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蔡邕的《女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汉的蔡邕读音 东汉蔡邕的《女训》

东汉蔡邕的《女训》

#东汉蔡邕的《女训》|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蔡邕,字伯喈,(公元133-192年)东汉陈留郡圉人(今河南开封圉镇),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画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亭侯,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曹操的老师和挚友。

    蔡邕为培养教育女儿蔡文姬,专门为她写下《女训》:

      "心犹首面也,是以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   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   故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   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蔡邕不愧一代大儒,育女有方,使蔡文姬终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与其父同样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辞赋,兼长辨才和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当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的所藏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无遗漏。可见蔡文姬的才情之高。

 

   读《女训》,可以看出蔡邕教女之用心良苦。女孩天生愿打扮,用拭面、傅脂、加粉、泽发、用栉、立髻、摄鬓等修饰打扮的具体情节,来逐一比喻修心思善的洁、和、鲜、顺、理、正、整,就很容易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况且女孩一般每天都要梳妆打扮,从而每天都可以想起这些道理,这就更容易入脑入心,这比那些干巴巴的大道理要深刻得多,要管用得多。

   蔡邕用心和面来做对比,更加贴切更加恰当。《孟子·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感情等都说作心,现在则指头脑、脑筋。中国有成语“洗心革面”,《辞海》的解释是,“洗心,涤除内心邪恶。革面,改变旧日面目。比喻彻底悔改。”心和面的关系,恰是内外、里表、本相的关系。心为内,面为外;心为里,面为表;心为本,面为相。故相由心生,面由心定。心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言行的基础,所以修身即是修心,修心才能饰面。即便是一个做过坏事的人,只要洗心革面,也可以重新作一个好人,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蔡邕育女有方,还在于不仅言传,而且身教。蔡邕性笃孝,母病三年,邕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蔡邕一生,博学多闻,表里如一,在当时有很高的威望。《后汉书·蔡邕传》记载:“邕实慕静,心精辞绮。”曾上疏言七事,详细诉说治国之道,汉灵帝大都接受了意见。在吴郡时,有人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火中爆响,知其良木,求那人給他,做了一把琴,果然乐音优美,人称“焦尾琴”。几经辗转,至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藏有此琴.在陈留郡时,邻居请他赴宴,他在门边听到有人弹琴流露出杀心,转身而去。主人听到通报后去追,蔡邕说了实情。弹琴人说:“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蔡邕菀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中国第一个猜字的谜语出自蔡邕之手,是他夜访曹娥碑,手摸碑文而读之,在碑背写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暗隐“绝妙好辤”四字评语。后人定名此类谜语为《曹娥格》。东汉太傅马日磾评价说,“伯喈旷世逸才,忠孝素著.”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所作所为对子女的影响是很大的。蔡文姬差不多学到了她父亲的所有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准则和知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是家庭的重要责任,亦是艰巨任务.哪有父母不爱子女的,只不过因教育方法不同而培养出不同的人才."磨刀不误砍柴功."年少时养尊处优,没能用更多的功夫学习知识,没经受生活细节的体验和艰苦的磨炼,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等到走向社会时,发现与别人的差距,后悔已经晚了.这个责任主要应由作父母的来承担.说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是相对于外因而言.其实,在一个人两三岁开始形成性格时,决定一生命运的因素就开始积累了.现在生活条件好,又大都独生子女,难免地惯出一些性格缺陷。如任性固执又缺乏韧劲;随意散慢,缺少自制力;自私,以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沉湎于被照顾,缺少生存能力;脑袋里刻录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却缺少创造力,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伴其终生的负面影响。所以,从幼教开始,直到成人,培养教育都不可放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