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两伊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天朝的崩溃》

《天朝的崩溃》

2024-07-09 18: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批判,正是他避免重蹈覆辙的坚实保证。 ——茅海建

这几年,国际形势紧张的新闻层出不穷。国界之外硝烟四起,贸易战争、科技封锁、芯片断供、外交冲突屡见新闻热点。

国内之中强烈谴责、义正言辞、严正声明,成为大众所追逐的热词。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的100多年的时间中,人们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和国家荣耀。

伯恩斯坦说:“贸易让国家变的富强,也让国家变得脆弱。”

目前国家关系硬脱钩的风险可能会比1840的时候更巨大,也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百般蹂躏,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中国人的心理开始了巨大变化。

可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今天依然需要时刻被提醒。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和世界之潮流。

历史过去了一个半世纪,那些困扰人们的老问题还依然存在。

“为什么美国佬那么敌视我们?”“为什么欧盟总学不会合作?”“为什么总有国家与我们唱反调?”

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只是与一个半世纪之前换了一个历史背景和时间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确实犯过错误。

我们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向历史学习,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

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来看看与一百五十年的今天,有哪些情形是如此的巧合。

传统文化

鸦片战争之前,中华文明独立发展,以其强大的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在东亚地区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

今天依然流传着韩国是明朝遗风,日本是大唐遗风的说法。尽管中原王朝自古以来与外界联系如缕不绝。

先前外来文化进入中原文化,需要经过中原文化的改造,成为中原内在文化的一部分,才能被中华文化接受。

长期以往,中国人的视野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姿态,环顾四宇,中原仿佛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地大物博,应有尽有。

这种观念在清王朝达到顶峰,并依靠清八旗制度的能征善战,收拢吐蕃、团结蒙古、改土分流、抗击胡人,成就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大致样貌。

由于清王朝的强盛,逐步将对外的“天朝体系”发挥到了极致。

在“天朝体系的”的概念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反映了中国对周边国家以“天朝上国”自居,又显示出了中国人当时的视野格局仅仅局限在东亚。

接受清王朝朝贡,受清王朝册封,跟清王朝往来的国家称之为藩属国,从命名上来看这些国家都要劣于中国一等。

至于藩属国以外的国家,皆为 “化外蛮夷之邦”。

直到后来更西的欧洲化为“蛮夷”到来,和东亚邻居日本的全面强大,也未打破中原天子与臣民的“天下共主”观念。

根据儒家礼仪,只要愿意向清王朝朝贡的国家,才能与之正常的交往。

对于对外通商这件事情,本来有利于国内沿海人民的生计,却被清王朝视为是一种对蛮夷的施惠,一种“怀柔蛮夷”的策略。

“天朝体系”让中国成为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

由于长期这种无可争辩的优越感,再加上从下到上对国境之外对其他文化的漠视和排外,是中原文化在自己假想的强大和优越中越陷越深。

今天,似乎这种优越感从网络到民间依然随处可见,我们不要忘了今天生活的巨大改变是改革开放后的成果,在之前人均GDP比临近的朝鲜还要低。

然而,这只是能外在看的见的。40年的发展是否里子也如一致?

对外态度

早在乾隆年间,英国女王派遣马戈尔尼使团仿中,带来了西洋的车辆、钟表、武器,希望能跟这个东方大国建立起平等互惠的友好关系。

乾隆皇帝依据天朝制度,将其当做朝贡使者前来对待,结果不欢而散。在乾隆的时代背景中,没有平等体系的对外交往。

而清王朝拒绝接受已经成为国际交流惯例的平等外交这一套。

戏谑的是故事还没结束,大清王朝对当时大英帝国的羞辱还未结束,直到70年后英国人自己发现被受到了更加侮辱的对待。

70年后的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神奇的发现当年马戈尔尼使团的东西尽然原封不动,仓库里面竟然还有滑膛枪和火炮。

英法侵略者震惊缺枪少炮的大清帝国没有运用枪炮来进行战争,更震惊统治者的迂腐统治所导致的愚昧无知。

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额尔金勋爵指挥的英法联军在突破圆明园之际与咸丰皇帝就跪拜礼仪之事谈判破裂,最终为了惩罚咸丰帝烧毁了他的出生地——圆明园,而北京城完好无损。

1834年,英国有了驻华的商事领事,但是清政府并不承认其官方地位。

对于19世纪的世界来说,平等尊重的外交礼节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共识,西方国家在贸易、外交和军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外事礼节。

当然,“狂热情绪”从不会消弭,以民族主义为借口大行自私之事的人在今天依然随处可见。

再启示

清朝傲视天下的观念,来自于自身对自己形势的错误判断,对外界的变化视而不见。

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也造成了中原统治者相信自己就是永远领先世界的。18世纪的康乾盛世将中国的经济、军事、版图带到了中原文化最强盛的时候。

无法想象的是在农业社会的康乾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目前现代社会的两倍,人均粮食1600斤。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生产力之高效,令西方望尘莫及。

可是西方产生的技术,一传到东方来,就出现“水土不服”。

经商贸易在本土农本主义面前是舍本逐末,追逐利润在儒家名教面前是小人之举,财产制度在“莫非王土”面前是蛮俗夷风,那些西方的技术用品也被称之为奇技淫巧。

正是这些对西方技术理念的排斥、对东方物产资源的极度自信,导致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百姓,对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误判。

而这种误判忽视了中国自身已经落后于世界之流,中西方之间的差距已经由之前的中方领先西方,到中方全面落后西方。

令人可怕的是,清王朝的固有观念,让民族深陷劫难。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势,让人陷入误判。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世界的潮流发展是多向维度的。也许我们暂时领先了,也许我们在某一方面领先了。

但是不要忽视一些改变,永远要关注双方的均势变化,特别是一些隐藏的关键变化。这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不要沉浸在永远强大的错觉中,更危险的是那种自以为是的错觉。

何况,今天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之流,独善其身了。

保持谦卑、保持好奇,喜爱阅读之事,常怀思考之心。期待与爱阅读、爱思考的朋友共同交流专做读书笔记的公众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