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东方文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方文学的三大文化圈 期末复习|东方文学

期末复习|东方文学

2024-02-22 1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圣经》包括《新约》和《旧约》两部分。《旧约》用希伯来文写成,是犹太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新约》用希腊文写成,是基督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三世纪,主要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救世言行和其门徒的事迹。基督教诞生以后为了宣传教义,把《旧约》和《新约》合并为《新旧约全书》作为自己的经书固定下来,此即为《圣经》,圣经文学对欧洲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8、《万叶集》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总集,诗集共20卷,收诗歌4500首,按内容可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诗集的作者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真实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以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对皇室贵族的游猎、酒宴、都市的兴衰变迁,统治者的残暴与豪奢,劳动人民的苦难与不幸,人情世故、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景物等都做了生动具体的描绘。有代表性的诗人有柿本人麻吕、山上忆良、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等人。

9 、物语文学

“ 物语” 是故事或传说的意思,是日本平安时代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日本的物语文学是在汉文学的影响下、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它有两种形式:即以虚构散文为主的传奇物语和以和歌为主的歌物语,前者是富于神话色彩的故事,后者以和歌为中心突出主题故事,代表作分别为《竹取物语》和《伊势物语》,后来的物语文学发展为近似长篇小说的作品,代表作为《源氏物语》。

10 、狂言

狂言是日本中古时期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是由演剧酬神兴起的一种民间戏剧,逐渐发展为以对白为主的独幕戏剧。在十五世纪前后,狂言才逐渐成熟,产生了许多定形的传统剧目,现存300 多种。狂言的主题大多写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冲突,写统治者的愚蠢与贪婪,表现仆人的机智与聪明,它是一种深受下层人们喜爱的讽刺笑剧,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特色。

11 、俳句

“ 俳句” 是日本的古典短诗,原称“ 俳谐” 。它是中古后期发展起来的民众诗,以其短小的形式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俳句一般是3 句17 音,即首句5 音,次句7 音,末句5 音,所以又称“17 音” 。“ 俳句” 的创作具有社交性特点,因此在其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流派。俳句寓言隽永凝练,便于记忆和流传。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代表性作家有井原西鹤、松尾芭蕉、山林一茶等,其中松尾芭蕉被誉为“ 俳圣” 。

12 、《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 古兰” 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 诵读” ,全书共30 卷,是该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真主的“ 启示” 之名陆续颁布的经文,在他死后由其弟子以阿拉伯文辑录成册。全书主要是穆罕默德生前的言行录,多方面反映了当时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它既是伊斯兰教的经书和法典,又是阿拉伯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散文作品,对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3、悬诗

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朝觐天房,朝觐前,在麦加附进进行集中活动,并举行赛诗会,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悬挂于卡尔白神庙,供后人观赏模仿,人们称之为悬诗。作品宣扬阿拉伯人的生活哲学及崇高理想,格律工整,要求通篇押韵合辙,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很大,它的韵律沿用至今。

14 、自然主义(日本)

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20 世纪初在“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主要限于小说。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作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等人。

15 、新感觉派

日本20 世纪20 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以《文艺时代》为中心,因该杂志上一篇《新感觉派的诞生》而得名。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然后再给现实做精美的加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现实;他们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他们否定一切旧的传统形式,主张进行所谓文体改革和技巧革新。新感觉派的代表是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

16 、埃及现代派

埃及现代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埃及形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三十年代称为阿拉伯文学的主流。他们强调文学要结合现实,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愿望,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服务。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产物,是埃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义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代表作家是塔哈·侯赛因。

17、旅美派

旅美派:又称“叙美派”,是20世纪20年代由旅居美国的黎巴嫩、叙利亚等阿拉伯作家和诗人所组成的文学流派。1920年这些作家和诗人在纽约成立“笔会”,后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学风格,因而得名。该派作家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对阿拉伯在外国人压迫下的落后状况表示不满,号召人民反对外国统治者,真实描写了阿拉伯人在美洲的奋斗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过程。抒发对祖国的思念、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感情。该派代表作家有纪伯伦、艾敏·雷哈等。

问答题

1 、上古东方文学的特点有哪些?

(1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亚非古代文学的产生大大早于欧洲古代文学。举例说来。世界最早的神话传说是在埃及、巴比伦、伊朗、印度、中国等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编成的诗文集是埃及的《亡灵书》和伊朗的《阿维斯塔》,世界上最早编成的诗集是印度的《吠陀》和中国的《诗经》,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

(2 )与西方文学相比,古代亚非文学的形成是多源的。欧洲文学皆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学,而亚非文学却是在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等几大文明区域独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 )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早期作品本身就是口传文学。口头创作不仅是古代亚非文学的母题,而且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 )体裁众多,丰富多彩。保留至今的作品有劳动歌谣、神话传说、民族史诗、抒情诗、叙事诗、颂神诗、情歌、故事、寓言、传记、戏剧等。这些文学样式既反映了古代亚非文学的创作水平,又为以后各种文学体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 )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往往是伴随着宗教而产生的。比如,古印度受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影响很深,古代希伯来文学受犹太教的直接影响,古代伊朗文学深受琐罗亚斯德教营销等。

2 、结合作品分析迦梨陀娑的创作特点。

迦梨陀娑是印度古典梵语文学的高峰,其创作具有突出的特点:

(1 )迦梨陀娑的创作大都取材古代传说,但不受旧有题材的约束,而是根据现实生活的体验加以改造。如《鸠摩罗出世》取材古典神话,但诗人在神界生活的描写中倾注进热烈奔放的人世生活。《沙恭达罗》取材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忘世书》,但他没有盲目照搬原作的内容,而是在其民主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对原材料去粗取精,赋予与社会发展像适应的内容,使《沙》剧成为一曲理想爱情的颂歌。

(2 )迦梨陀娑的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沙恭达罗》的前三幕写沙恭达罗的美貌和豆扇陀的才能,写双方的相思和恋情,以树林、河流作背景,以春光、鲜花作映衬,展现出一幅幅明媚的画面。后几幕爱情出现波折,却更衬出男女恋情的坚贞。剧情平和稳健推进,没有喧嚣浮荡,只有诗情画意。林中告别,宫中相思,仙山团圆,每个画面都是诗情。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

(3 )从艺术技巧上看,迦梨陀娑的作品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完美统一。他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擅长人物心理刻画。《沙恭达罗》的坚贞美好爱情的主题与充满诗情画意的戏剧艺术完美结合,成为古代文学的伟大杰作,迦梨陀娑被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3 、沙恭达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美丽纯真的妇女形象。她自幼被遗弃,为林中飞鸟养活,她的名字意即“被飞鸟养活的人”。在净修林美丽的自然环境中长大,她象野林中的花朵一样芳香美丽。她的性格单纯、质朴、温柔、善良。她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结下相互依附的深厚情谊,与女伴相处友爱信任,对义父母十分敬重。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上,表现了她性格的热烈、刚强。对豆扇陀的拒认,她声色俱厉地严词谴责,又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4 、分析《雅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雅歌》书在圣经中是独特的一卷,被称作“歌中之歌“,所写的内容是一对男女忠贞的爱情故事,有焦急的期盼与等待,也有相见的欢愉与暂别的苦思,这样一卷没有一字提到上帝的书纳入正典,其重要意义是在于读此书使人知道爱情是天父赐给人类的礼物,给人完美相爱的伴侣,使两情相悦延续生命;阅读此书也使人检讨今日之罪如何玷污圣洁纯情的爱情关系;更叫人思想到一个神圣的婚姻关系,那就是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上帝对他子民的爱!

《雅歌》内容生动朴实,没有宗教意味。艺术成就相当高,它具有人民口头创作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保留着当时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对唱的痕迹,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景寄情和比喻等艺术手法被用来赞美所爱的人和表达深厚细微的情感,充满了清新自然、纯朴浓郁的生活气息,歌颂了纯真、质朴、专一、自主的爱情;诗作语言优美清丽、情感浓烈真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世界古代情诗中的珍品。

5 、简述《吉尔伽美什》的思想内容。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早载四千多年前就已载苏美尔人中流传,经过千百年的加工提炼,终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19 世纪- 前16 世纪)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部巨著。

这部史诗讲述了英雄吉尔伽美什一生的传奇故事。吉尔伽美什是一个由原始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英雄,作为城邦领袖他仪表堂堂,勇猛非凡、足智多谋,为保卫城邦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同时他又严厉粗暴,专横跋扈,弄得民不聊生。

天神听到百姓的哭诉厚,就为吉尔伽美什创造了一个对手恩奇都,让恩奇都去制服吉尔伽美什。他们俩经过艰苦厮杀后,不分胜负。最后,两人互相敬佩,结成了莫逆之交。他们一起为民造福,如打败嗜血的食人狮、杀死伤害人类的怪物洪巴巴等等。吉尔伽美什还拒绝了女神伊什塔尔的求婚,并在恩奇都的帮助下,击毙受女神指派前来报复的天牛。但是恩奇都后来患上致命的疾病,离开了人世。

挚友的去世使吉尔伽美什悲痛欲绝,同时也开始对死亡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吉尔伽美什决心到人类的始祖那里去探寻永生的秘密。他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后,见到始祖,摘取仙草,但这并没有使他对生命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流露出生死有命的无奈心情。最后,在与恩奇都的亡魂对话后,吉尔伽美什才明白人类是不能获得永生的,全诗至此结束。

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早期人类留下的文学珍宝。它塑造了一个具有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的英雄,反映了古代人民力图探寻自然法则和生死奥秘,以及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理想。

6、简述东方中古文学的特点。

东方中古文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以下特征:

(1)东方中古文学创作达到空前繁荣,呈现出多民族文学共同兴旺的大好局面。其文学发展空间大大扩展,除了埃及、巴比伦、希伯莱的古代文学出现了中断现象外,印度文学在古代文学的成就基础上,继续发展。与此同时,朝鲜、日本、越南、伊朗等一系列新兴民族和国家都出现了较高水平的文学成就。

(2)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成了东方中古文学的大发展。这种文学交流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国家,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学。二是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的文学财富,成为各国人民共有而且共享的文化遗产。如:《古兰经》、《一千零一夜》等。

(3)中古亚非文学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就内容而言,有歌颂统治阶级公德,宣扬封建秩序的,有揭露统治阶级罪恶,表现被压迫者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的。从文学样式将,几乎无所不有,可谓丰富多彩,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比较发达。

(4)民间文学尤其发达,称为东方中古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古文学的民族史诗由神话传说和民歌民谣发展而来,小说的母体是民间故事、说唱文学和民间传奇等。这都表明,民间文学对民族文学的生成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7 、《蔷薇园》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萨迪的哲理诗文集《蔷薇园》广泛采取了民间文学和古代文学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

(1 )散韵结合,诗文并茂。《蔷薇园》的散文和韵文结合的十分和谐,往往散文叙述故事,诗歌对叙述内容高度概括,深化意义。散文的语言凝练简洁,句末往往押韵,很有诗味;诗歌部分的语言浅显晓畅,两者浑然一体。这种诗文结合的方式是萨迪的独创。

(2 )诗文中含有大量来自生活的经验总结,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哲理性的格言警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如“勤劳远比黄金贵重”、“事业成于坚忍,毁于急躁”等。

(3 )诗文集大量采用白描手法,运用朴实精练的语言描绘栩栩如生的场面,三言两语刻画对象的特征,有时以一个小动作、小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艺术美感。

8、《我是猫》有何艺术特色?

夏目漱石的成名作《我是猫》不仅以其对文化转型时期日本社会的深刻揭示而著称,艺术上也表现出独特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1)比较灵活、自由的结构形式。全书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的人物活动为中心,将一些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段连缀在一起,一些松散,但显得自由灵活。作者自称作品的结构“像海参一样”,无头无尾,“随时随地都可以截断”结尾。

(2)独特的叙述视角。小说以猫为叙述者,以猫眼看人世,从而产生一种“陌生化效果”,能见到人之未见,言人之难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态度,而且使一些以人的眼睛看似“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了特别“触目惊心”的效果,从而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3)出色的幽默讽刺艺术。《我是猫》继承了日本诙谐文学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尤其是18世纪英国讽刺文学的手法,或通过人物间的插科打诨而逗趣,或穿插荒诞奇妙的逸闻,或借用猫态猫语而产生令人发笑的情趣。这些幽默讽刺手法不仅用于对文化转型时期日本社会的浅薄、浮泛的讽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也得以成功。

(4)丰富多姿的语言风格。作品的语言既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又充分借鉴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谐趣传统,还巧妙地使用汉语、雅语,展现出生动活泼、简洁凝练、含蓄幽默、饶有风趣的语言风格,幽默而不失严肃,滑稽而不落俗套。

9、《先知》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何在?

《先知》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重要作品,在纪伯伦的所有散文诗集中,《先知》被认为是他的“顶峰之作”。

《先知》虽然不是小说,但作家给他安排了一个独特的故事情节。在开头描述了一个东方智者要回归自己的故乡,当地居民知道他要离开的时候,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人们要求智者在临行之前讲说真理,于是智者回答了送行人们提出的爱、婚姻、孩子、施予、饮食、工作、欢乐与哀愁、衣服、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美、宗教等2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生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饱经沧桑、历尽人间坎坷的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作者用诗一般的优美的语言,反复比喻的词句,讲了很多道理,值得仔细寻味。

《先知》中反映了作家“爱”与“美”的散文作品的主题,并以此表现他对和谐完美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丑恶现象的不满。他的散文诗想象丰富,感情深沉,格调清新,富于哲理,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由于作者的忧国忧民心切,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神秘主义色彩。

10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提示:《圣经》这部伟大典籍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其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围,而成为西方各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艺术宝库。它在很大程度上,对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圣经》对西方各国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许多西方文学作品直接从《圣经》里汲取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二、以《圣经》里的基督教思想与教义为主题进行创作。

三、以《圣经》里的人物为原型而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四、用《圣经》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

五、《圣经》中的典故被众多文学作品反复引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