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三仁”理念华夏传扬 大医精诚山高水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医三大药 【中国中医药报】“三仁”理念华夏传扬 大医精诚山高水长

【中国中医药报】“三仁”理念华夏传扬 大医精诚山高水长

2024-05-29 02: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德为事业之基。走一条“立德树人、端纯学风、学术至上”的教育之路,弘扬“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培养具有“仁德之心、仁术之能、仁人之行”的中医药人才,是南京中医药大学60年的不懈追求与最终目标。

多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大课题,凝练出“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仁德”就是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道德品质;“仁术”就是以精诚为价值追求的知识技能;“仁人”就是以德术合一为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以“三仁”理念为先导,把“仁爱”思想融入大学生的血脉之中。随着杏林修身工程、农民健康百村工程、文化育人工程,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逐步完善了“三横三纵”教育模式。通过建立国家级“精诚计划——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颁布《德育工作实施纲要》,撰写《杏林学子修身铭》,实行大学生素质拓展“八个一”工程,建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模块化体系等举措,对大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课程改革、教育活动载体进行整体设计,引导他们崇德、立德、施德、报德。

“修身自律存仁心,德术并举出英才。”脱颖而出的一批批师生,或丹心济苍生,助学自创业;或震区送温暖,奉献在一线;或教改开新路,精诚创模式;或扎根月亮山,苗乡育人才……这里有老一辈的传承示范,有壮年人的辛勤引导,有新一代的大胆创新,形成了一支支人才梯队。他们的为人、治学、行医之道,给人带来了震撼与感动。

孟景春与十七本存折

他是宅心仁厚、悬壶济世的苍生大医,一生救人无数;他是新中国《内经》学教育的“开疆者”,一生育人无数;他是淡泊名利、勤俭克己的老教授,一生助人无数。这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中医事业,为学生、为学校、为学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

说起孟景春与17本存折的故事,不少人还记忆犹新。

那是2009年的一天,87岁的孟景春主动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找到当时的院领导,说要捐2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中医学子。当他把整整17本存折交到院领导手上的时候,在场的老师都红了眼眶。

大家知道,这17本存折是他一辈子省吃俭用、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其中最低的一本甚至只有一千元。学院和孟景春的子女一再劝他留一点钱养老,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最后,学院接受了这笔捐款,并按照老人的意愿,设立了一个奖学金。

在给奖学金命名的时候,学院又遇上了难题,那就是孟景春坚决不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最终被命名为“树人奖”。这个奖项,彰显了孟景春立德树人的大医风范,表达了老一辈对培养青年“铁杆中医”的希望与期盼。

当时,孟景春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奖学金一定要用来奖励热爱中医、品德高尚的学生。他不求学生们有任何回报,只要求课余时间能跟他抄抄方,能早一点接触临床。奖学金设立5年来,已经有128人次受惠,但孟景春一次次拒绝师生们送给他的一点点心意,有时甚至只是一束鲜花。

了解孟景春的人都知道,老人至今仍住在汉中门老校区的教师楼里。他的生活极其简朴,家具陈旧简单,倒是书橱就占了一面墙。尽管他勤俭克己,却慈厚怀众,资助起学生来总是不遗余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孟景春就给家庭贫困而勤奋好学的学生每月补贴生活费。

前几年,基础医学院2008级毕业生孙龙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苦恼,萌生了自己开一家中医诊所的念头,却又力不能及。孟景春得知此事,非常支持孙龙自主创业的想法。

听说孙龙创业资金紧缺,孟景春翻箱倒柜把多年出国访问交流时留存的一些外币找了出来,全部兑换成人民币,凑了一万元现金交到孙龙手上。因为当时他的积蓄已全部用于设立“树人奖”。

孙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问孟景春:“如果我开诊所,您愿意来坐诊吗?”没想到,孟景春一口答应下来,说,“只要你开,我就过来!”

孙龙诊所位置偏远,离孟景春的住所有20公里的距离。为减轻学生负担,每次他都是自己打车前往,后来学生找了车接送,他还坚持要支付车费。在孟景春的坐镇下,几年下来,孙龙的中医诊所在南京仙林地区已是小有名气。

可以说,孟景春把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全部融入了对学生的关怀和殷殷厚望之中,凡是接受过孟景春帮助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感怀在心。他们表示,要以孟爷爷为榜样,精研岐黄,悬壶济世,做一位“铁杆中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