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能抱起100斤的人,却抬不动80斤的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两百斤相当于什么 为什么我们能抱起100斤的人,却抬不动80斤的水?

为什么我们能抱起100斤的人,却抬不动80斤的水?

2024-07-13 09: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由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提供,ID:steamforkids】

来源 | 《万物》等

编辑 | Mirror

为什么我们能抱起100斤的人,

却抬不动80斤的水?

500

相信对大多数男生来说,抱起一个妹子可以说是轻(le)而(yi)易(zhi)举(ji),但要是换成两大桶饮用水,恐怕就吃不消了。

所以是妹子比两桶水轻吗?

一个平均体型的女生,体重100斤很正常,而常规桶装饮用水的重量大约在40斤,两桶就是80斤,这么一算,一个妹子实际上比两桶水更重。

难道是仙女们强化了男生的力量值?

500

你把妹子换成等体重的汉子结果也是一样的,就是坚持的时间肯定差很多。他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二者都是有自由行动力的活人。

只要你是在对方接受的情况下将其抱起,他自然会配合你的施力点,自动调整姿势,增大受力面积,让重量合理分散,比如双手绕sshihi住你的脖子,弯曲膝盖,控制腿不乱晃,这样重心就能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让你更好掌控。

但对于没有意识的身体或相同质量的物品,你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把控了,这时候还能轻松抬起,那才是真的壮士。

为什么手机不插卡

也能拨打紧急电话?

500

 图源:pixabay

当我们按下通话按钮,手机会发射出无线电信号,附近的基站接收到信号后,还需要互对“暗号”,只有手机用户信息与运营商那里的信息相匹配,并且没有欠费,才能接入通讯网络,拨通电话。

而手机用户信息正是储存在小小的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中,它不仅保存着你的通讯录,还有加密的用户认证信息,相当于你在手机里的身份证,离开了它,运营商就认不出你这个客户,也没法为你接通电话服务(要收钱的嘛)——除了紧急电话。

无论插没插SIM卡,只要有电,手机总会保留着紧急电话功能。说好的需要对暗号呢?都紧急了,还对什么暗号,直接快速通道啊!运营商都会对紧急电话设置更高的优先级,让它可以跳过认证过程,直接接入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拨打紧急电话也必须连入通信网络,通俗点说,就是要有信号,因此在完全没有网络覆盖的荒郊野岭,你还是打不了紧急电话。

如果只是你所使用的运营商在这片区域没有网络覆盖,或网络信号太差,紧急电话也会为你自动连入其他运营商在此处覆盖的网络,这就多亏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让各个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在基于协定的某些情况下可以互相开放。

如果你要去的地方有长时间完全失去信号的风险,最好准备个卫星电话或跟小伙伴使用对讲机。      

跳水运动员是怎么压水花的?

500

 图源:pixabay

同样是落水,我们跳下去是狼狈地水花四溅,但跳水运动员却能无比优雅,连水花都开得很温柔。

“教练,我想学这个!”

那这份顶尖跳水运动员的“秘籍”请收好。

当物体撞击液面时,液体的物理性质和物体的状态都会影响水花的最终形态。对于跳水运动员而言,泳池液体都是普通的水,想“点水成酱”是做不到的,那么能改变的就只有运动员本身的状态。

运动员接触液面那一刻的速度和姿势尤为关键。速度越大,传递给液面的动能越大,水花也会飞溅地越厉害。然而,跳台的高度是一定的,运动员最后到达水面的速度都差不多。所以影响最大的还是运动员入水瞬间的姿势。

即将到达液面时,跳水运动员总是会把双臂向前并拢,绷直身体,竖直地落入水中。过去,人们以为把手掌合拢垂直于水面,让整个身体呈流线型的姿势最能减轻水花,但后来研究者们用实验证明了,双掌平行于水面的效果反而更好。

在一组计算机模拟实验中,研究者用楔形物体和方形物体模拟手掌合拢和平行水面的两种状态。结果楔形物体溅起的水花向着阻力较小的两侧斜面升腾,而在方形物体的撞击下,周围水流更多的是横向运动,溅起的幅度要小许多。

500

楔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入水时对液体施力情况分析 | 图源:QIAN, J., ZHANG, S. and JIN, H. (2010)

另一个研究团队则是用真人进行实验,他们分析了不同手势(如下图)下水花飞溅的情况。最终结果也表明第4种双掌平行于水面的手势得分是最高的。并且,落水之后,运动员还会继续在水中翻转,把原本集中的气泡驱散,以消除大水花。

500

测试4种入水手势,最后一种水花飞溅程度最小 | 图源:V.Yu. Karpov et al ,2018

这两点技巧也是顶尖跳水运动员们分享的经验之谈。秘籍得到了,运动员的身手哪里领?      

宇航员在太空中怎么区分上下?

500

图源:pixabay

在日常生活中,上下左右,东南西北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向,但这一切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一旦脱离地球来到太空,失重的状态会让我们丧失方位感。尽管如此,在太空中我们依然可以定义上下。

想一想我们平常是怎么区分上下的——朝天是上,向地为下,从树上掉落的苹果总会向下砸到地上,或者砸到牛顿头上(此剧情可能并非史实)让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我们对地球的引力对它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对我们的引力则把我们的双脚“锁定”在了地面上,让我们有了上下之分。所谓的上和下,本质上就是背离地心引力和顺着地心引力的两个方向。

引力在太空中同样无处不在,各种天体都会对宇航员产生引力,只是有远近大小之分。如果一个宇航员在靠近月球的位置,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最大,他的下就指向月球质心,上则是相反方向。

如果宇航员没有靠近任何天体,而是悬浮在太空中,还是可以将对他引力作用最大的方向定义为下方,这个作用力来源要么是足够近的天体,要么是质量足够大的天体,比如太阳。即使飞出太阳系,这种定义方式也同样适用。

但在实际太空任务中,如果引力没有大到能让宇航员感受到足够的牵引力,还是以周围参照物的位置来定义上下左右更为便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