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魏晋士族门第婚姻研究其起源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门当户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魏晋士族门第婚姻研究其起源发展

门当户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魏晋士族门第婚姻研究其起源发展

2023-06-11 2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魏晋南北朝门第政治的形成,出现了很多维固士族地位的手段,联姻就是其中一种。

“五朝门第,无不慎婚。”正是反映了士族门第之间重视婚姻的政治手段。

纵观魏晋南北朝,随着魏国门第观念的形成一直到后来西晋士族的权势甚至盖过了皇帝,门第婚姻成为主流。

这种通婚观念体现了当时主流价值观念的导向,也使得“门当户对”这一观念刻入中国古代婚姻之道。

士族之间重视门第,并通过婚姻维系政治地位,成为魏晋南北朝独有的时代特征。

士族门第婚姻制度的演变

三国时期,统治阶级的权力被士族分走相当大一部分,而掌握权力的士族们为了维系稳固自己的权力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

政治斗争在古代上层社会并不罕见,手段也多种多样,而联姻就是其中最直接有效、成本相对低廉的一种。

这种情况在两晋时期成为社会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标准较之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士族之间联姻会考虑对方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条件,要求也比之前严格了很多。

甚至双方的出身、血统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在这里,我们要清楚这种等级制度并不是只在两晋时期存在,而是古来有之。

早在西周时期,天子就开始通过与诸侯和士大夫联姻来维系君臣之间的友好关系,诸侯和士大夫也时有通婚。这种政治婚姻在礼法混乱的战国时期一度式微,直到汉代才恢复。

不过汉代的通婚并没有两晋时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有才能,取得了一定权势地位,自然也就有了与上层阶级联姻的资格。

比如出身家奴的卫青将军,在得势后便娶了皇家的平阳公主。

三国时期,婚姻逐渐开始有了更多礼仪关系。士族之间的通婚便开始重视对方的资源和势力,比如曹魏政权,他们会通过与有权力、财力的士族们通婚来获取资源。

这个时候还尚未重视门第,只是以等级制作为维系婚姻的纽带。军事力量、财力、社会资源等成为优先考虑的地方。

两晋时期,参与权力划分的士族们基本上也得到了稳定,士族们开始想尽办法保护来之不易的权势。

所以在通婚上开始重视出身、血统。门第的不同,决定通婚置换的资源不同,因此门第婚姻的要求愈来愈严格。

在局势和平的年代,士族们崇尚儒学,以察举等方式入仕;乱世里,士族们有的趁势攀附新的统治阶级有的参与易代争斗,原先势力小的在经营后转而鼎盛,原先势力大的也有的因为在斗争中落于下风转而势微。

之后永嘉之乱,士族们分为南北两集团。北方的士族们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北方的政权多由少数民族建立。

他们对于中原本土原有的门第婚姻兴趣不大,直到统治者开始支持“汉化”之后,门第婚才开始兴起。因此北方门第婚并不如南方普遍。

即便是在不稳定的朝局之中,这些士族们也可以抱团取暖。

比如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等豪门望族,即使经过了十六国和北朝,政权交替如此频繁的局势,这些大姓士族依然屹立不倒。甚至到了隋唐时期,他们依然存在。

士族和庶族两极分化

东晋时期,一些迁移到南方的士族们开始迅速生根,士族内部阶级也开始出现分化、等级逐渐森严。

士族和庶族两极分化越演越烈,一些南迁的大姓士族以家族为单位参政,为了维持自身的特权和血统,不再与庶族通婚,因此门第婚姻在东晋达到了顶峰。

士族与庶族、新门户与旧门户、迁移过来的与吴姓士族不婚,几乎成为准则。

其中士、庶不婚已经成为铁律,一些新贵晋升也无法得到老士族的认可。

即便是资产丰厚或者跻身新贵政治地位显赫,在老士族眼里这些人也不过是一时盛宠,一个暴发户而已。

这种歧视链的顶端还是在皇家,皇室只会选择与高门士族通婚,高门士族之间也只会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士族通婚,而高门是不会看上一般门户的。

比如老士族王氏,对于谢氏和郗氏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谢氏是毋庸置疑的高门望族,声望门第更是不必说都是高于郗氏的。

《世说新语》记载:“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因此得见当时士族见人下菜碟的现象实在普遍。

士族们为了彰显自己的资历,也是为了区别与其他新贵们,他们通婚基本上会选择之前有过通婚关系的士族们,用以维持联系。

“高门多慎婚,族族之间,或姻戚累世。”比如王谢两家和颍川荀氏、汝南袁氏、太原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之间,各择门第、世代婚配。

士族们也很会见风使舵,即便是新贵士族们势力范围不如老士族,他们也会仔细斟酌这个新贵士族的发展前景。

比如在两晋崛起的诸葛氏,即便是多次和老士族通婚请求被拒,却也还是被人看中了其不寻常的发展前景而将小女儿与之通婚。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在动荡的年代,门第的升降属于自然现象。有的士族会随着政局变化而崛起,也会随之销声匿迹。门第婚姻自然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总之,在享有诸多特权的两晋,士族门第婚姻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凝固态势。

门第婚俗文化及其影响

在局势动荡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基本上不在乎皇家利益而在格外重视家族利益。

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才能不再是考量的标准,而出身才是。有人若是违反了通婚准则,甚至整个家族都会遭到排挤。

这种病态的婚姻制度同时也促使了新的婚姻形式的产生,时代特征使得其婚姻程序也产生了新特点。

这一时期,人们的结婚年龄早早提前,即便是尚在儿时也可以提前定下婚姻。门第婚姻备受重视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其他婚姻形式的流行。

为了呈现出士族的排场,士族婚姻十分铺张。彩礼和嫁妆甚至出现竞争,也有不少贫家士族会因为婚姻破产。

不过,一旦联姻成功,对方家的财势地位会成为最大的助益。所以即便是家贫的士族,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与大姓士族通婚。这就是财婚。

或许这是因为世道纷乱,人们对于政权不稳定的局面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如此重视自身把握的财力。

因此新贵士族们会借助与老士族的联姻来增加获取钱财的机会,老士族也会通过与新贵士族们通婚来获取新的财源渠道,所以钱财成为双方维系关系的纽带。

以钱财维系的婚姻关系或许在某些方面或许冲淡了门第观念,不过积重难返的门第婚姻是不可能被这钱财所撼动的。

与此同时,早婚的现象愈加明显。

和身处战乱年代有关,士族们急于在动荡的局势中稳住家族地位,所以凡是适龄的家庭成员无一不早早背负起了维固家族利益的担子。

不光士族之家,就连贫民家庭也普遍存在早婚的现象。

图源网络

因为战乱劳动力减少,鼓励生育就成为政府获取大量劳动力的途径。

可是即便是生育率提高,当时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此之多,早婚生下来的孩子也会因为天灾人祸而夭折。

即便是世家大族,也经常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先进,且生育年龄过低而导致母子俱损。

凡此种种,即便是早婚,对于纷乱的社会也没有任何改善。

此外,易辈婚也成为常见现象。

本来世家大族为了维固关系,累世通婚成为主流趋势。那么几家大姓士族互相通婚形成相对封闭的婚姻圈,表亲、血缘、易辈婚姻成为常见现象。

这种不健康的婚姻形式对婚姻当事人都造成不小的损伤,近亲生子也会导致生育率下降且后代诸多方面不如正常婚姻的孩子。

久而久之,不健康的婚姻关系影响了士族后代的智力发展,使得士族成员的素质普遍下降。

其实早在先秦,这种不健康的婚姻制度就已经开始被统治者禁止,可惜在两晋南北朝又因为时代原因而重新成为普遍现象,可谓是开历史倒车,产生了恶劣影响。

不仅如此,这些由门第婚姻衍生出来的诸多不良反应,无一不是对健康婚姻关系的亵渎。

门第婚姻造成了阶级固化、社会资源凝固、阶级矛盾激化等现象,最终走向衰落也是必然现象。

可惜的是,即便是开放包容的隋唐,也或多或少受到士族门第婚姻的沾染。

不过好在士族在后来的朝代中已经销声匿迹,门阀等级也不复存在,门第婚姻也就随之改变了性质。

结语

门第婚姻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独特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它的兴起和衰落同样也反映出门阀制度的兴起和衰落,以及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对于婚姻制度的影响。

门第婚姻不会长期存在,但是却可以影响后世几代人的婚姻思想。

至今,“门当户对”还存在于大部分人心中,致使由此衍生出来的弊病层出不穷。

追求和维系健康的婚姻是我们现在依然孜孜追求和努力奋斗的目标,只有摆脱历史糟粕,文明才会更好得以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汉书》《后汉书》《世说新语》《三国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