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时代的绝美漆艺,不只在正仓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大寺重建 奈良时代的绝美漆艺,不只在正仓院

奈良时代的绝美漆艺,不只在正仓院

2023-12-27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飞鸟时代与奈良时代的政治中心

奈良时代只有80年左右,与长达1万年以上的绳纹时代和近600年的弥生时代相比,和飞鸟时代一样在考古学上单独区分一个年代似乎并不合适。即便如此,日本的历史学者们依旧将其划分为一个时代,这是因为奈良模仿中国长安建立都城,推行律令制度,施行大力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此外,“日本”这一国名也是在公元8世纪初被使用的。有可能历史学者们想从这些体系中找出日本这一国家的起源吧。

寺院作为保留至今的文化的传输媒介,将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现在的我们由此可以知晓古人获取知识的方式与看待世界的方法。

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宫遗迹,建筑为后期重建

奈良时代佛教作为国策被引入日本。这点从圣武天皇主持建造的东大寺,以及东大寺里留存的卢舍那佛像(如果和日本人说“奈良的大佛”基本都知道)中可以一看究竟。这尊大佛是经历了两次火灾后重建的,虽然听说和当时的样子不一样,但是这尊铜像在造型上有一种从百济那边来的人制作的金铜佛的感觉。最初在公元752年完工。

卢舍那佛像 东大寺 建于752年

卢舍那佛像的有趣之处和「玉虫厨子」相似,那就是“众生的信仰之心”成为许多人共同创造文化事业的目的。在佛教传入以前人类崇拜大自然的时代,由于“逝去王者的威望”的观念,出现了大规模的古坟。从雕塑的角度来讲,“为了死者威望的文化事业”中最易懂的伟大作品应该是兵马俑了吧。放眼亚洲之外,埃及金字塔等建筑也可谓异曲同工。但奈良时代承继了飞鸟时代「玉虫厨子」这样的作品,是一个从事“为了生者信仰之心的文化事业”的时代。天皇运用手中的权利,动员人们在奈良的都城平城京建立东大寺,为世间众人创建了文化事业。

以死者为中心的文化事业与文化遗产

以生者信仰为中心的奈良时代的文化遗产

兴办上述这些国家佛教文化事业的天皇是圣武天皇。圣武天皇去世后,大多数遗物都没有葬在他的陵墓,而是收藏在东大寺的正仓院和奈良的法隆寺中。当时建造的佛像大多在寺庙中完好保留至今。

正仓院 奈良县

阿修罗像 公元8世纪 兴福寺 脱活干漆

汉代用于制作盘子和耳杯的干漆(夹苎)作为佛像的雕塑技法传到奈良时代。用干漆技法制作的许多佛像现在都保存在奈良的寺院里。当时的雕塑技法相比于制作兵马俑雕塑的年代在立体感上并没有退步。

以唐三彩为代表,中国自兵马俑后持续不断制作陪葬用的陶器,陶艺技术娴熟,尤其是釉面,塑形上也能表现得非常逼真。可能是受到唐代造型审美的影响,奈良时代的干漆佛像重视360度全方位造型的呈现,这不同于同时代的木雕和再之前的金铜佛,重视四面的轮廓。

法隆寺 塔本塑像 8世纪初期 代表当时最高超的雕塑技艺

鉴真坐像 约8世纪 唐招提寺 脱活干漆

十一面观音立像 约8世纪 圣林寺 木心干漆

当时的干漆技法分为脱活干漆和木心干漆两种。脱活干漆指在黏土做成的胎体上涂上脱胎剂,再贴上多层麻布,然后取出中间的黏土后涂漆。其中也有加入木材用来强化的。木心干漆指用木雕做出基本的形状,在此基础上贴上麻布,用一种叫“刻苧漆”的漆打底做出形状。

阿修罗像 8世纪 兴福寺 脱活干漆

这些干漆的技法在奈良时代经常使用,但后来消失了。普遍认为这是由于不能常常使用昂贵的漆导致的。当时这些佛像是由“造东大寺司”等为建造寺庙设置的岗位采购原料,由被叫做“内匠寮”的官营工坊制作的。制作佛像是一项国家事业,当时制作佛像用的漆可以作为税金缴纳。但圣武天皇去世后,佛教势力与政府勾结等事情的发生,导致佛教逐渐衰退。此后佛教变为贵族私有的信仰。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通过用制作佛像的漆来抵税也逐渐变得不可能。

至此,我们介绍了奈良时代的漆工艺,但是故意回避了正仓院宝物与法隆寺捐献的宝物。在古坟时代,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都随着王者去世葬入坟墓,无法流传于后世。但是随着佛教的登场(正确来讲应该是随着寺院这一文化遗产保护设置的出现),文化遗产被认为是需要被“持续妥善保管”的财产。因此像圣武天皇这样的国家级佛教保护者崩逝后,遗物没有被葬入古坟,而是捐献给寺院。这些事件在文物历史中是具有革命意义的。

与中国在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切换朝代不同,在日本发起武装政变的势力无非是利用天皇。也就是说,“天皇捐献给寺院的宝物”的价值高这一观念持续至今,因此正仓院迄今仍将圣武天皇的遗物保存良好。

文化财产是人类肉体之外继承的基因,我们可以从隔绝的、被遗忘的信息源中获得开拓下一代的灵感。文化财产的保护与人类多样性的维护和生存可能性的提升息息相关。有形文化财产和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护是全人类的福祉。

中篇

Part 2

正仓院 世界文化遗产

圣武天皇和正仓院

若要在8世纪的工艺品中找寻保存状态良好且来历清晰的文物,那必然是正仓院的文物了。正仓院是日本奈良县东大寺内设的一种宝物库。包括中国唐朝的文物在内,这里收藏了许多外国的宝物。

这个宝物库的来历记载于正仓院留存的叫做《东大寺献物帐》的目录中。目录分为《国家珍宝帐》、《种种药帐》、《屏风花氈帐》、《大小王真迹帐》和《藤原公真迹屏风帐》五类,其中《国家珍宝帐》中记载着正仓院的来历与漆工艺等工艺品相关的目录。据说深归佛门的圣武天皇(701-756)崩逝之际,遗物收藏于东大寺,供奉于卢遮那佛前。我们按照目录的顺序,一起来看一下正仓院的漆工艺品(其中包含一部分木工艺品)。

正仓院的漆工艺品

御袈裟箱

御袈裟箱 长46×宽40×高12.1(cm) 皮胎 绷布黑漆涂

用“漆皮”这一奈良时代特有的技法制作而成的箱子,用来存放圣武天皇的袈裟(袈裟也同样是宝物)。“漆皮”的皮是用鹿皮或牛皮制作的。

赤漆文欟木御厨子 总高100×宽83×深40.6(cm) 榉木朱漆涂

这是从飞鸟时代以来天皇家历代传承的佛龛。同样的佛龛还有一个,但如今下落不明。

刀子类

左:十合鞘御刀子 右:三合鞘御刀子 刀鞘涂有黑漆

三合鞘御刀子 刀鞘涂有黑漆

这是小刀等工具套件。手柄由紫檀等木材制成,刀鞘上了漆。

盒子类

銀平脱合子 径11.5×高4.4(cm) 巻胎布着 黒漆塗 銀平脱

这是存放围棋棋子的盒子。“平脱”是一种使用金属板的装饰技法,在汉代漆器中也有使用。

琴类

金銀平文琴 全长114.5 琴首宽16 琴尾宽13(cm)

唐代古琴的代表作。注重左右对称的世界观表达,继承玉虫厨子的构图方法。

刀类

运用“末金镂”技法,“末金镂”被认为是莳绘的原型。“唐太刀”指唐朝风格的太刀。

金銀鈿荘唐大刀 全长99.9 把长(含刀锷)18.5刀鞘长81.5 刀长78.2 刀茎长13.6(cm)

金银庄横刀第4号 全长54.4 把长14.8 刀鞘长39 刀长34.6 刀茎长12.8(cm)

运用金银平脱技法。正仓院中除了这把短刀还有几把没有花纹的太刀。

漆涂鞘御杖刀 全长128.3 刀鞘长127 刀把长14 刀长56.2 刀茎长12.6(cm)

漆皮箱类

漆皮箱 第6号鏡 附属

金銀平脱皮箱 第5号 长33 宽27 高8.6(cm) 皮质绷布 黑漆涂 金银平脱

密陀绘类

密陀彩絵箱 第13号 长32 宽43.8 高19(cm) 木质黑漆涂彩色(金箔、红、白、薄绿、茶色)油涂

「玉虫厨子」也使用“密陀绘”技法。这一技法是多种技法的融合。

密陀彩絵箱 第14号 长30 宽45 高21.4(cm) 木质黑漆涂彩色(红、黄)油涂

这是天平胜宝4年用来进献香料的箱子。

密陀絵盆 第1号 直径38.9 高5.5(cm)

这是一个用漆、颜料和油装饰的盘子。

螺钿箱

螺鈿箱 直径25.8 高8.4 木胎底着黑漆

这是用来收纳腰带的箱子。

其它

漆胡瓶 高41.3,瓶径18.9(cm)

卷胎的波斯风水壶,唐朝器物常见这样的形状。银平脱技法,装饰纹样与「金银平脱琴」十分相似。

漆胡樽 长92(cm)

漆佛龛扉第2扇 长40 宽19.2(cm)

赤漆柜密陀绘云兔形第1号 长69.5 宽100 总高48.5(cm)

现在普遍认为正仓院收藏的漆工艺品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日本研究了这些文物中运用的各种技法,在此后的平安时代,以日本独特的莳绘技法和螺钿技法继承下来。

下篇

Part 3

法隆寺残留的飞鸟后期——奈良时代初期的漆工

东大寺正仓院的漆器作品是奈良时代中期(到756年左右)的,奈良时代初期的漆工作品保管在奈良县的法隆寺。法隆寺是日本最古老的木造建筑,605年左右建立,一度消失过,现在的建筑年代大概是670年到711年,在日本算是最古老的寺院。法隆寺保存着从7世纪到19世纪各种各样的文化财产。

在近代化的时候,19世纪末以前的法隆寺的宝物都被赠予天皇家族。现在已经国有化,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法隆寺宝物馆里公开管理。其中选择飞鸟后期~奈良初期的漆工作品,在此进行介绍。

瑞花蝶鸟金银绘漆皮箱

“漆皮箱”是奈良时代常见的漆艺技术。据说从唐朝传来,将猪、鹿等的皮革鞣熟,用强大的张力贴在木制的模具上制作型。这件作品在盖子的上面和侧面用金银画(金银和动物胶混合而成)描绘花和鸟的纹样。花纹的形状让人联想到正仓院的“密陀绘盘”。

瑞花蝶鸟金银绘漆皮箱 8世纪 奈良时代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左:瑞花蝶鸟金银绘漆皮箱:盖子上面 右:密陀绘盘:里

草花鸟金银绘漆皮箱

草花蝶鳥金銀絵漆皮箱 8世紀 奈良時代

这件算是纹样部分脱落较少的作品,已经可以看到后期日本的美术特有的描绘“身边的花草、鸟、虫”的自然观,以及不对称的构图法。

伎乐面

7世纪初经由百济人传播的名为“伎乐”的假面剧,对当时的王朝来说是重要的戏剧。在这个时代,歌舞伎乐用的面具有时也用干漆制作。

伎乐面波罗门 8世纪 奈良时代

虽然法隆寺的东西大部分用木头做的,但也有像这件作品用干漆制作。正仓院也藏有干漆的伎乐面,立体造型十分鲜明。

奈良时代的造型技法

木胎

当时箱类大多是木胎,胎体分为指物和挽物。虽然没有明确的用旋床旋过的作品,但是像“螺钿箱”这样整齐形状的东西很可能是挽物。

螺钿箱 木胎 东大寺藏

卷胎

将竹子等材料切成薄片卷成圆形,将其叠加起来。「漆胡瓶」被认为是唐朝制作的。很多作品用卷胎制作,特别是实施平脱的合子。

银平脱合子 第2号 卷胎 东大寺藏

干漆(脱活干漆、木心干漆)

脱活干漆是在原型上重复裱布,达到适当厚度后去掉里面的黏土只留下布的技术。佛像等大件物品在里面放入支撑雕像的心木,比外表看起来轻得多是其特征。木心干漆是用木雕大致做成形状,用被称为木屎漆的技法进行造型的技术。木屎漆在现代一般是在漆中混入小麦粉、木粉、麻布的纤维等制作的。

漆皮

漆皮是将猪、鹿等的皮浸入水中,贴在模具上制作形状然后在上面裱布、上漆的技法。

奈良时代的加饰技法

此次研究基本上以泽口悟一著的《日本漆工的研究》为基础。

螺钿紫檀琵琶 8世纪 东大寺藏

镶嵌(螺钿、琥珀等)

螺钿工艺在日本和高丽进行了发展,在唐朝螺钿发达的时候,主要是和其它宝石(琥珀、土耳其石、青金石)等并用的装饰技法。那个时期不一定必须和漆组合使用。在奈良时期,也就是8世纪左右的唐朝,螺钿与木工、青铜镜的组合可以看到很多。以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为开始,在乐器中使用螺钿的例子有很多。

螺钿紫檀琵琶 8世纪 东大寺藏

螺钿紫檀阮咸 8世纪 东大寺藏

八角镜平螺钿花鸟背第7号 8世纪东大寺藏

玳瑁螺钿八角箱第19号 8世纪 东大寺藏

桧和琴 8世纪 东大寺藏

紫檀螺钿把斑犀鞘金银庄刀子第23号 8世纪东大寺藏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将厚度约1mm的贝壳(现代日本称为“厚贝”)嵌入木料中,或是在金属上涂上树脂(包括漆)进行粘合而成。有的贝壳表面也会进行毛雕。在日本被称为“伏彩色”的,是在琥珀的粘结面塗上红色的技法。还可以看到以磨碎的土耳其石为背景的东西。与以下所示中国国内出土的漆背镜风格有所不同,令人怀念往昔的风貌。

螺钿人物花鸟文镜 唐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

螺钿云龙文漆背镜 唐朝 历史博物馆藏

漆画

漆画漆器是奈良时代漆器中独特的加饰技法。从前面的粗细、工作认真等方面来看,虽然不及飞鸟时代的「玉虫厨子」,但还是有独特的韵味。

黑柿苏芳染金山水画箱第32号 8世纪东大寺藏

金银泥画

将金、银的粉末和动物胶调和后描绘出来。只有木工的作品能看到残留的例子。 

金银钿庄唐大刀 8世纪 东大寺藏

末金镂

作为“莳绘的起源”等经常被提到议题上的技法。金银泥画是用动物胶水和金银粉混合而成,与此相对,末金镂据说是将粉末像现在的莳绘那样撒下去、再在上面涂漆、再研磨而成。

平脱

厚贝的技术得到了发展,是因为金属等硬物质的加工技术得到提高。在中国的漆工中,贴金属板的“平文”的技法,(令人惊讶的是)从汉代开始就可以看到。

八角镜漆背金银平脱第12号 8世纪东大寺藏

金银平脱皮箱第5号 8世纪 东大寺藏

银平脱舞禽树狩兽神仙文漆背镜 8世纪唐 上海博物馆

汉代的平脱是通过实际的刻线来画轮廓线,因此线是黑色的。但是,唐的平脱由于毛雕等技法的发达,可以更细致地表现。表现的主题也从羽人、龙人等充满幻想的生物空间中,以花草、树、鸟等为中心,凤凰等幻想的生物也能窥见。

但是,留在日本的奈良时代的漆器,除了佛像以外,“大部分为唐制”的说法是保持怀疑的,无法判断哪个是在日本制作的。在这个时代的漆器中,左右不对称的植物主题、人物主题、可爱的动物等,是日本的美的意识的最根本的基础,这是后来贵族们在审美意识上的基础教养。

到底是带着什么培养了日本独特的工艺审美意识呢?这是彻底的排除人类和排除幻想,以及对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厌恶感所构成的。日本贵族喜欢的工艺品的造型,是从唐朝的美术中减去上下左右对称和作为“汉民族”主题的神仙和神兽而形成的。

到底是带着什么培养了日本独特的工艺审美意识呢?这是彻底的排除人类和排除幻想,以及对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的厌恶感所构成的。日本贵族喜欢的工艺品的造型,是从唐朝的美术中减去上下左右对称和作为“汉民族”主题的神仙和神兽而形成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