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5000年的中华文明其实只有3700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 质疑:5000年的中华文明其实只有3700年?

质疑:5000年的中华文明其实只有3700年?

2023-04-23 0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易中天教授的“中华文明3700年”结论,就是依据上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碳十四测年数据而得出来的。

的确,如果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年代来看,碳十四检测的数据只有3000多年。而许多考古学家都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的遗址。

众所周知,传统的说法是,夏代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如此根据,将中华文明定为3700年之说,似乎论据也成立。

但如果我们就据此将中华文明定为距今只有3700年历史,那就会犯一个大错,因为持论者已经走入了历史的误区!

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

二里头遗址能否代表夏代?中华文明是否自夏代开始?

应该承认,这是一个曾经令考古学家难以遽然回答的问题。

但现在,对于上述问题似乎可做断然否定的答复。

大家会问,为什么?

因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内涵告诉了我们。对考古学家来说,二里头遗址是一处文化有些奇怪的古文化遗址:文化层一共分为四期,如果都是夏代的,那么四期的文化层内涵应该是统一的、前后有序的。但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四期中,前两期和后两期的文化内涵有明显差别,并非前后承接关系。

这说明了什么?

这只能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只是夏文明的一部分,后面两期文化层应该属于晚于夏代的文明即商代文明了。

3700年前,只是夏代文明的后期,甚至可以说是夏代文明的末期。这也和历史学家通常所认为的夏代年限(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相符的。二里头遗址一二期是夏代文化,并不能代表整个夏代文化,它只是夏代文化的后段时期。

二里头文化遗址

何况,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这只是过去传统的说法,根据历史文献的某些记载和考古发掘,以及传世文物,夏朝很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

若真如是,那么说夏朝才开始中华文明的起源,就大谬了(可参阅拙文《夏朝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吗》);如果确定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那么,它距文明的起源就相当漫长了因为从文明起源到文明时代第二个王朝的建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更多的考古学家,已经关注和锁定比二里头遗址年代更早的前辈文化。

这下,大家是否明白——

如果我们不是执着于夏代后期的碳十四年代数据立论,我们还能说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吗?!

中华文明5000年。

过去基于推断的这种说法,如今得到了考古学的证实。

跻身于世界古老文明之林,这令我们中华民族自豪无比。5000年前,从红山文化、大凌滩文化,到良渚文化,以及稍后的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中华大地经历过一个“泛龙山时代”,开始了一个衔接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玉琮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华文明的大时代格局就已经形成,无论是山东半岛、中原大地、江汉平原,甚至江淮地区,都有部落战争发生,都出现了人工筑成的城堡,都有深沟蹔壕……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于是城堡与酋邦形制相继呈现;威权和暴力机器成型,国家的雏形随之出现。

城市已然成型,欧洲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所言的“城市革命”已然在中华大地发生。

5300年前,江淮地区的凌家滩文化,正式揭开中华文明的帷幕。

5000年前,江南的良渚文化,正式建成中华大地上的第一个文明古国。

4600年前,四川宝墩文化开始建成以帝颛顼的中华第一个古文明王朝“华朝”(“华阳国”),后帝喾将政权迁徙中原而更名为“虞朝”。

4300年前,山西的陶寺文化,河南的王湾三期文化,湖北的石家河文化,均建成酋邦国家或酋邦联盟。

4070年前,中原地区虞舜将权力移交大禹,夏朝建立,成为中华大地上第二个古文明王朝。

……

对于质疑中华文明5000年之人,只需一个简单的提问:国家形态已经出现的时候,难道还未进入文明时期?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能从文明的要素上作进一步阐述。

什么是文明要素?答案很多。易中天教授认为,文明包含三要素,哲学——人类思想的荟萃;宗教——人类心灵的寄托;艺术——人类对万物之美的诠释。他认为,在哲学、宗教、艺术萌芽之前,没有文明史,只有莽荒史、原始部落史。

从考古学来讲,文明的要素就是“城市革命”所形成的国家、等级建筑、礼仪、祭祀、文字等。考古学家将以往的人类历史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只是遵照前人用生产工具来划分时代的惯例而已。

看得出,以具有青铜器来作为进入文明的标志的观点,已经陈旧,易中天教授也是不赞同的。

易中天教授所提到的文明三要素,其实早在距今5300年前的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之中已经都具备了。不妨排列如下:

艺术

凌家滩墓地出土玉器数量较多,品种丰富,雕琢精湛。已经有相当的艺术性。代表威权的礼仪用器,有玉斧、钺、戈一类。装饰品类更多,有镯、璜、环、块、璧、双连璧、管、珠,以及扣形饰、喇叭形饰、月牙形饰、菌形饰、冠形饰形制较为奇特的宝塔形饰物。这些玉装饰品是穿戴身上起装饰作用的。动物、人物类:主要有猪、龟、龙、风鸟、鹰、兔等动物,以及立姿人像和坐姿人像。其中的玉龙,造型类似红山玉龙,应是中华龙的早期形式。凌家滩的众多精美的玉器,表明这是一处中国古代的玉器制作中心。它成为中华玉器艺术形式的来源之一。

宗教

凌家滩墓地出的精美玉器中,有与宗教相关联的器物,如用于祭祀的龙凤纹玉璜、虎首璜以及巫师的形象。还出有玉鹰,其胸腹部的八角纹为主体纹饰,双翼展翅,翅呈猪首形。发掘者认为玉鹰与八角纹的组合构成太阳神鸟。对上天神太阳神的祭祀,表现出当时的偶像崇拜,这已经是宗教形式了。

哲学

凌家滩文化已经具有哲学思维的萌芽。该墓地出土了玉龟和玉版,就是先民哲学思维的原始形态。此二器物在出土时,玉版夹放在玉龟的龟甲里面,这和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元龟衔符”(《黄帝出军诀》)、“元龟负书出”(《尚书中候》)、“大龟负图”(《龙龟河图》)的记载相符。玉版正面为长方形,反面略内凹,两短边各对钻5个圆孔,一长边对钻9个圆孔,另一长边在两端对钻2个圆孔。

玉版中部雕刻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圈外雕一大椭圆形,两圆以直线平分为八等分(每等分雕刻一圭形纹);在椭圆外沿圈边对着长方形玉版的四角各雕刻一圭形纹饰。

发掘者认为,这块玉版上雕刻的纹饰,反映了5300年前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哲学思想,即圆中心的八角星纹应代表太阳;小圆圈外、大圆圈之内的八个圭形纹饰应是表示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方;大圆圈外四角的四个圭形纹饰应是表示四维。四维和八方,可能就是《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的所谓“四维已定,八卦相望”。

不难确定,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这块玉版应该是原始八卦图,是《易经》的最初来源。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玉琮时代”的城市、国家(酋邦)、祭祀礼仪、建筑、文字等文明要素而言,还是从易中天教授的哲学、宗教、艺术文明三要素而言,在距今5000年前的中华大地上,都已经具备。因此,说中华文明5000年,殆无疑义。

此外,说中华文明5000年,还有众多的文物可作物证。

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和生产了数量巨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品,也就是我们后人今天所说的文物和古玩,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都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真实证据。

关注[三星易极],欢迎评论区留言

欢迎对三星堆文明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加入我们的社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