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了!今天,缅怀这位福建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严复的简介资料有哪些 100年了!今天,缅怀这位福建人

100年了!今天,缅怀这位福建人

2024-07-15 16: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严复(1854-1921)

中国近代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是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的大学者,疾呼“救亡图存”,警醒沉睡的中国,主张变法维新,挽救国家沉沦;他积极倡导全体国民素质教育,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首任北京大学校长,参与创办并兼任复旦公学校长、安徽高等学堂校长和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培养出众多人才;他又是杰出的翻译家,以优美典雅的古文,翻译西方八大名著,提出“信、达、雅”三字诀,确立了译学轨范。严复一心爱国忧民,以非凡的见识引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梦想振兴民族和国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百年过去了,严复的名字,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星空上,

依旧闪耀着特别明亮的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曾十分重视,

严复思想的研究和弘扬。

1993年,在福建及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为《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写了序言;1997年12月,他为“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

2001年11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自主编了《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并写了序言,对严复的爱国情怀和启蒙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专程到三坊七巷严复故居参观。故居内,“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读史数行泪,看天万古心”,一行行泣血之作,总书记凝思着、感叹着。“这几个字还在这儿。”习近平总书记指着墙上的两行字:“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

总书记在严复故居参观考察(新华社 摄)

回顾严复的生平,

从海军留学生到翻译大家,

从顺境而长的福建少年,

到中国近现代潜心西方学术的第一人,

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成绩优异

入选第一批留学生

1854年1月,严复出生在福建侯官(今属福州)。年少的严复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放弃科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严复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走出国门,成为首批海军留学生。

1867年至1871年间,建设中的福州船政学堂资料图

1877年,严复与船政学堂毕业同学共12人,被选派赴英国深造。国外各种业已成熟的思想理论和五花八门的学术新潮,为严复维新思想的酝酿和形成提供了重要养料。

严复在留学英国期间,更加深入和全面学习航海的专业知识,心怀救国的理想抱负。

02

学成归国

福州船政学堂任教

1879年9月底,严复学成归国,先应聘至福州船政学堂任教,后被调至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等职务。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严复感受到了国危民困的切肤之痛。他深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愤而翻译西方的思想名著,希望通过宣扬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启蒙更多的国人。

第一批留英中国学生与外国师生的合影

03

翻译著译

希望救国图治

1897年10月,严复和友人夏曾佑在天津创办《国闻报》,通过报纸呼吁改造社会、救亡图强。他亲自撰写大部分社论。不久,严复在《国闻报》上连载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

在天津《直报》上,严复一连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以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为武器,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

从1896年起到1908年间,严复先后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自由论》)和《穆勒名学》(前半部),甄克思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耶方斯的《名学浅说》。再加上《天演论》,8部译作近两百万字,西方的进化论、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有了相对完整的呈现。

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便是《天演论》。1859年,达尔文著成了《物种起源》一书,强调了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在西方思想学术界引起轰动。

而在达尔文的著作面世之前,另一位著名学者斯宾塞提出了一种类似于“自然竞争论”的社会学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种有机体,个人对私利的追求最终将达成集体的最高利益,因而政府不应该干涉社会事务,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了。这两者构成了严复翻译赫胥黎的相关知识背景,也是他“改做”《天演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严复并没有对原书照搬直译,而是根据需要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以自己的理解改名为《天演论》,内容上有所增减,且多有“按语”形式的借题发挥。

《天演论》

对原著者的观点,严复并不完全赞同。他抱着“唯我所需”的态度,在不同的观点中进行选择、提炼,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强调无论是草木虫鱼还是人类,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只有自强、进取,才能生存、发展,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

民族的自决自救、奋发图强,是《天演论》所演绎的主旋律。

《天演论》

除此之外,严复 对日本译词也采取批评的态度,如好用赘词。他和当时许多学者一样,在翻译之时不得不利用部分源于日本的翻译词,但他却常常修正日本的翻译,或另铸新词,企图取而代之,为了抵抗日制汉语词汇,严复先生从古籍中找寻对应汉字翻译了众多词汇,例如逻辑(logic)、内景之学( physiology , 生理学) 、 验之科( anatomy , 解剖学) 语科(rhetoric , 修辞学) 、 字学( philology , 语言学或文献学) 、主语(subject) 、 谓语(predicate) 等,

04

《天演论》出版反响巨大

鲁迅对此如痴如醉

《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天演论》发表产生的冲击波不仅在当时,而是影响了几代人,并奠定了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地位。

当时,《天演论》在年轻的鲁迅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让他如痴如醉,他痴迷此书到了什么程度呢?他能够流畅地背诵书中一些篇章,在东京留学时,曾和好友许寿裳“二人忽然把第一篇《察变》背诵起来了”

胡适是这么说的,“在中国累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民报》则说,“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05

鼓励教育

企图打开民智

那个年代,严复即已认识到,这一切都必须“从娃娃抓起”。故此,他效仿西方的重视教育,大力办校,积极帮助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办学。

他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20余年,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20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严复鼓励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民智”。现行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可以被认作是严复的首创。

06

担任北大校长

多方筹款助北大渡过难关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废八股、兴西学”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成立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严复被正式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接管大学堂事务。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自然而然就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位校长。

严复刚接手京师大学堂时,大学堂处境艰难,名存实瘫。除去缺少办学经费外,由于民国初期的政治派别斗争异常纷乱,严复感到难以自全,“极难对付”。他一方面采取了归并科目,精简机构等措施来缩减开支,另一方面,他上书议会,反对财务部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紧缩办学经费。

孰料最后等来的是教育部下达结束北京大学的命令,称“大学校自开办至清末,凡历十余载。中间更经丧乱,因陋敷陈”,“学生之班次虽增,陶植之成绩未著”,“政体既变,各方对大学咸有不满之意”。

教育事关国运,不可不办。在英国留学的数年,严复已经认识到,欧洲坚船利炮背后,是一整套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教育,正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为了传递有效信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为了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更为先进的社会文化。

资料图

严复写下《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直呈当局并向社会吁请支持北京大学办学。同时写了《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呈给教育部,详细阐明创办新式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与改革措施,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的办学思想,要使北京大学成为“一国学业之中心点”。

严复向教育部进呈的《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

严复为寻求北大生存与发展所作努力,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的同情与支持。最终,由蔡元培主持“全国临时教育会”撤销了拟将北京大学停办的原决议,并参照严复的意见,提出九条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财政的困窘局面,严复又一次为筹款奔波,终于从华北银行借得20万两银子,使北大再次渡过难关。

由于严复的学问和声望在海内外有相当影响,同年,英国教育会议宣布承认北京大学及其附设的译学馆均为大学;伦敦大学也宣布承认北京大学的学历。北大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由此奠定。

虽然严复真正掌管北大的时间很短,仅8个月之久,但在北大的百年史中,这几个月的意义却事关生死存亡甚为关键,严复为北大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7

临终之时

仍告诫以国家为重、 以群体为先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

须勤思,而加条理;

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

——严复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他回到福州养病。1921年,严复总结自己的生平,并写下《严复遗嘱》。这位一生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老人,在遗训中仍将国家之事摆在第一位,他要儿女们时刻牢记中国人当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礼仪规范为根本,以国家为先,以群体为重。这种家风家训,是沉淀在严氏后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更是拓宽严氏家族成员生命广度与深度的重要基石。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住宅去世。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内的严复铜像

严复年谱

1859年 在家塾读书

1866年 以第一名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 奉派赴英朴茨茅斯学院,后转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

1879年 回国,赴福州水师学堂任教

1880年 李鸿章电召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890年 升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

1895年 7月在天津创办俄文馆,任总办并亲自拟订课程;11月协助张元济在京创办通艺学堂

1900年 7、8月间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个名学会,并任会长,系统地演讲名学(逻辑学)

1902年 任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

1905年 接受马相伯邀请筹办复旦公学

1906年 3月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校长),12月继任复旦公学监督(校长)

1907年 6月辞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之职

1908年 4、5月辞去复旦公学校长之职

1911年 学部奏设中央教育会,张謇为会长,严复为该会成员

1912年 3月就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5月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总监督改为校长,严复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10月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此后结束了主持教育的生涯

1913年 6月与梁启超等人发起组织孔教公会

1921年 10月在福州郎官巷寓所逝世

用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

他,值得被每个中国人铭记!

来源:海峡网、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严复翰墨馆、福建纪检监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新华社等

编辑/宝蓝

校对/斯威

校审/周伟亮

来源:海峡网、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严复翰墨馆、福建纪检监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新华社等

编辑/宝蓝

校对/斯威

校审/周伟亮

推荐关注

放眼看世界

缅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