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深幽亭如画 绿荫秀丽鸟知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西南北叫什么名字 古木深幽亭如画 绿荫秀丽鸟知春

古木深幽亭如画 绿荫秀丽鸟知春

2024-07-12 0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武汉中山公园历史悠久,是一座文化休憩的公园,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以及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其中布局在公园中的亭子,有的在园林深处,有的在小桥之中,有的在名轩之上,有的还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风格各异的亭子也成为了中山公园的好处去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步入中山公园的正大门,沿着小河向左前行,就可见一红栏碧瓦的亭子屹立在一座桥上,这就是雨亦奇亭。它始建于1951年,原为“文化亭”,为文艺演出场所,后被人戏称为“爱情角”,是恋人相约之地,1984年由书法家黄松涛题名为雨亦奇亭,2001年于原址按原样重建。

经过两座小桥,继续前行,就是映霞亭。它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木结构树皮四方小亭,名为清风别墅,以后屡经修整,1950年改建为重檐桥亭,更名为映霞亭。2001年在原址按原样重建,全仿木结构。映霞亭建在映霞桥上,似风雨桥一般,连通一座小岛。

继续前行,过一小桥,是通往湖中央的一座小岛,这座岛上有一座亭子,名叫“灸心亭”。灸心亭原名“湖心亭”,1930年初建,为木结构四角小亭,名水心亭,1942年改建为湖心亭,以后虽屡经修缮,但基本维系外貌原状。1984年作家李尔重为其题名“灸心亭”。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该亭曾租给一间影楼搞婚纱摄影,1995年收回翻修后,改建成了会议室。此亭和连接它的落虹桥一道被列入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建设桥,就是中山公园最知名的亭子——张公亭。这是1933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的,由吴国柄工程师设计,亭高19.6米,地下地上六层石混结构,具有以园形和穹顶为特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其建筑设计特点都是带圆形的:外形是圆的,房间是圆的,每层的回廊是圆的,上面的小拱顶也是圆的。这种圆形的建筑,给人一种肃穆的压抑,又显得庄重典雅。亭内设有张之洞生平业绩展览,为公园的重要人文景观。张公亭有几幅对联很耐人寻味,其中就有“借汝朝南坐北景,住余种豆得瓜人。”这“种豆得瓜人”比喻张之洞的人生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从建筑学来看,建亭子的地方,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张公亭就对中山公园的景色有画龙点睛之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一处爱国教育基地,也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公园是抗战胜利华中抗战区举行受降仪式的地方,1945年9月18日,在中山公园张公祠(现为“受降堂”)举行华中战区受降仪式,由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代表中方接受日本冈部直三郎大将投降,受降日军21万,并立受降碑。此受降碑于1998年5月21日就是在张公亭的地下室发现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漫步前行,上一小坡,是一铁索桥。它建于1964年,1988年重建,桥长17米,宽2.1米,与留春湖上的胜春岛相连。“平湖胜景迷人眼,高阁风光入春图。”这就是具有皇家气派的胜春亭。黄瓦红廊下是一石桌,这留春湖边的“平湖秋月”意境之地,是一观景休闲的好地方。

经过中山公园的主路,向小山前行,就是深秀亭。它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树皮木结构圆形小亭,后屡经修缮,1984年重建。深秀亭原址为1928年建园时的“国耻亭”旧址。为何名为“国耻”?上面有一副对联:此亭乃国耻遗址;是处有壮士情怀。

“国耻”指的是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之所以名为“国耻”是为了纪念这段屈辱的历史。1928年日本侵略者在此屠杀过中国人,不忘国耻,奋勇向前,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用来警示后人。如今,在深秀亭看树绿、闻鸟啼、观人涌、听音柔正合其景,上面的另一副对联“古木深幽亭如画,绿荫秀丽鸟知春”正是中山公园美景的真实写照。

“如花似花别样好,似雪非雪凝枝香”。这一幅诗情画意的对联就在“雪凝亭”上。像这样类似的美景,在中山公园的“霁雪亭”、“胜游亭”、“峡风亭”、“迎辉亭”、“枕兰亭”和“飘香亭”等等均可见到。亭子不仅是中山公园的重要建筑和文人景观,而且中山公园亭子风格多样,有的除了在小桥上,还与轩相连,轩上有亭,亭轩一体也是一大特色。

在建筑学上,“轩”是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亭轩”是指有窗槛的亭形建筑。中山公园就有“啜茗轩”、“松月轩”和“四顾轩”等。

松月轩,1930年初建,原为木结构四角小亭,1947年重修,为二层飞檐,定名为“钓雪亭”。1951年改名为解放亭。1984年重建更名为松月轩。依湖而立与对面湖心亭相互映衬。

四顾轩,1935年重建于原“牡丹亭”旧址,为长方形石混结构,以花岗岩砌成,该建筑极尽拱券和爱奥尼复合柱的罗马建筑特征,同时又与其周边的规则式花坛共组典型的西式园林风格,为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

(图为作者和武汉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黄克勤在四顾轩赏景)

2011年3月,四顾轩被批准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环顾东西南北观八方美景,历览春夏秋冬赏四季鲜花”。进入中山公园正大门,经过棋盘山,右边前行就可看到这一景点。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菩萨蛮》,道出了亭子是一处休闲和心灵归宿的好地方,有空就常来中山公园的亭子坐一坐!思乡和别离这里也是一处寄情之地!图为中山公园全景图

更多精彩请“阅读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