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两个机场,封锁哪一个?刘亚楼接到电报,为何气得骂“饭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北打piaji 锦州两个机场,封锁哪一个?刘亚楼接到电报,为何气得骂“饭桶”

锦州两个机场,封锁哪一个?刘亚楼接到电报,为何气得骂“饭桶”

2023-08-16 0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黑土地,谁主沉浮(十)

作者:爱军

长达半年的“将帅电报大战”结束后,辽沈决战终于在1948年9月12日打响。远在东北战场最西端的11纵和冀察热辽独立师突然包围并攻歼了昌黎、北戴河守敌。4纵、9纵随即包围了锦州北45公里的义县。7、8纵也进入战场将锦州到唐山段敌各据点全部分割包围。其他各路大军也纷纷南下。

大战的过程,人们都比较熟悉了,本篇只聊几个相关的重要事项。

(一)锦州有两个机场,封锁哪一个?

包围义县,隔断其与锦州的联络后,我各路大军迅速兵临锦州城下,但在尚未合围时得到情报,敌人正从沈阳空运49军增援锦州。于是,9月25日,刘亚楼电令就近的8纵用炮火封锁锦州机场。然而,到第二天8纵却来电询问:“锦州有两个机场,东郊机场已几年未用,西郊机场正在使用,请示应封锁哪个机场?”

刘亚楼看过电报气得暴跳如雷:“这两个饭桶!没用的机场用你们封锁干什么?”

林总也大发脾气:“敌人正在空运,耽误了两天时间,应该通报批评。”

8纵于28日炮轰西郊机场完成任务,主席也来电祝贺:毁机5架,甚慰,望传令嘉奖。但同时也对8纵贻误战机提出批评,要求“大军作战,军令应严。”

这个任务貌似不大,但影响很大。

先说8纵。发电报署名的两个主官是: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话说这电报询问的事项,也确实有点多此一问,难怪激怒了东总的101(林总)和103(刘亚楼),甚至连远在西柏坡的主席也提出了批评。尽管主席先提出嘉奖,如何嘉奖无从考证,而如何“批评”却有据可查。尽管有3万大军的8纵随后的在攻陷锦州和辽西会战中表现出色,歼敌万余人,战后却不得不面对大战之初的失误。

1948年11月,根据总部的指示,八纵改编为第45军,黄永胜取代段苏权出任军军长,段苏权则改任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降级使用了。第二年4月,他被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此时的东北已经全境解放,百万大军已经入关了。1955年,段苏权被评为少将军衔。

政委邱会作尽管没受太大的牵连,继续担任政委,与部队入关一直打到湖南,解放后还担任了总后部长的要职。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其结局并不好,判了16年。

再说东总。东总即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林罗刘”执掌的指挥机关,到东北三年多,其驻地主要在哈尔滨以南50多公里的双城。辽沈大战从9月12日开打,但直到9月底,这个总部还在双城,以锦州为中心计算,其距离应该和西柏坡差不多。主席曾几次提示他们靠近指挥,林总都没动,一直用嘀嘀嘀的电报指挥千军万马。

出现锦州机场的失误后,罗荣桓也终于找到了机会,他说:“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指挥机关不应远离战场。如果司令部得知锦州有两个机场,并明令封锁西郊机场,就不会发生这个问题。”林总这才下决心启程南下,将指挥机关迁往前线。这也算8纵失误的意外收获吧。

(二)大战前,林总最后关头为何还会动摇?

东总指挥机关10月1日乘火车南下。这个待遇,其他战场的主官只有羡慕的份儿,因为此时的东北除了个别大据点,都掌握在我军手里。然而第二天在躲避一架飞机后,火车在吉林双辽附近不走了。罗荣桓不知何故,问刘亚楼,刘说:“前线来电报告,葫芦岛敌人新增了4个师。101考虑部队只带了单程汽油,怕锦州攻不下来,大量汽车坦克和重炮撤不走,易受沈阳、锦西、葫芦岛三方援敌夹击。101已电报总部。”

罗荣桓要过电报一看,气得满脸涨红,因为电报在分析完新情况后,提出仍然回去打长春。于是,他急冲冲闯进林总的车厢,尽量压住情绪,说:“攻锦州计划已经展开,我认为打锦州还是有把握的。此时回师打长春实为下策。”

林总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抬头问刘亚楼,刘答:同意102的意见。林总不再坚持,让秘书追回电报,但电报已经发出了。于是,罗荣桓亲自草拟电文,重新表态,交林总签发。

后面的情况无论史料还是影视,都有真实的反映。主席急得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连发两封万万火急的电报,言辞激烈,对东总的动摇不仅有安慰、分析和劝说,更有责备和命令。最终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但稍一深思,就会觉得有许多疑问。

首先,林总这个动摇的电报是怎么发出去的?

按照我军的体制,重大决定应是主官集体决定,电报一般是同时署名签发,无论刘邓,还是陈粟,都如此。然而东北却略有不同,这与林总的性格和主席的用人不无关系。

前文说过,为了抢占东北,先后派出20个“中委”,其中4位是“核心局”的委员,林总只是“中委”。初到东北时,总部任命林总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彭真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但彭与林两位主官常有矛盾,让主席很为难。

【左二为林总,左三为彭真】

主席当然特别看重林总的军事才华,但也非常了解他的性格。20年来,能和他很好地配合的,除了罗荣桓,恐怕难以找出第二个人。抗战后期他从苏联养伤回来,主席并未安排他上战场,有种种原因,其中就有干部班子的搭配难题。

但这次不同。于是,主席再一次体现出他超人的敏锐力和用人智慧,和少奇商量后,果断决定,改组东北局,提升林总为东北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彭真降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同时提升陈云、高岗、罗荣桓为副书记兼副政委,以这5人共同组成东北局核心班子,以林为首。

于是,仅是“中委”的林总当上了东北局的一把,副职中有3名“核心局”的委员。其实,林总仍然只管军事,其他并不关心,只是军事指挥不再受制于别人罢了。后来,主席又干脆把彭真调到西北,任命罗荣桓为副政委,加上刘亚楼,形成了“林罗刘”的核心班子。

正是由于林总的地位特殊,所以与其他战场不同,下级的情报来了,罗荣桓没及时看到,给总部发报要改变作战计划这样的重大决策,电报未经罗的签阅,也能发走。

其次,林总为何如此怕敌人的援军?

前文说过,林总打仗的常胜是建立在谨慎基础上的。他希望打巧仗,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硬来。所以,顽强攻坚,硬顶援敌不符合他的指挥风格,在东北三年他没有打这种仗。德惠攻一半,援敌上来,撤了;三战四平,打到陈明仁剩最后一口气,还是撤了,而当时敌人援军的炮弹刚刚打到阻援部队的阵地,步兵还没上来。而最敢碰硬,攻城必克的,倒是他的一个下属韩先楚。

当然,不与敌人死打硬拼的好处,是可以有效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相反,其弊处也是因敌未遭毁灭性打击,没有缴获,更易使敌死灰复燃,不符合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军事策略。实践看,双方在东北打了三年,我军确实越打越强,越打越多;而敌人虽越打越弱,却未越打越少。陈诚到东北很快就拼出50多万的部队,也包括这方面的原因。

再说打援的危险。

方向上说,无论德惠、四平还是锦州,都是一面或两面阻击,而关内的孟良崮、豫东、羊山集等歼灭战,我军均处于被反包围的状态,几乎四面都是敌人。距离上说,华野分割74师,最近的敌人只有十几公里,阻击打到最后一刻,最近的援军距74师只有5公里,炮弹已能打到孟良崮的山顶。而林总最后动摇的理由是: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公里,无隙可乘,可能阻不住敌人……。而他手上有70万的正规军,担忧的问题竟然是部队只带了单程汽油,怕汽车、坦克和重炮撤不走……这是其他战场无需考虑的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

因此,个人以为,除了未曾打过这种恶仗的经历以外,这位东北一把手确实缺了粟裕、刘伯承的胆略,更缺少陈毅“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豪气。好在,主席以他的雄才大略和用人智慧,再次实现了将帅同心,终于拉开了第一场大决战的帷幕。

15年后,主席亲自参加了罗荣桓元帅的追悼会,十分悲痛。之后,他连续几天夜不能寐,终于在一天深夜写下了一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其上阙为: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正当林总在火车上犹豫的当天,蒋氏飞赴沈阳,路过锦州时,守将范汉杰在地面给他打出了“死守待援”的信号。到沈阳后,他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坚决反对卫立煌不救和廖耀湘绕道出援的意见,正式下达援锦命令,下午又直飞北平,去组织东进兵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