将建设……”

《淮海晚报》社连续两个月跟踪报道相关信息,其后,报社也因这一组新闻报道获得国家级赵超构新闻奖和省级新闻大奖等多种奖项。

淮安新闻报道不久,网上出现异议,河南省信阳市有人公开反对淮安市建设南北分界线纪念碑,直接点名,大肆攻击,沸沸扬扬,网上天天连篇累牍,说什么:淮安市提出南北分界线是分裂国家;是划界而治;提出建议的郝宇铭是混蛋,是想升官发财;淮安官员是想借机大捞一把……甚至,妈妈奶奶地乱骂一通,说淮安市没有资格搞纪念碑,只有信阳才有资格搞纪念碑。河南省多方面大搞民意调查,百分之九十六的网友反对淮安搞,拥护信阳搞,等等。直至现在百度还能搜到这些材料。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为此来淮安市调查采访。

纷纷扰扰中,国家测绘局指示指明了方向:按地方申请、报批手续办事。

淮安市政府还是找我们参加过论证会的同志参加筹备会。筹备会是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郝道军同志主持的,拟写申请文稿,通过合法渠道,层层申请报告,省测绘局和国家测绘局先后调查论证,于2009年9月9日发文批准(市政府提供复印件给我珍藏,请见附件)。市政府决定动工建设,在古淮河(即人们常说的废黄河)上,利用淮海路边古淮河上废旧桥墩作基础,可节省几百万元,象征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的大标志球,终于落成面世。淮安市规划局宣传科长徐渭清同志曾对我说,马上请您参加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的揭幕仪式。后因市政府忙碌,未举行仪式。

2010年5月1日,《淮安日报》发布了南北分界线标志园落成对外开放的新闻。

我参与网上辩论 得到舆论支持

2007年初,网上出现异议,有人反对淮安市建设南北分界线纪念碑,直接点名,沸沸扬扬,说什么,提这个建议的人是“烧得慌”,是“搞南北分裂”,是“拍政府马屁”,是“想靠工程得利”,是“混蛋”,等等。而我当时一心只想到为淮安争气、为淮安增光。

河南信阳网上也终于登出郝宇铭文章:《建碑本无可非议 发展应异彩纷呈》,解释说明,抨击异论。

老朋友劝告说,算了吧,好像在网上没有多少淮安人参加辩论嘛!老朋友怪我是在网上炒热争论的首倡者,我心底无私,不怕任何谩骂,污蔑,攻击,请见百度网上“淮安郝宇铭”词条中有10多页有关资料。后来发现网名为“小小看客”和“21828075”等几位淮安籍的网友支持我的建议,还发现外地网友为我打抱不平,给我的舆论支持(请见附件中正义者文章《反对新网络暴力》,百度网上都有记载),指出我名字,如“淮安老者郝宇铭”“提议者建设者何罪之有”,我非常激动。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些在我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万炮齐轰,万劫不复的情况下,给我支持的“知心人”,那时,那地,我简直找不到什么词语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探索小史

说到此,内心颇多感慨。世界之大,纷事之烦,奇人之特,真无可限量,无奇不有。不研究,不知道。

我是2006年开动脑筋,抒发积年夙愿,提出了南北分界线的建议,当时尚无电脑,手写纸质原稿,4000多字,搜肠刮肚,毫无参考资料,当时71岁,只凭多年腹稿,一支笔,几张纸,颇费周详,写个把月,誊写几遍才成功。殊不知,就在淮安,近在咫尺,后来才知道,前两年就有人提及此话题,我孤陋寡闻,没听说过。

2006年10月20日吧,市规划局副局长刘立硕同志通知我到规划局参加论证会,我拿到了丁解民书记对我建议信作批示的文件的复印件,我激动异常。会议是当时主管市城建的副市长刘友超主持,当时市政府请来了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士谋等几位专家教授参加论证会。会上,我第一次听刘友超说,范元中先生早在2004年就曾向市政府提出建议,由范元中先生执笔,以九三学社淮安市委员会名义提交《关于建立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标志园的集体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

我在宝应县担任农村小学、中学教师44年,1996年退休,随大儿子养老,落户淮阴,孙子上学,照应伙食、辅导,下午麻将,文友圈满目生疏,四无熟人,并不知道范元中先生其人,更没听说过南北气候标志园的故事。

2004年,孙子出外上大学,我解放了,2005年,认识了杨义春、吴玉山、何永年等文友。时隔两年,和范老分别写到分界线,纯属于心有灵犀,不谋而合。后来,在文史委会议上,多次遇到,由此相识、敬酒。和范老,我们都认为,今世有缘,经常探讨,倍感亲切。2018年初冬,我送材料去文史委,听说季祥猛主任参加范元中同志追悼会去了。范老仙逝,令人痛惜。范元中先生德高望重,是我们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2004年成立时,第一批理事,十几年来,老人家为我市历史文化研究事业倾注了很多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研究南北分界线话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知道得更多一些了。其实,历史上,早就有人隐约提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分界说,如晏子使楚中的晏婴曾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清代著名诗人姚承望,写到淮安的地理位置价值,诗句说,“南北舟车界,黄淮内外河”,水门桥栏杆上就有这诗句,也隐约包含南北分界说,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杜涛同志引荐的多篇,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在古代历史上、军事上、自然地理方面、农业方面,等等,包含分界说法的专著论文,我才开始学习,才知道早就有专家学者隐约阐释南北分界的说法。不过,一直没有出现过“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么明确的词语。

后来还知道安徽蚌埠在淮河边上,于2006年就建成北半蓝色渐变和南半红色渐变的,名曰“火凤凰”的表示南北分界内容的标志建筑,是著名设计大师韩美林设计的,没有大张旗鼓。以前更不知道的,在陕西秦岭一座山顶上早就有人建立一座箭头墙,“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