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京腔就是北京话消失? 学者:京片子一直在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北话炫世 没京腔就是北京话消失? 学者:京片子一直在变化

没京腔就是北京话消失? 学者:京片子一直在变化

2024-01-02 1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市语委近日发布《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称,老北京话在中学生中的认知程度日渐式微,北京大部分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也多以普通话而非北京话交流。

  北京城里还有多少人会说北京话?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研究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世方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城市化的加速、胡同大杂院拆迁、人口流动频繁等等因素,都对北京方言产生影响。老北京人觉得儿孙辈说的已经不是北京话,这其实表明北京话本身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在保护北京话,做音频收集,但其实语言的变化和融合是客观存在的。北京话本身就是一种混合型方言,北京话没有消失,它只是在不断变化。”

  别惊讶“和hàn”也是北京话

  “北京话本身这个混合型特点,跟历史上这个城市作为行政中心的角色密切相关。”近代以来,普通话这个概念也发源于北京话。

  民国初年就有了国音、国语等概念,是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语改称为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准。

  “所以现在中国台湾地区所说的就是民国时期的普通话,而他们一些发音其实沿用了当时的北京话语音。”在上世纪40年代,老北京齐铁根先生就在台湾地区的广播上用北京话朗读,作为典范。

  其中,最意想不到的例子就是“和”这个字的读音。

  “咱们听台湾人说话,有些发音觉得别扭,他们确实受了很多闽南语的影响。不过,有些却是老北京话,比如这个‘和hàn(音同汗)’。老北京除了读‘hàn’,还读‘hài’,侯宝林先生的相声里,就有‘你和(hài)我’。”

  北京是一个混合型方言岛

  “想知道北京话去哪儿了,先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作为方言研究学者,张世方从学术角度将北京的四九城定义为一个“混合型方言岛”。“我们现在讨论的‘北京话’,指的是四九城的北京话。而北京的郊区,比如延庆、房山、门头沟,跟北京话其实差别很大。四九城就形成了一个区别于四周的方言岛。”

  而这个方言岛又是混合型的。学术界一般认为,现在的北京话主要是在元代的大都话、明清时期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还融合了一些汉语方言,如宋代的中原开封方言、明代的南京方言、清朝从东北带来的当时东北方言和周边河北方言。此外,还有一些满语、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

  “北京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又经常扮演国家行政中心的角色,所以这个城市不断有人口涌入,造就了混合型方言。”张世方说,北京建城3000年,但是历代北京人的组成随着人口迁移而不断变化,也就形成了一种杂糅的方言。

  对现在北京方言影响最大的时期是清末民初。满族入关后,贵族、旗人生活在内城,汉人生活在外城。起初,内城的北京话带有许多东北方言和满语成分,而外城(主要是南城)带有明代北京话的延续。随着清政府瓦解,旗人逐渐没落,转为平民,与外城汉人交流变多,语言也相互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北京话。

  北京话中,“萨其马”就是典型的满语。“还有一些像秃噜皮儿、邋遢、巴不得等,也有学者认为是满语词。不过,有考证也认为,这些词东北、华北一带也有使用,属于满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最具老北京特色的建筑符号——胡同,则是个蒙语词,源自蒙语“水井”一词。张世方曾考证,北京人经常用的“伍的”,也是发源于蒙语,就是“等等、之类”的意思。

  北京话最有特色的儿化音,京腔京韵,所谓“京片子”,很多受满蒙两族语言的影响。“满语蒙语,是阿尔泰语系,有很多颤音、卷舌音。”

  河北话对北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比如熟,书面一般读“shú”,但北京人口语喜欢读“shóu”,就是河北音。

  而由于满族发源于东北,东北话与北京话更是长期以来互相影响。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