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速的货币增长没有带来很高的通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m2总量200万亿 为什么高速的货币增长没有带来很高的通胀?

为什么高速的货币增长没有带来很高的通胀?

#为什么高速的货币增长没有带来很高的通胀?|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实体经济。中国增发的货币不管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大部分都是用来投资的,而非投机的,所以中国目前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和出口不畅有关,但总的来讲中国产能是充足的。市场上的消费品供给没问题的话,如果成本没大幅度增加,商品价格也很难上涨,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可替代性强。这种情况下实际商品价格有点和货币供给开始脱钩,这种非垄断商品只能靠单纯的产品的供给量来决定价格。中国说脱实向虚其实也是以于前几年的投资比例为基数,全球商品贸易第一大国不是白叫的。如果这么多的货币大部分进入非实体部门,比如股市和债市,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旦国际供应链出现问题,必然发生通货膨胀。疫情冲击下欧美国家出现的通胀就有这个原因。因为都属于金融过剩国家。

2、人口红利。其实人口红利这个不属于决定性因素,印度也有人口红利,而且比中国还红。但过去几年印度通胀都高于中国,个别年份达到二位数。人口红利要加以利用才能被充分释放,还是要结合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可能微观上有瑕疵,这也引起了社会很多不满,但在大政方针上其实算是无可挑剔。中国非常在意GDP增长和激进城市化,这和中国早年本身资源禀赋密切相关。GDP关乎就业,就业等于产出,产出量决定消费品价格。中国这些年激进的凯恩斯主义,依然没有完全吸纳国内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就业需求。这导致就业压力非常严峻,但过剩的劳动力供给同样也将劳动力价格压低到一定的水平,这是一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事情。还有就是中国50年代生人、60年代生人,包括一部分70年代生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中国形成人口红利的决定性因素。愿意背井离乡的进城打工,不计较生活品质。

3、技术进步和交易费用减少。中国这些年日常消费品和其他非必需品的价格以实际收入来计算的话,价格一直在下降。技术进步提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样代表产出的扩大,社会化大生产使低价格也是产生一定的利润。在这一点上互联网技术功不可没,特别是网购的出现,打掉了过去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透明度,使商品流通更加顺畅。说资本的没一次流转都会创造新的利润,其实商品的每一次流通也在产生利润,但这种利润在消费端反应在成本的增加,必然会提高商品的价格。网购没出现之前一个普通消费品的流通过程也异常复杂,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有的要经过更多。其实现在一些特殊行业还存在这种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价格透明度,比如我知道的兽药行业还存在超额利润,过份者终端销售价格达到出厂价的500%左右,当然这属于个别现象,代表不了全部。

4、债务压力问题。其实价格都是被买高的,没有交易也就没有价格,或者说交易很少也很难提高价格。去年中国政府、企业、私人部门的整体债务高达GDP的270%左右(大概是这个数,记不清了),这些债务不管怎么去统计和解释都要计入利息,需要清偿。债务不可用来消费,这对政府购买和企业投资,以及居民消费都有一定影响。居民部门是消费主体,但过高的债务反过来肯定会抑制消费。

5、贫富差距。其实这个更好理解,社会化大生产是服务于多数人的,多数人没有钱返反过来会造成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本身可以将其理解生产过剩,但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来说又不存在生产过剩,因为还有很多的人没有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部分人口中一部分是历史原因造成,比如年纪大的人很难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城市生活成本太高无法在城市长期定居,这些都有需求,但无法满足他们需求。随着职业收入分化越来越严重,这种贫富差距在目前的制度下会被进一步放大。

这些原因相辅相成,不能孤立看待,本身都是互为因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