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个案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个案研究案例预案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个案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个案研究

2024-07-17 15: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概念,是与监禁刑罚相对的一种监外执行处罚的方式。国外很多学者都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贝林德▪罗杰斯▪麦卡锡(Belinda Rogers McCarthy, 1991)等人认为,社区矫正是指“对犯罪人员实行的不同类型的非机构性矫正计划”[1]。克利尔(ToddR.Clear, 2000)等人认为,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的非监禁性(矫正)计划”[2]。而台湾学者李增禄认为“社区矫正也称为社区处遇,是相对于在机构内矫正而言的,不再将犯罪者纳入监狱等拘禁场所,而是准予他们在自由社会中生活,并且接受专业工作人员辅导与训练,直至其完全适应社会规范为止”[3]。综合国内为各学者对社区矫正的限定,尽管每种定义中都包含了他们对社区矫正的不同认识,但也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区矫正的一些特征,在对这些学者给出的既定含义进行梳理后,本文中对社区矫正的界定为:由司法机关联合相关社会组织机构在社区内对符合条件的罪犯予以监外执行刑罚活动,旨在恢复罪犯的社会功能,矫正其心理和行为,减少并避免监禁刑罚所带来的身心伤害,通过再社会化的方式使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能够健康积极的面对生活。

3.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不论是作为学科专业还是一种职业都较晚进入我国,近年来学者们也都在对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力求将社会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与本土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适用于本土工作中。社会工作介入就是指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工作方法应用于矫正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与司法工作者有效结合,共同推进服务,并强调在此过程中矫正者与罪犯共同参与实施计划,有效达成目标,使罪犯身心健康发展有所改善,达到基本社会功能的恢复,能够回归并融入社会。

4.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社会研究方法的一种,主要指以一个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信息获取资料,深入探究研究对象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研究结果。本文的个案研究主要是指借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呈现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综融性方法,分析介入的优势与不足,形成一个完整的个案研究。

二、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个案实施过程

(一)案例介绍

小昕,男,17岁,巴彦淖尔市临河人,因抢劫罪被判处四年的有期徒刑,在服刑两年八个月时被判定为假释,余刑两年四个月为假释考验期限,在此时间段内依法予以社区矫正。

小昕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喜欢唱歌,热爱体育。他的父母在家时以种地为生,后来到呼和浩特市打工以维持生计,其文化程度较低,渐渐长大的小昕与父母之间可说的话题越来越少,代沟渐渐产生了。小昕的母亲是一个热衷于参与各种娱乐活动的人,常常在外打麻将而无暇理会家中的事务,原本较为亲近的母子也渐渐减少了沟通。小昕的父亲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每当小昕犯错时,父亲都会对他非打即骂,父子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谈话,父亲也从未认真地倾听过小昕的心声。种种这些都对身体和心理处于成长期的小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小昕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会尽力满足他提出的各种要求,久而久之,家庭的溺爱让他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内心有很多矛盾困扰,也形成了敏感的性格特点。

在小昕初二时,由于课程难度的加深,以及对学习兴趣的缺失,使得他的学习难以跟上进度,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也大大打击了小昕的自尊心,因而渐渐萌生了辍学的想法。在他辍学之后,认识了许多社会青年,并经常与他们一起喝酒,后来在同伴的怂恿下开始抢劫,在被判处的四年有期徒刑中,前两年都是在未成年人管教所的监狱中度过,在他刚进入监狱时,由于沟通方式不当,小心经常与管区其他服刑人员发生摩擦,甚至还大打出手。后来由于表现良好,做过小组长、值班长等职务,也因表现良好后被假释从而进入社区矫正,但在小昕担任管区职务的过程中,一些事情也对他造成困扰,对他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小昕发现在他担任组长等职务时,会有其他服刑人员主动示好,献殷情或是巴结他,而在之前作为一个普通的服刑人员时都无人理睬,这让他觉得人情冷漠,社会现实,因此,现在走出监狱的他也很少和其他人做正向交流,不会和别人讲心里话。

(二)接案

1.接案原因

由于小昕辍学后实施抢劫并被判刑入狱时仅15岁,因而属于犯罪青少年的范围,后因表现良好而被裁定假释并交于司法部门予以进行社区矫正工作。首先,小昕的年龄较小且认错改正的态度较好,应该运用社工的价值规范和方法来对其加以引导,使之改过自新、树立自信、恢复功能,并给予他更多的机会来重新融入社会。其次,小昕的情形属于机构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机构的能力范围之内。并且机构与司法部门一直以来都有所对接,驻司法局的社工长期以来都同司法人员一同针对矫正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2.接案过程

在初步与司法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对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初步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了对资料的初步收集,并尝试在司法人员(矫正对象的负责人)的陪同下与小昕进行了初步接触,由于其性格特点较为敏感多疑,且对他人信任感较低,因此与他进行简单的交流,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及前来的目的,使矫正对象减少防御,更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但初次的接触中小昕仍无法对工作者敞开心扉,仅初步建立起专业服务关系。

(三)预估

1.个案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整理收集来的有关案主的基本资料,综合分析并对他做出基本评估发现家庭是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小昕父亲严厉粗暴的管教方式,造成他与父亲的零沟通,母亲热衷麻将而无暇顾及家中也使得母子关系的弱化,因而造成了矫正对象更加封闭自己的内心,而父母尽力满足小昕要求的教育方式也促成了他不良的消费习惯,对此,运用家庭治疗模式,注意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关注彼此间的沟通频率及方式,通过从家庭各成员入手使得计划实施更有成效。其次,学校、朋辈群体等也对他思想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学校学业的压力,教师的批评等都是导致矫正对象辍学的一些外因,朋辈群体比如小昕结识的社会青年则是他抢劫行为发生的一些外部影响因素,此外,还有在他认知层面出现认为社会现实、人情冷漠等一些看法,也是周围现实环境所带给他的影响,综合这些具体情况,可以运用心理社会模式,重视关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来共同推动个人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重视人际沟通的交流的状况,强调社会层面的因素对矫正对象的影响。

2.问题及需要的界定与分析

通过访谈过程中矫正对象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司法人员的介绍,对其问题及需要进行分析,目前小昕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疏于沟通,导致小昕与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家庭的关爱较少,使他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辍学后的小昕学业无果,认识的朋辈群体多为不良青年,对他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且自己尚为未成年人,易受外界影响且易冲动,因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在分析整理出小昕面临的问题后,对他的需要进行预估,首先,矫正对象需要改善与家人的关系,主要是增加彼此的交流沟通,同时也需要父母的行为做出相应转变,多给予矫正对象一些关怀,为其提供稳定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其次,小昕需要在自己的思想态度上需有所改观,由于服刑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致使小昕感到社会现实人情淡薄,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感而更加封闭自己,所以,小昕需要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与现实环境,减少防御,敞开心扉。

3.矫正对象潜力与外部资源的评估

通过社工前期接触矫正对象收集资料的过程,对小昕的自身能力、内在潜力进行分析与评估,发现他首先在态度上比较积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所以他有转变自己行为的能力。其次,了解到矫正对象对唱歌和体育兴趣浓厚,可以评估出他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潜能和天赋,可以有所提升并发展为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地在日后立足社会。再次,通过观察以及对案主性格的了解,他是一个本质善良、渴望获得信任和关爱的人,因而可以鼓励案主与人沟通,转变人际交往方式,有能力改善自己的人际状况。

由社工对矫正对象所处的环境和资源进行分析,发现在他之前的生活环境中,与他有较多互动和接触的包括他的父母、朋辈群体,因而家庭及父母和同辈群体可以作为矫正对象的一个支持性资源,可以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获得积极地情绪体验,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他作为社区的一份子,社区内拥有的资源、社区居民包括社工都是他可以获得支持与帮助的外部资源。

(四)计划

根据前期建立关系后的接触,掌握的信息以及对其所做的预估等,可以对矫正对象制定目标及服务方案。

1.个案目标

在社工的介入下,与矫正对象一同解决问题,帮助矫正对象建立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恢复社会功能,能够乐观积极地重新认识世界,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2.服务计划

针对小昕的情况,社工运用综融性社会工作方法制定服务方案,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几个部分,具体服务计划包括:

(1)社会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家庭成员进行探访,取得接触并表明自己的身份及目的,与其父母了解情况,通过他人更全面的收集有关矫正对象的信息,制定合适的服务方案,使得他身边的人能够协助其改善问题。

(2)与矫正对象进行面谈或者是书信交流等形式的深入沟通,帮助其敞开心扉与人交流,矫正其思想行为,多鼓励他表达自己的真实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适时引导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3)积极倡导矫正对象参加各类型的小组活动以及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比如社区普法知识讲座、兴趣小组、社区劳动队等活动,将其置于社区环境中,增加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社区归属感,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

(4)社会工作者倡导社区行政机构(如居委会)为矫正对象提供一些可运用的社区资源等,帮助矫正对象有效进行行为的矫正,同时也倡导出台一些针对社区矫正的青少年犯的优待政策或措施。

(五)介入

社会工作者对矫正对象小昕的服务介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开展,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服务两次,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四次,社区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八次。其中针对小昕的具体情况,个案方法的应用主要以一次面谈和一次书信交流为主。通过面谈的方式直接介入矫正工作中,可以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需求并为接下来工作开展的方向和方法提供基础。以下是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一段访谈内容:

矫正对象:我爸平时工作很累,回家也不怎么和我说话,我犯错了就对我一顿打。

工作者:那你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恨他吗?

矫正对象:我不恨他,这些年来已经习惯了他和我的相处方式,就是拳打脚踢。

工作者:你期望与父亲坐下来好好谈谈吗?让他知道你在想什么。

矫正对象:没有想过和我爸坐下来面对面好好聊天的场景,想象不到。

工作者:好,那除了家人,能和我谈谈你的伙伴们吗?

矫正对象:我在监狱两年多,和以前的同伴们都失去联系了,已经没有什么朋友了,就只有几个在狱中认识的伙伴了。

工作者:那能和我谈谈他们吗?

矫正对象:我不知道这些算不算朋友,感觉他们有时很自私,只是在我有用时需要我,或许现在的人都这么冷漠吧,感觉现实好黑暗。

工作者:你现在和他们还有联络吗?

矫正对象:没有了。

工作者:听了你刚才对现实社会的描述,感觉你对融入到外界环境还有一些担忧和阻抗,那你想过之后要做些什么吗?有没有什么打算?

矫正对象:没有认真想过,我初中还没有毕业,不知道能做什么,但我不想再回学校了,那些课程对我来说太难了。

工作者:你你有没有什么特长或者说兴趣爱好呢?

矫正对象:我平时喜欢唱歌,也爱好体育运动。

通过这一段访谈节选可以看出,父亲长此以往与他的沟通方式对小昕有很大影响,他希望改善与父亲的关系,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也能看出小昕在人际交往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以至于使他对社会大环境和人性产生怀疑,此外,工作者也了解到了矫正对象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定位和未来的迷茫。通过本次个案访谈工作者更深入清晰地了解了小昕此时此地的情绪体验,及时调整矫正方案,选取合适的矫正活动内容。

在第二次的个案服务工作中,工作者选用书信的方式与矫正对象交流,给对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也避免了当面会谈时小昕强烈的自我防御机制。以下是社工写给小昕的书信:

小昕你好:

在上次的访谈中我们聊了很多,有你的学习经历,有你的家庭状况和你的朋友们,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性格开朗爱和你开玩笑的妈妈,当谈论到这些时,你是一个幸福的孩子,能够看到你脸上所洋溢着的幸福的笑容,比起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你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疼爱的你的父母,宠爱你的奶奶。有这么多爱你的亲人在支持着你希望你能认真的对待今后的生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也会经历不同的困境。没有雷同,也不会被模仿,生活中十有八九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但是不要去抱怨;而当你得意的之时,也要记住戒骄戒躁。平静地生活,努力地工作比什么都重要,不论你此时是何处境。

你的故事我虽然不知太多,但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把现在的每一天过好,不让自己失望,也不让家人失望就够了。尽管你曾犯错误入歧途,但如今你正在走向光明,如果你换一种思路——现在这样只是对你曾经的过错的一种教育,你会觉得磨难也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笔财富。

上次访谈时我们谈到“你认为现在的人都很自私”,其实这不光是你的困扰,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人相处中这种微妙的关系,我们可以要求自己与人诚实无私,但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要求,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所有人都对你好。同时你要明白你怎样对他人并不代表他人就会怎样对你,如果不能领悟这一点,你会增添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对你好的人,铭记在心学会感恩,对你不好的人,你也不要太介意,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自己的家人。至于那些能够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有原因的,他对你好,未必是因为真的喜欢你,这一点你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轻易的就把对你所谓“好”的人当做你的“好朋友”,好朋友一定是能经受得起时间和困难的考验。同样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即使是亲情,你也不能透支,否则再亲近的人也会离你而去,如果那样,也是人生的一种失败,所以你要珍惜每一个真正关心你的人,同时也学会去关爱更多的人,信任是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之上,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加油!

陪伴你的社工

在对矫正对象跟进了两次个案服务后,评估他的自我接纳已经有良好转变,并对与他人接触并不抵触,而是抱有希望。因此,为进一步推进矫正对象的成长,引导其顺利回归和融入集体,社工邀请他参与不同主题小组,从而巩固其个人成长,为进一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邀请其参加的小组主要包括普法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人际关系小组四个部分。普法小组主要目的在于让矫正对象多掌握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明确违法行为的相关惩处办法,有法律意识,远离犯罪。兴趣小组主要是帮助矫正对象培养并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在活动中与社区中有同样兴趣的青少年接触,相互帮助学习,激发潜能培养兴趣的同时,也能提升小昕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增进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帮助其建立信心。成长小组主要通过由浅入深的活动达到帮助矫正对象实现个人成长的目的,在自我潜能、自身能力建设与提升、思想态度转变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比如通过参与信任环节中的游戏,让服务对象有所突破,并在思想上有所改观,能够逐渐信任他人,让以前处于封闭中的自己走出去。人际关系小组主要是针对亲子关系改善的小组,通过矫正对象与父母共同参与其中,在社工的引导中,让他们在观察其他参与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时对自己家庭进行思考,帮助矫正对象小昕改善与父亲的关系,增进沟通互动,转变原有的沟通模式,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家庭成为矫正对象有力的支持网络,帮助他实现心理行为的矫正。

为进一步促进矫正对象能够正面参与社会,并从社会得到积极回馈,社工特别邀请矫正对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由矫正对象每周一次参与到社区志愿队的活动中,与队伍中本社区的居民们一同进行社区劳动服务,其中的服务种类包括清除社区小广告、美化社区墙面、打扫社区卫生、探访并帮助社区孤寡、残障老人大扫除等活动,通过此种方式,让服务对象与社区居民充分接触,有利于融入社区,回归社会。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社区劳动服务这种教育矫正措施来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区归属感。

此外,除了参与社区劳动服务,在社区文艺活动中也要给矫正对象以机会展示自我,这样有利于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恢复社会功能,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六)评估

1.结果评估

社区矫正评估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对实施矫正服务的过程及矫正的成效进行一个系统性和总体性的测评,评估的目的主要在于对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以及服务水平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观察服务对象行为、态度的改善状况,来评估是否达到所制定的服务目标。

针对小昕的案例,本文采用结果评估作为该个案的一种评估方式,通过访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借助访谈中矫正对象对于问题的回应以及对话中的态度来反馈出社会工作介入的成效及达成目标程度,结果评估对于测评社会工作介入干预的成效、改善服务方案设计、提升服务质量、达成服务目标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访谈了解到矫正对象小昕对法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作为即将成年的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接受不同程度刑罚处罚,他与父亲的关系也有一定改善,在参与了几次个案访谈后,矫正对象能够敞开心扉与人接触,矫正小组也让小昕加强了人际沟通能力,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想要发展的方向。并能够积极融入社区,适应社会生活。

以下是社会工作者在所有服务结束后与小昕的访谈记录:

社会工作者:近期与父亲的交流多吗?和父亲的相处方式有改变吗?

矫正对象:我和我爸的比以前说的多了,他会在吃饭时询问我一天的情况,感觉和以前不同了,更喜欢现在和我爸在一起的感觉。

社会工作者:听到你这么说,我也为你开心,你们的父子关系能有所改善真是一件好事,希望你也能多体会父亲的辛劳,多理解他。

社会工作者:之前你说不想上学,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现在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矫正对象:我很喜欢体育,在兴趣小组中我也对体育类的活动更感兴趣,想要以后当一名体育老师。

社会工作者:听到你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我很欣慰,希望你可以一步步实现目标,开始新的生活。

矫正对象:嗯,我会努力的。

社会工作者:在这些活动中,有没有结识一些小伙伴让你对之前的一些看法有所改观?

矫正对象:嗯,在这几次的小组活动中,认识了几个同伴,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信任,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很感谢结识他们。

社会工作者:能够结识同龄的伙伴很好,能够让你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来自对方的关怀,希望你珍惜现在的朋友。

2.社工自我评估

社会工作者在接触小昕的案例中,遵守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价值规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恰当地运用倾听、同理、共情等会谈技巧,对矫正对象开展个案服务、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相关服务,在服务中运用心理社会模式,注意矫正对象所处环境对他的影响,并重视其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结合运用家庭治疗模式,通过改善他与家人关系,从家庭层面入手对矫正对象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有效改善矫正对象的行为,最终达成服务目标。

(七)结案

社会工作者通过两个月的介入,小昕的案例暂告一段落,社工同矫正对象一起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过程,对矫正对象提供其需要的帮助,帮助其矫正行为,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转变矫正对象对他人对社会的不良看法,协助他树立自信心并提升自我,增进人际沟通,融入社区适应社会。

三、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个案的反思与建议

(一)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个案的服务优势及经验

通过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对矫正对象的行为态度进行有效干预,使得矫正对象的问题有明显改善,总结在本个案中社工介入后的体现的服务优势以及服务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工在介入的过程中,将专业价值与实务工作充分融合,能够以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矫正青少年,这样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矫正对象的自我认知被肯定。同时社工能够个别化的了解服务对象的优势与需求,从而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有效推进服务开展。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使得处于矫正过程中的服务对象有更多认同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引导其做出积极的正面转变。如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在了解矫正对象需求及个人能力的情况下,让他自已作出决定,是否回到初中完成学业,或是有针对性的学习,将自己的兴趣发展为一技之长从而使自己日后能够立足社会。

在整个服务的推进过程中,社工注重以平等的关系与小昕接触,不同于司法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的严厉以及明显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地位等级关系,社工能够站在矫正对象角度来思考并体会其内心感受,使服务对象不仅在表面行为上有所改善,而是在思想和认知上能够有真正的转变,意识到法律规范的重要性,有法律意识并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界限。

2.社会工作者在相应专业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有效达成服务目标,在运用心理社会模式和家庭治疗模式展开服务计划的同时,社工也关注到人在情境中,每个人的问题都不是个人的,而是将它放在所处环境中,因而在社工帮助矫正对象解决问题以及对其行为进行矫正时,也同时关注到了他的家人、朋友、朋辈群体以及家庭、学校、社区等周围人群和环境对他的作用影响,将矫正对象置于他所处的环境中来寻求解决方式并制定适合的服务方案。在本个案中,社工也帮助矫正对象有效改善了他与父亲的关系。

3.社工能够运用专业方法技巧介入服务,在设计的服务方案中,关注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及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工作方法并设计灵活多样的的活动,以引导矫正对象的积极参与并促使其能良好的融入,最终有效的帮助了矫正对象解决部分问题。同时,在介入过程中充分运用同理心并能做到良好的共情,社会个案工作中一些的运用在服务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帮助社工与矫正对象在短时间内能够尽快建立关系,取得矫正对象的信任,也使得整个服务进展顺利,并卓有成效。

(二)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个案的问题及不足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这段时间,矫正对象情况有明显改善,矫正工作也颇有成效,但在各类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后期持续跟进的不足。在小昕这个为期两个多月的个案结案之后,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工作也就告一段落,没有再继续针对矫正对象进行一个持续跟进评估的过程,这一点是值得反思的,社工介入服务结束,但矫正对象的监外服刑期还未结束,应持续跟进以了解他是否能够正常回归并适应社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工矫正人员的不足,无法保证个案跟进时间的有效延长,只能将服务控制在一定期限内结束从而保证结案。

2.在整个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针对矫正对象所制定的服务计划方案不够完善全面。在前期的个案接触中应该增加个案面谈的次数,以便加深社工与矫正对象的关系,更加有利于后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有关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如在此个案中面谈的次数仅一次,第二次的书信沟通缺少矫正对象的回馈,后期也没有增加个案访谈次数,这样使得社工不能及时直观的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态度的变化,对其信息掌握也不够充分。

3.在矫正工作者队伍组建中,主要由社工与司法工作者构成,但在责任分工及责任主体方面都有所混淆不够明确,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应减少对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并且他们开展工作所运用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这对矫正对象会有一定影响,比如本文案例中的小昕,性格的敏感使他不易相信他人,很难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因而有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人际关系改善方面的问题,但工作者由于专业理念、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会对矫正对象产生不同影响,司法人员的严厉会加深服务对象的防御机制。

(三)完善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个案的建议

1.引进社工矫正人才,扩充矫正人员队伍,以保证有充足的人力能够持续跟进每一个个案。主要可以通过在政策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社会工作者社会保障制度;各机构可以对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只有一支专业社工队伍才能支撑起社会工作介入矫正工作的整个服务进程。

2.完善服务方案,丰富工作方式与方法。在社工与矫正对象初步接触或是后面的个案访谈中,可以不局限于问答访谈的方式,而是在矫正对象进行社区服刑的日常工作中,社工通过与他共同工作,在情境中与之沟通交流并了解信息等,这样有助于双方建立彼此互信的关系,同时也为后面工作的开展做良好铺垫。

3.社会工作者与司法工作者有明确责任分工,相互配合,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社工在介入中应持续跟进至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时间结束,即监外服刑期结束,避免结案后的矫正对象在司法工作者不了解社工专业理念的严加管教下回到原来的状态。

四、结语

本文是在暑期专业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并参与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小昕的案例让我获得关于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一手资料,并在访谈与观察中收获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据此而设计制定服务方案,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六步来跟进实施此个案,并在社工介入的两个月时间里开展了个案、小组、社区等活动,有效矫正了小昕的行为,实现其态度的转变、与父亲的相处方式等,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心理社会模式和家庭治疗模式有效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与家人关系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自我的成长等。能够积极融入社区,适应生活回归社会。在结案评估时,小昕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有目标,乐于与人沟通,能够信任他人,也能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形象。通过这个典型的社工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案例,为我国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的结合提供具体可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Belinda Rogers McCarthy.Community-BasedCorrections[M].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1

[2]Todd R.Clear,R.Dammer.The offender in the community[M].WadsworthPublishing company.2000

[3]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6.4

[4]范典.浅议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J].职业圈.2007

[5]荣云.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介入研究——以苏州市沧浪区为例[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刘楠.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马肖曼.社会工作介入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案例研究——以A市X社区为例[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邹四海.个案工作方法在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市X社区为例[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张秋.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及路径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5.

[10]邹晓强.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介入——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邓蓉.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介入[J].云南社会科学.2007

[12]王佳书.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J].科技资讯.2013

[13]闫静洁.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4]孙静琴.试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方式和途径[J].行政与法.2009

[15]王伟.试论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中的介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

[16]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云文静,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硕士在读,目前就读于长春理工大学MSW,本科毕业于山东省团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曾在2015-2016年于台湾东海大学交换学习,对两岸社工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并且收获颇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