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亚战略浅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亚五国和中国接壤的地方 中国的中亚战略浅析

中国的中亚战略浅析

2024-07-09 2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与中国西部边疆接壤, 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史上, 中亚作为连接东西方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而闻名。在封建体系时代, 中亚由于独特的地缘位置而成为各大帝国竞相争夺之地。到了近代, 中亚又成为英帝国“北上战略”与俄罗斯“南下战略”的冲突交汇点。最终, 帝俄凭借地缘上的优势把中亚纳入其势力范围之内。此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中亚这一地理区域一直在帝俄以及后来的苏联的控制之下。1991年12月, 苏联解体, 原中亚地域上的五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 开始了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这样, 中亚在国际政治中的地缘重要性再次凸显。虽然 冷战的结束大大缓解了中国西北边境所面临的苏联的压力,然而, 苏联的解体也导致了与中国西北边境接壤的国家个数由苏联一家变成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家。如何处理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不仅事关中国西北边境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中国的总体安全与发展。苏联解体出乎所有国家的意料之外, 中国也并没有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中国在中亚国家独立之初只是迅速承认了其国际法上的主权地位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 然而此时中国并没有形成清晰的中亚战略。伴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不断交往以及周边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中国在20世纪中期之后逐步形成对中亚战略的轮廓, 到21 世纪初期中国的中亚战略便十分清晰明了了。

  在20世纪90年代中亚国家独立之初, 中国政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它们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并不处于重要的地位。“直到1992年, 北京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忙于80年代末期出现的急迫的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根本上, 北京的外交政策限于逐步消除由于天安门事件后国际上的不满而造成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后退。”[ 1]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国际和中亚地区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一, 20世纪中期之后中美关系逐步改善。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会谈, 双方同意致力于发展“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美关系的升温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第二, 中亚五国独立后虽然获得了国际法上的主权地位, 但是却缺乏民族国家主权管理的经验致使该地区的政治稳定性相当脆弱。20世纪90年代初期, 中亚各国伊斯兰复兴运动泛起, 到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相结合的趋势, 向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发起挑战。[ 2]中国新疆与中亚毗邻, 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符合中国的利益。

  第三, 苏联解体之后, 中亚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 “这一权力真空对中国的安全提出了挑战。”[ 3]冷战结束后初期, 美国在中亚主要关心的是苏联时期遗留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核武器问题。而俄罗斯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甚至把中亚国家看成是历史的包袱予以抛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 伴随着美俄蜜月外交的结束和北约东扩, 双方纷纷重视起中亚在各自外交战略中的地位。美国于1997年出台了关于中亚的战略政策, 而俄罗斯也于1995 年开始加强同中亚国家间的关系, 并着手修改同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政策。大国在该地区的介入和渗透对中亚的稳定增添了不确定性。第四,中亚地区富含油气和矿产资源, 里海在该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里海地区石油储量丰富, 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和波斯湾相竞争的产油区。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里海的沿岸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据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管理局较为保守地估计, 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已探明石油储量不到80 亿桶, 但实际储量可能超过2000亿桶。天然气储量方面, 土库曼斯坦已探明101万亿立方英尺, 预计实际储量159万亿立方英尺; 哈萨克斯坦已探明65万亿立方英尺, 预计实际储量88万亿立方英尺。”[ 4]此外, 乌兹别克斯坦也有较丰富的天然气。同时, 中亚国家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源进一步提升了中亚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总之,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后, 一方面, 国际大环境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就地区环境而言, 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使中亚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能源探明储量的不断攀升造成该地区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晰的中亚战略。从总体上讲, 中国努力谋求发展同中亚国家间的睦邻友好关系, 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框架打击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境内的三股势力维护中亚的稳定和安全, 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塑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周边环境。此外, 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中亚国家在能源基础上的经贸合作,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政治上发展同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加强互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承认中亚五国独立的国家之一, 并于1992年1月分别与五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此后, 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政治关系发展顺利。但是, 在双边政治关系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一方面是伴随着中国实力不断增长在中亚所弥漫的!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是边界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实力不断增强,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鼓噪下, “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并在中亚存在着一定的市场。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实力的增长会导致领土上的诉求, 因为历史上中国西北部有很大一部分领土被沙俄割占。同时, 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 长势必会对中亚的安全和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还有人认为, 中国的崛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挤压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 从而也对中亚地区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5] “中国威胁论”对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同中亚国家发展一种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可以逐步消除“中国威胁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 而且与中亚国家友好关系的确立还可以保障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宁。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后, 中国加强了与中亚国家之间的高层互访, 并通过确立各种类型的睦邻友好关系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政治互信。同时, 中亚国家也想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来平衡俄、美在这一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确保边界的稳定和安全。1996年7月,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哈、吉、乌三国, 访问期间签署了《联合声明》和其他一些合作文件。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 1998 年4月) , 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 1998年8月)分别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同中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1999年,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先后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进入21世纪之后, 双方高层互访不断, 双边政治关系深入发展。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于2000年7月分别对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中国于2002年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并于2005年把与哈萨克斯坦的睦邻友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哈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标志着双方政治关系迈入了一个新台阶。

  2005年5月, 胡锦涛主席与卡里莫夫总统共同签署了#中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2007年1 月, 中塔两国确立了#中塔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通过与中亚国家确立睦邻友好关系加深了双边的政治互信并得到了中亚国家在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方面的支持。在地区层面, 中国领导人每年都会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同中亚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 同时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倡议的亚信会 议和乌兹别克斯坦倡议召开的联合国中亚论坛等多边制度也给予积极支持和协助, 中国同中亚五国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识。无论从双边还是多边的角度来看,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互信程度都得到了不断的加深。这种互信的确立与深化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 共同边界3300 多公里。边界问题是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1992年10月, 以中国为一方,俄、哈、塔、吉四国组成的联合代表团为另一方的“五国两方”开启了边界谈判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 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进程加快。1996年7月, 江泽民主席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期间, 双方签署了中吉两国国界协定。1997年9月, 李鹏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了#中哈国界补充协定., 1998年4月, 中哈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哈国界第二个补充协定, 中哈1700 多公里边界问题得到了全面彻底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为深化两国关系扫清了障碍。同年4 月, 中吉两国互换了关于中吉国界协定批准书证书等文件。1999年8月, 江泽民主席在出席五国元首会晤时与吉、哈总统共同签署了中、吉、哈三 国边界交界点协议, 并与吉总统签署了中吉边界补充协定。

  同年8月, 中塔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2002年5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中塔国界补充协定, 2004年9月中吉双方签署了《中吉勘界议定书》。至此, 中国与哈、吉、塔三国间全长3300多公里的边界全部划定。双方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国加深同中亚国家间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同时, 边界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维护双边边境地区的安宁和稳定, 符合共同的利益。

  二、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发展同中亚国家间的多边关系, 并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化建设使其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为维护边界安全与稳定而达成的!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五国元首分别于1996年4月26日和1997年4月24日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的签署对于加强五国间的政治互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每年五国元首都会举行会晤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寻求共识。2001年6月14 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并于15日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并吸收乌兹别克斯坦作为正式成员。2001年9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 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 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 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成立之时, 成员国便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为打击该地区的! 三股势力.奠定了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此后不久便于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基地组织袭击美国的特大恐怖事件。“9. 11”事件的暴发是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件大事。美国通过这一事件后不久的阿富汗战争将其军事力量的触角伸展到中亚, 从而使中亚地区的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亚国家希望美国介入帮助其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同时也可以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中亚国家向美国寻求帮助维护地区安全对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消极影响, 上海合作组织在成立之初便有被架空的危险。另外, 美国驻军中亚使中国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为了进行全球反恐战争, 美军进驻中亚几个国家。

  突然, 中国必须面对美军在其西部边界的事实。”[ 6 ]因此, 中美间的安全问题不仅存在东南部的台湾问题, 同时中国在西北地区必须面对美军进驻中亚所带来的安全挑战。这样, 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化建设, 发挥其在维护中亚安全与稳定的作用, 塑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降低美军进驻该地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便成了中国的战略利益所在。

  2002年6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 次峰会, 六国元首签署了, 从而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建立。2003年5月该组织成员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并于2004 年分别在北京设立秘书处和塔什干设立地区反恐中心, 从而使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化建设迈入了实质性阶段。上海合作组织向纵深方向发展既与中俄两大国的推动作用有关, 同时也与美国在中亚推行的民主化战略所导致的中亚国家向俄、中方向摇摆存在一定的关系。美国将军事力量契入中亚之后, 通过各种手段宣扬民主价值观念, 培植亲美势力, 资助政府反 对派的反政府活动, 企图在中亚地区树立亲美的政府。2004年,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颜色革命, 2005年5月乌兹别克斯坦暴发了安集延事件, 乌美关系急剧恶化。2005年末, 美军最后一批人员被驱逐出乌兹别克斯坦汉纳巴德军事基地。

  “至今, 所有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停止了在乌的活动。就各方面来看, 两国当前的关系仍处于冷冻状态。”[ 7]通过政变上台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并没有出现!亲西方.的势头。美国在中亚地区掀起的!颜色革命.造成了本地区的严重动荡, 使其安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 政局持续动荡,“整个国家失去了法制和秩序。”[ 8]美国在中亚所推行的民主化政策使中亚国家逐渐认识到美军的进驻并没有给本地区带来稳定和安宁, 反而带来了不断的动荡。中亚国家纷纷将目光转向俄罗斯和中国, 并积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 希望推动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本地区脆弱的安全环境中的作用。

  2007年8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俄罗斯境内举行了代号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