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遗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 丝路遗珍

丝路遗珍

2024-07-10 0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设立在中原地区护卫汉朝都城,以及自洛阳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遗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该遗址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防御制度。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隋唐时期东都洛阳城的城门和街区遗址,遗存主要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天街遗址、里坊遗址、水系遗址。该遗址是公元7至10世纪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汉唐时期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遗存主要包括石灰岩质古道路面、路旁蓄水设施。崤函古道是丝绸之路长期、长距离交通保障系统的珍贵物证。

陕西省(7 处)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汉长安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西汉都城最重要的宫殿。未央宫宫城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积4.8平方公里。主体宫殿建筑群前殿位于宫城中部略偏东。前殿以北为椒房殿、中央官署以及少府等皇家建筑。宫城西南部为皇宫池苑区,有沧池等遗存。宫城北部分布有皇室的文化性建筑天禄阁、石渠阁等。该遗址是汉通西域的决策和指挥中心。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建筑遗存。始建于634年,是唐代帝王常住的主要宫殿,遗址总面积3.42平方公里。主要遗存包括丹凤门等宫门,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望仙台等建筑遗址,太液池、龙首支渠等水系、桥梁遗址。该遗址见证了唐代农耕文明鼎盛时期的发展水平以及唐王朝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大雁塔】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又名大慈恩寺塔,是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始建于652年,通高64.1米,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此外大雁塔也是佛塔这种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

【小雁塔】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又名荐福寺塔,始建于8世纪初的唐景龙年间,为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像而建。小雁塔呈方形,为15级密檐式砖塔,现存13层,高43.38米,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

【兴教寺塔】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3座塔呈“品”字形排列于兴教寺院内,玄奘墓塔居中,弟子墓塔陪侍左右,其中玄奘墓塔建于669年,通高约21米,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839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一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

【彬县大佛寺石窟】

位于陕西省彬县城关镇,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现存石窟116个,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该石窟是盛唐时期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地区中国式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其大佛形象以阿弥陀佛取代释迦摩尼,展现了佛教东传至中原后的中国化。

【张骞墓】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墓葬。据载,张骞墓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现墓园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5米,南侧为张骞墓纪念馆。该墓于1939年由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发掘,出土刻有汉隶“博望造铭”封泥,确认为汉代博望侯张骞之墓。

甘肃省(5 处)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现存公元5至13世纪建造的198个佛教窟龛,7000余身泥塑造像,1000多平方米壁画和瑞应寺、舍利塔等遗存。麦积山石窟以其明显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等遗迹,影响广泛,成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

【悬泉置遗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驿站遗址,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各种邮件和信息,迎送过往使者、官吏、公务人员和外国宾客。遗址面积22500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4675平方米。遗址包含汉代悬泉置的完整建筑群落遗迹,出土文物丰富,包括简牍文书、帛书、纸质文书、丝织品、农作物等7万余件。

【炳灵寺石窟】

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始凿于西秦,现存窟龛185个,雕像776尊,壁画912平方米,石刻题记62处。炳灵寺石窟因高达27米的171窟大佛和169窟6号龛保存的迄今在中国佛教石窟寺内发现的最早的“建弘元年”墨书纪年题记(420年)而闻名,是佛教初传入汉地时中国早期石窟面貌的特殊证据。

【玉门关遗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遗存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简牍文书和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工具、粮食、陶器、漆器等。

【锁阳城遗址】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城址年代约为公元7至13世纪。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群和塔尔寺遗址。该遗址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 处)

【克孜尔石窟】

位于新疆拜城县,是3至9世纪开凿于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佛教石窟寺,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的佛教石窟寺遗存。现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万平方米。壁画题材内容丰富,主要反映“惟礼释迦”的小乘佛教思想,晚期洞窟出现了“千佛”等大乘佛教内容。克孜尔千佛洞是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

【高昌故城】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第一大中心城镇。城址包括外城、内城和“可汗堡”三重城。城址内分布有大量宗教建筑遗址和房屋遗址。高昌故城曾是西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展现了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与传播。

【苏巴什佛寺遗址】

位于新疆库车县,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库车河东西两岸的冲击台地上。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总面积约20公顷。遗址包含有佛殿、佛塔、僧房、洞窟等建筑。地面建筑均由土坯垒砌而成。出土有舍利盒、丝织品、古钱币、陶器、木简等。苏巴什佛寺遗址于3至10世纪持续沿用,是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

【交河故城】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时代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主要遗存包括城址、沟北墓地和沟西墓地,以及城址和墓葬中的大量出土文物。整座城市的建筑,利用自然地势,从原生土中或掏挖窑洞、或减地为墙,再辅以少量的板筑干打垒而建成,规模宏伟,保存完整。交河故城见证了唐代“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路交流的重要保障。

【克孜尔尕哈烽燧】

位于新疆库车县城西北12公里的盐水沟台地上,烽燧残高约13米,东西长6.5米,南北宽4.5米,平面呈长方形,由基底向上逐渐收缩呈四棱台状。克孜尔尕哈烽燧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代设在天山南麓交通沿线的军事警戒保障设施,是西域地区丝绸之路交通沿线诸多烽燧中至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代表性烽燧,对研究丝路交通、军事通讯、文化、建筑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北庭故城遗址】

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时代为公元7至14世纪,曾是唐代庭州、北庭都护府、北庭节度使的治所。遗址主要包括北庭故城城址、城址西部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两部分。北庭故城形制、布局和构筑特点除具有唐代中原和回鹘时期的风格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外两重城,城外四面环水的布局,这种形制在新疆古城建造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哈萨克斯坦(8 处)

开阿利克遗址、塔尔加尔遗址、阿克托贝遗址、库兰遗址、奥尔内克遗址、阿克亚塔斯遗址、科斯托比遗址、科斯托比遗址

【塔尔加尔遗址】

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遗址时代为公元8至13世纪,是伊犁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见证了该地区在中世纪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

吉尔吉斯斯坦(3 处)

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建于公元10世纪,是中世纪时期楚河流域最大的城市之一,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中心。该城拥有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城中陶制供水管路长达数千米。布拉纳塔为该遗址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筑,建于公元10至11世纪,现高24米,具有军事瞭望塔的功能。

海上丝绸之路

【合浦汉墓群】

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城东郊,是汉代合浦郡及合浦港的重要文化遗址。合浦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交易频繁。合浦汉墓博物馆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和地下墓室建筑实物展示两部分。由于汉代盛行厚葬,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众多,有铜灯、铜屋、珍珠玛瑙、瓷器、陶器等,约5000多件。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初期商品贸易往来与生产工艺技术交流的盛况。

【“南海1 号”保护发掘现场】

“南海Ⅰ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1987年被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上岸。“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它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等均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泉州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这里历史上是藩舶客航汇聚之地。作为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古代妈祖宫庙之一,泉州天后宫见证了妈祖地位不断上升、官方祭祀日益崇隆的历史过程。天后宫正对面是德济门遗址,曾是泉州老城的南门。德济门遗址内出土有南宋官办砖厂所制城砖及大量宋元时期印度教、景教、伊斯兰教、佛教石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泉州古城的重要商贸通道遗存。

文字整理:耿坤。相关资料引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主编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参考道的路网》申遗文本。来源:国家文物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