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餐厅变成国有餐厅!巨无霸还是那个味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严阵以待游戏配置 麦当劳餐厅变成国有餐厅!巨无霸还是那个味吗?

麦当劳餐厅变成国有餐厅!巨无霸还是那个味吗?

#麦当劳餐厅变成国有餐厅!巨无霸还是那个味吗?|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历时九个多月的麦当劳在华寻找投资者一事,终于水落石出。1月9日,中信集团发布公告,称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成为麦当劳未来二十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约161.4亿港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不过,新公司具体股价和名称仍在商议中,尚未对外公布。

据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介绍,目前30%的麦当劳餐厅已经是特许经营,另外的70%直营餐厅全部归属于新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原先特许经营的餐厅保持不变,还由当地的特许经营人经营,但运营等情况将直接向新公司汇报,新公司也会给一定的资源扶持。

有资深人士表示,麦当劳出售中国特许经营权,对于已经出现亏损的麦当劳本身的餐饮业务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但是靠转让费可以使得2016年全球营收由负转正。而中信可以通过麦当劳将三四线亏损的地产盘活,抬高周边门店租金,进而通过转让麦当劳门店获取盈利。

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将持新公司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20%股权。交易完成后,中信实际控股麦当劳中国,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将分别来自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麦当劳现有的管理团队会保持不变。

对于为何选择中信集团和凯雷集团成为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战略伙伴,麦当劳中国方面称,首先,中信及凯雷财务实力雄厚,投资领域十分广泛;第二,中信深耕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市场,对两地都有深入了解;第三,中信拥有深厚的政府网络和资源;第四,中信和凯雷拥有广泛的地产网络,包括中信地产、万科、华润置地、中海发展等,为麦当劳快速开店提供强大后盾;第五,中信和凯雷有数字化战略的合作网络,包括数字化、供应链和大数据的重要资源;最后,中信、凯雷和麦当劳一样,都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也将和麦当劳一起坚守以客为先、食品安全第一的经营理念。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中信控股新公司对双方来说是双赢,中信有社会资源,对麦当劳进军三、四线市场拓展门店数量有帮助,而麦当劳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其优势。

据了解,中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其旗下的中信股份是香港恒生指数最大成分股之一。截至去年,中信股份的营业收入为港币4168亿元,净利润为港币418亿元。就在不久前,中信集团旗下淳信资本刚刚以9.5亿元的价格收购统一集团手中的健力宝100%股权。

“消费需求将成为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此次合作是中信布局消费领域的一个良好机遇。”中信股份表示,“麦当劳庞大的网络和消费群体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将有助于中信业务的未来发展。”

首农集团幕后分羹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资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表示:“我们将和现有管理团队以及包括北京首都农业集团等众多合作方紧密合作,不断拓展和改进业务,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曾经是麦当劳中国竞买方的首农集团,在最新的合作方案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属于北京国有企业的首农集团与麦当劳可谓颇有渊源。首农是麦当劳在中国最早的股东,拥有麦当劳北京公司50%的股权和广州三元麦当劳25%的股权,曾作为独立方参与了麦当劳在华经营权的竞购。此外,首农旗下的华都肉鸡、三元牛奶等产品都与麦当劳的餐单相符,双方合作已有25年之久。

但为何最后选择和中信联手竞购?

据首农电商CEO李志起透露, 2016年10月,中信集团战略投资委员会同意入股首农2016年组建的资本平台“首农股份”,未来将在包括麦当劳在内的农业、食品、餐饮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对此,有资深人士分析称,首农在竞购优势上远不如中信,但中信如果投资首农,就能控制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消费端的全产业链,实现利润最大化。

麦当劳靠中信扭亏为盈?

今年,百胜、麦当劳等洋快餐企业纷纷通过股权转让或出售特许经营权方式引入中国市场战略投资者。专家分析,洋快餐在中国市场的策略都作出重大调整,转让押宝特许经营,原因是其在华业务的萎靡不振,因而希望借此转嫁业务风险。

麦当劳第二季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实现营收62.65亿美元,同比下降3.5%;净利润为10.9亿美元,合每股利润1.25美元,下降了1%,其中包括战略费用总计为每股亏损0.20美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之所以赶在一月初完成出售,将所有的门店变现,是因为大量的资金引入才能使麦当劳2016年全球营收由负转正。但这对麦当劳本身的餐饮业务不会有太大的改观。而面对长期的困境,他表示,目前的特许经营只能解决现在的困境,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随着品牌贬值和房租等运营成本的增加,麦当劳除了中国,其他地区的直营也要改成加盟店,这是把重资产转型成轻资产的市场避险的行为。

而对于特许经营与直营主要区别,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主要在于内部管控体系和毛利率两方面。加盟模式虽然毛利率不如直营,但可以把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并收取加盟费和品牌服务费。

洋快餐的中国资本

引入中国投资者也有利于分散风险。除了宏观经济不佳外,外资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得不到改善,各种成本的上升,大大超过了业务增长的速度。就在不久之前,另一洋快餐肯德基也引入了中国资本。2016年9月,拥有肯德基和必胜客等餐饮品牌的百胜餐饮集团宣布,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拟斥资4.6亿美元入股百胜中国业务,“洋快餐”背后的资本开始加速本土化。此外,连锁快餐巨头汉堡王日前也表示,他们也在寻找适合的中国投资者,“在中国扩大投资,如果能有中国的资本参与,是不错的选择”。

从全球范围来看,麦当劳的发展领先肯德基。目前,麦当劳在121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3万家店,肯德基(含必胜客)在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连锁店数约为1.1万家,仅为麦当劳的三分之一。麦当劳在全球的营收是肯德基的两倍,利润则是肯德基的3倍到4倍。

但这一实力对比在中国内地却截然相反。百胜中国拥有8200家餐厅,其中肯德基店铺数量接近5000余家、必胜客近3000家;而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店铺数量总共才2400家,不足百胜中国的三分之一。

在福喜事件后,麦当劳在华业务受到打击,业绩增长乏力。麦当劳迫切希望引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投资者,来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根据麦当劳此前公布的计划,未来5年,麦当劳中国计划每年新开设约250家餐厅。(责编:小糖)

链接

麦当劳否认有意退出中国

早在2016年3月,麦当劳方面宣布要出售其亚洲地区的特许经营权,其中包括内地和香港20年的特许经营权。当时有观点指出,麦当劳是有意要退出中国市场,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不佳。

公开资料显示,因涉及到行业食品安全事件,自2014年后,麦当劳在中国的同店销售曾经连续多个季度下跌。

不过,麦当劳方面1月9日表示,目前中国业务非常健康,同店销售已实现5个季度的增长。“中国市场是全球的增长引擎,麦当劳中国业务持续稳健增长。与中信方面的交易,是为了实现更迅速的决策、更快速的学习和更强有力的餐厅增长。”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表示,未来五年,麦当劳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设1500多家新餐厅。

许颖婷还指出,麦当劳全球将会持有新合资公司20%的股份,这也表明了麦当劳参与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愿望。

目前,百胜集团旗下肯德基品牌在中国已经布局了5000余家门店,而麦当劳在中国的拓展一直较为谨慎,很多城市的渗透率并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快餐这一市场此前曾被贴上“饱和”的标签,欧睿信息咨询公司早前的预测指出,到2019年中国快餐市场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4%左右,不到十年前增速的1/3。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快餐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不过,麦当劳方面表示,三四线城市是其一块相对空白的市场,是可以发展的。“麦当劳中国2017年业务计划(包括新开餐厅、拓展外送服务以及未来2.0餐厅部署等)将继续执行,预计在2017年年中将宣布2022年发展愿景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生当中努力固然重要,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八十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是很多人不敢。

九十年代初买支股票就能挣钱,可很多人不信。

九十年代末贷个房子就能马上挣钱,可很多人不买。

1998年马化腾开QQ,让你注册,你不注册!现在一个5位数的QQ价值几万!

2003年马云说开淘宝不要钱,让你开店,你不开店,10年间淘宝造就了无数亿万富翁!

2009年曹国伟开微博,让你开通,你不开通!如今一个微博搞笑排行榜一年净赚1500万!

2017年做微盘投资,这次机会,说好了不再错过!

你记着,在中国,不管干什么,赶早不赶晚。别人不敢干的时候,你干;别人都干的时候,你撤。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